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登頂珠峰門票28萬 接待能力有限漸成有錢人遊戲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0日 16: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趙喜斌

  “綁了我躺在帳篷裏的西藏聖山探險公司學員吸著氧氣,而我在大風中在7800米海拔,求救助”。5月22日,網名為“天漢琴廬”的網友發出了一條求助微博,聲稱自己被“綁架”于珠峰不到8000米處。“天漢琴廬”本名王天漢,曾在2002年登頂珠峰。

  此後,西藏聖山探險公司回應了“天漢琴廬”的求助微博:“王天漢山友未經許可攀登至珠峰海拔7790米二號營地(攀登7000米以上的山峰必須要有國家體育總局的批復許可,有了國家體育總局批復許可後才可攀登。王天漢沒有任何批復許可,也沒有西藏登協的任何攀登批復許可已屬於偷登行為。)……”

  綁架、偷登、珠峰,幾個簡單的詞語串聯在一起,引起了許多人的聯想。這一幕發生的背景是什麼?

  記者調查發現,想登上珠穆朗瑪峰,除了登山技巧外,更要獲得登山許可,還要準備不少於28萬元的費用。而想從中國登山,就總是繞不開微博中涉及的聖山探險公司。有山友驚呼:“那裏是用黃金舖就的世界之巔。”

  28萬的報價

  包括高山嚮導、吃住、訓練、註冊、裝備等費用

  山友老張一直在關注著王天漢被“綁架”的事情,直到他撥通了王天漢的手機,得知他安全撤回拉薩才放下心。

  在老張看來,王天漢事件是由商業登山引起的。

  山友北黑認為,按照國內登山管理辦法,攀登西藏自治區5000米以上和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3500米以上獨立山峰的登山活動需要由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發起;隊員兩人以上,並參加過省級以上登山協會組織的登山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培訓及體能訓練。“個人是不能去爬珠峰的,必須由法人機構申請,很多法人機構是登山協會的成員,除了歷史上存在的社團組織,其他人必須去找嚮導公司。同時,想登珠峰要有資格,登8000米的山要有7000米的經歷,登頂珠峰必須要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經歷。而去登8000米的山,通過嚮導公司也要花十幾萬元到二十萬元,登7000米的山,同樣要去找嚮導公司,現在的行情大約是3萬元。而通過嚮導公司登頂珠峰,費用現在是28萬元。”

  一位曾經登頂珠峰的山友馮立(化名)表示,商業登山隊現在的費用是每人28萬元,2008年時費用為25萬元。 西藏聖山登山探險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證實,28萬元包括高山嚮導、吃住、訓練、註冊、裝備等費用。

  “珠峰與其他山峰不同,珠峰可攀登的時間很短,線路上非常擁擠,接待能力有限,用錢作為杠桿,也無可厚非。”北黑認為,珠峰本身就有很多商業設施和永久的設施,登山學校和嚮導公司曾經自費打通了大本營到頂峰的線路,花費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建了很多梯子,如果用了梯子而不負擔一定的費用也是不合理的。“所以珠峰是一座非常商業化的山峰。”

  馮立登頂時,珠峰的商業化並沒有那麼明顯,花費也無需那麼多。“登珠峰變得越來越昂貴了,現在的珠峰是用黃金舖就的世界之巔。”

  英國《每日郵報》拍攝的畫面:登山者首尾相接連成一條線。網友王春蕾微博中透露:珠峰也出現擁堵。5月某天,珠峰海拔3000米左右處,由於路太狹窄,出現150人的擁堵狀況,結果有四個人因被圍困3個多小時,氧氣耗盡,失去了生命。

  有錢人的遊戲

  傳説中,有人為了登珠峰,付出了一百多萬元

  老張曾混在一支商業登山隊裏攀登過珠峰,他認為登珠峰現在對專業要求並不高,前提是登山人能比較適應高海拔,更多的是體力問題。在登山隊中,他曾遇到一位公司老闆,不到50歲,但患有糖尿病,“按説有糖尿病的人嚴禁登山,但商業登山隊的嚮導很專業,登山的路線都鋪設好了梯子等設施,現在登珠峰要比以前容易很多。”他介紹,現在登山的很多都是老闆和有錢人。只要找到合適的嚮導,通常都能成功登頂。

  老張看來,攀登珠峰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同時也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珠峰僅‘門票'就28萬元,加上必須要有的不同海拔的登山經歷,那些山也需要一定的費用。”

  “能付費登山的很多都是老總。還有一些山友會插在商業隊中,由老闆來出錢,在路上幫助他登頂。如果沒有專業人士幫助,把這些老總們單獨放到山裏,他們幾乎不能生存。”馮立曾幾次攀登過珠峰,他在和高山嚮導的聊天中了解到,很多高山嚮導並不喜歡往山上跑,“雖然費用很高,還是有很多人來攀登,嚮導們也不得不頻繁上山。在這些客人中,很多是老闆。還有一少部分是年輕人,為了自己的理想去登山。”

  高山嚮導的工資來源於固定工資和提成,還有一部分來自登山者提供的獎金。“登頂成功後,登山者普遍需要給嚮導三萬元左右的獎金。有的老闆在登頂後,會給嚮導十萬元的獎金。”

