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內地慈善超市面臨關門困境 困難群眾難享救助價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08: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聞背景】

  曾經備受關注的慈善超市,如今在各地面臨門可羅雀甚至關門歇業的尷尬。而在美國,慈善超市——好意慈善組織遍佈各地,甚至一躍進入美國15家頂級折扣零售商行列。

  地處山東省濟南市建設路99號的濟南慈善總會慈善超市,成立於2004年1月,可以説是山東省內“年齡”最大的慈善超市。400多平方米的大廳裏,整齊有序地擺放著各類日常生活用品。但相較于周邊幾個大型超市裏熙熙攘攘的人群,慈善超市顯得格外冷清,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裏都見不到幾個顧客。

  從雨後春筍到凋零關閉

  濟南慈善總會慈善超市,是濟南市慈善總會管理的唯一一家慈善超市,其主要功能是接受市民家中閒置的生活用品或企業、商場積壓滯銷的物品捐贈,再以免費或低價轉給部分低保困難群眾,開展日常性的社會捐助和實物救助。

  濟南市慈善總會辦公室副主任董廣坤説,過去的救助往往是年終或節日前後向困難群體統一發放救助物品,缺乏針對性,“慈善超市既可以接納市民日常性的捐助,困難群體也可以憑卡來自由挑選領取,效果會更好一些。”

  國內建慈善超市始於2004年,民政部發出《關於在大中城市推廣建立“慈善超市”的通知》,要求有條件的大中城市積極推廣“慈善超市”。山東省2004年3月開始建慈善超市,最鼎盛的時候,濟南市內的慈善超市數量達到了36家。而現如今僅剩15家,有21家先後被關閉。

  董廣坤説,以往沒有慈善超市這樣的平臺,一開始大家都覺得是個新鮮事物,無論是市民還是企業,捐助的熱情非常高,所以當初建設的慈善超市數量也多。但隨著社會捐助高潮逐漸退去,市民和企業的日常捐贈也從“管涌”轉入“細水長流”的階段。部分慈善超市隨即遭遇捐助物品少、助困範圍小等困難。

  “慈善超市多了,必然要面臨整合,向規範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把小的做大,把不規範的規範起來,數量的增減不應成為衡量慈善超市成功與否的標準。”董廣坤表示。

  事實上,不僅在濟南,慈善超市在全國各地都面臨經營不善甚至關門的困境:江西南昌一家慈善超市開業11天就停業;海南海口2011年開設的幾家慈善超市大部分時間都關門歇業;河南漯河31家慈善超市全部關門……

  朝方便化、常規化、規範化、人性化發展

  “本來是好事,卻沒有把它辦好,原因在於不會做。”考察過國內多個慈善超市的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于顯洋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道出個中緣由。

  于顯洋認為慈善超市的定位不夠準確:“慈善超市最重要的,是定位於普通老百姓,使它服務於需要它的人。”但現實是不夠低保標準而同樣生活困難的人,並不能享受慈善超市的救助價。

  慈善超市的選址也應該本著“臨街就近便利”的原則,而現在不少慈善超市開在社區裏面,非常隱蔽,自然少人光顧。並且,政府在這方面重投入、輕監管,很多慈善超市財務不公開透明,瀕臨倒閉也無人追責。

  董廣坤説:“慈善超市需要‘輸血',更需要自我‘造血',而最好的‘造血'就是能夠吸引市民和社會各界都加入捐贈和購買的行列,改變捐贈物品變現難、品種單一、樣式陳舊的現狀。”

  但是,在我國慈善超市的造血功能卻遲遲沒有顯現,國內慈善超市普遍缺乏專業化的服務和管理能力。在濟南,所有慈善超市中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員工,絕大多數都是下崗職工或殘疾人,沒有接受過相應的專業知識培訓。這一情況,嚴重影響了捐贈物品變現的能力和超市的正常運轉。

  濟南慈善總會慈善超市共有6名工作人員,其中有2名管理人員,其工資及水電費、維護費等從慈善總會辦公室行政經費中列支;超市其他4名工作人員月薪1000元,此費用從慈善總會管理費中列支。自成立以來共接受社會捐贈物品100余萬件,折價達1000多萬元,但變現金額只有17萬多元。

  “慈善超市應朝方便化、常規化、規範化、人性化發展。” 這是于顯洋給出的慈善超市發展道路。

熱詞:

  • 慈善超市
  • Hold
  • 年齡
  • 管涌
  • 慈善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