  一次,馮立在登山時發現,某老闆為了登頂珠峰請十幾個嚮導幫助他登山。“我了解到最高的代價是,某人為了登珠峰,付出了一百多萬元,光是給獎金就給了十多萬元。而整個登頂的費用裏除了錢還包括一些物資的贊助。”

  “這已經違背了登山的本意,沒錢根本就登不了山,那裏成為了一個富人的俱樂部。”老張説,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能滿足登山人的虛榮心,但登山不能僅僅是大款才玩得起的遊戲。

  繞不開的“聖山”

  很多規定把登山者推向了嚮導公司,而嚮導公司卻又是僅此一家

  “商業登山的利益本質是壟斷,某些人把持著資源。”老張認為,登珠峰已經成為一塊大蛋糕,登山者只要從北坡登珠峰,就基本上繞不開聖山公司。“現在有很多人會繞到尼泊爾去登珠峰,因為那裏的整體費用要比國內低很多,而且登山嚮導的素質也很不錯。”

  聖山公司是怎樣的公司?登珠峰,為什麼一定要通過這家公司?馮立説,登珠峰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從中國方向攀登被稱為北坡,而尼泊爾則被稱為南坡。西藏登山學校培養的高山嚮導輸送到聖山公司作為嚮導,“除了聖山以外,還有幾家國外的小公司,但是從提供的服務和安全性角度來説,對聖山公司構不成威脅。”

  國內登山管理辦法中規定,攀登高山需配備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登山教練員或高山嚮導,1名登山教練或高山嚮導最多帶領4名隊員。

  馮立説,個人如果想自行組團,要向西藏登協提出申請並註冊,註冊費用是5000美金。“不管是幾個人,註冊費用都是5000美金。不通過聖山公司,就要自己申請,門檻就要變高,要有8000米的登山經歷,還要交5000美元的註冊費。如果找了聖山公司,很多門檻就變低,可以包括一切手續的辦理。我了解到一些人即使沒登過8000米的山,公司也會想辦法將申請辦下來。”

  “很多規定就好像把登山者推向了嚮導公司,而嚮導公司卻又是僅此一家,是一個事實上的壟斷,也是一個強買強賣的問題。”北黑説,現在的珠峰只接待團隊遊,登山者必須找到一個公司幫自己報團,這個規定將登山者無形之中推向了嚮導公司。商業登山隊如果不請聖山公司的嚮導,也要請持有證件的嚮導,但是持有證件的人又幾乎都在登山學校,還是繞不開他們。

  個人申請註冊要註明相應的條件以及配備的物資和裝備,清單必須清晰明了。馮立説,申請過程完成後會拿到登山許可證。如果是通過聖山公司申請,其中有一部分如註冊費要分給當地登協,其他費用就是聖山公司的收入。

  西藏登協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國內登山管理辦法中規定,登山行動審批是必須有的,行動審批結束後,沒有經驗的登山人員必須有持證書的高山嚮導帶領才能進行登山。自治區登山管理機構應當每年向山峰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給付20%的登山註冊費,除此之外,還有一筆費用不高的登山環保費,其中60%至80%也要交當地政府,並無償為山峰所在地的居民提供登山服務技能的培訓和指導。所收取的註冊費用及環保費主要用於對山峰的管理以及相關環境維護等。

  “錢景”下的憂慮

  以前山友見了互相擁抱,現在嚮導不允許互相接觸

  馮立登頂至今的幾年間,他感受到的最大變化就是羅塞爾隊的離開。“他們作為嚮導團隊專業化程度很高,安全程度也比較高。現在羅塞爾隊已經從北坡被踢出,到南坡的尼泊爾做嚮導服務了。商業登山只能找一家,就是聖山公司。”

  “珠峰的商業化太嚴重了,現在一些高山嚮導關注的是小費給了多少,他們之間會將不同的團隊客人所付給的小費來進行比較。”幾年前,馮立攀登珠峰,遇到國內外的團隊,大家都會打招呼,互相擁抱。“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因為,登山嚮導不允許團隊之間接觸,他們可能會在聊天中了解到商業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登山費用以及消費的數目等。現在大家都比較冷漠,互相幾乎沒有交流,就是你登你的,我登我的。”

  馮立曾想過雇用尼泊爾的嚮導從北坡登珠峰,但是因為語言不通以及協調的原因而放棄。“在山裏面,嚮導之間的協調很重要。北坡的商業登山隊幾乎都是來自於一家公司的嚮導,如果我沒有用他們的人,如果我出了事兒之後,他們可能不會伸出援手。”

  在商業登山的利益博弈中,費用在不停上漲,但是老張認為所得到的服務和山上的道德觀念卻沒有跟上。“整體素質和職業道德,尼泊爾的嚮導比較強一些。他們會盡到自己的責任,不會有額外的要求。”

  馮立曾看到嚮導向團隊中的登山者索要東西,“如果沒有在錢和物質上滿足嚮導,一些人的服務標準就變了,他們就不會特別積極地為登山人服務。在珠峰的廣闊的‘錢景'下,很多人的目光盯在了利益上。”

熱詞:

  • 嚮導
  • 門票
  • 聖山
  • 山峰
  • 每日郵報
  • 山友
  • 高山
  • 國內登山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