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小城市供水質量堪憂 管網二次污染問題待破解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8日 0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自來水水質合格率的話題引發眾人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京、河南、廣東等地採訪了解到,我國城鎮供水總體安全,但依然面臨挑戰。

  專家認為,隨著城鎮供水設施的升級改造和水源地環境保護措施的不斷推進,各地城鎮供水水質普遍呈上升趨勢。但受供水基礎設施整體落後、地下水超採、環境污染嚴重、檢測體系不完善等因素影響,,應引起密切關注。

  總體安全挑戰仍存

  “由於改善水源水質和完善供水設施是解決自來水水質穩定達標的主要途徑,而水源水質的改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也可能因污染出現暫時性、局部性的惡化。因此,我國城鎮供水安全依然面臨挑戰。”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國家有關部門于2006年重新修訂頒發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將原有的35項水質指標提高到106項,指標限值也更加嚴格,總體上與發達國家接軌,並要求於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

  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主任邵益生介紹,在這樣一個高標準的要求下,為了掌握城鎮供水設施是否適應新標準要求,2008年、2009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組織對全國4457個城鎮自來水廠進行了普查,按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評價,自來水廠出廠水質達標率與標準要求還有相當差距,其中城市自來水廠出廠水質達標率為58.2%。

  針對城鎮供水設施落後情況,為指導城鎮供水設施建設和水質達標改造,2009年,住房城鄉建設部編制發佈了《城鎮供水設施改造技術指南》,各地採取升級改造水廠和管網、強化運行管理、更換水源等措施,積極應對新標準的全面實施。

  2011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再次會同有關單位、組織國家認可的專業水質檢測機構,對佔全國城市公共供水能力80%的自來水廠出廠水進行了抽樣檢測,自來水廠出廠水質達標率為83%。邵益生説,這説明在新標準的引領下,我國城鎮供水水質正在逐步提高,我國城鎮供水總體安全。

  不過,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人士坦言,我國城鎮供水安全依然面臨挑戰。

  中小城市供水質量堪憂

  從檢測數據看,北京的水質不錯,但很多居民認為北京的自來水水鹼較大。“水垢緣于地下水過度開採,就像喝一盆粥,剛開始喝上邊的都是稀的,越喝到下邊越稠。”北京市水務局供水處處長胡波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據了解,由於掠奪性開採,北京地下水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目前的平均24米左右。

  記者了解到,北京、廣州等大型城市的水質較好,但中小城市的水質值得密切關注。北京城市供水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市自來水集團各水廠為主的公共供水企業、鄉鎮集中供水企業和具有自建設施供水的單位。最近發佈的《2011年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質監督檢查工作報告》稱,2011年北京市上述三種城市供水水質的綜合合格率分別為100%、99.7%和97.7%。

  胡波處長透露,現在北京市的水企在原水中實行地表水和地下水勾兌,儘量減少水鹼多的尷尬。按照北京市總體規劃,從2014年長江水進京開始,北京將利用三到五年時間,用長江水替換下城區大概800多個自備井,一旦這些自備井關閉,不少市民將會感覺到水質的提高。同時市政管網中的地表水比例也將逐漸增多,到那時候自來水的水質將會有大幅提高。

  廣州市自來水公司介紹,通過水源置換工程建設、水廠升級改造、加強水質監控、規範居民二次供水保潔等有效舉措,全面提升了城市的供水水質及供水安全性。2010年11月,廣州市中心城區出廠水質提前20個月全面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與這些一線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水質相對更容易出現問題值得關注。原國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與環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總工程師李仲欽長期研究水處理問題,他告訴記者,必須正視的是,在省會級城市,水質安全備受關注,也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保障,近幾年來提高得很快,存在問題不多,但真正會出現問題的是中小城市,應該引起高度關注。

  河南省城鎮供水協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紹,就河南省內城鎮供水安全來説,條件最差的首推縣級水廠,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管網老化、無錢維護和更新,更談不上對飲用水進行深度處理,有的甚至連水廠都賣給了私人。他説:“從這個角度説,多數縣級水廠還停留在保障輸水安全的層面,就是盡最大努力防止和避免爆管,水質安全就談不上了。”

  記者調查發現,和縣級水廠相比,河南省18個地級市自來水公司供水安全相對好些,但是整體仍然不容樂觀。以省會城市鄭州為例,為提高監測水平,自來水公司先後購進了離子色譜儀、氣質聯用儀、流動注射分析儀、兩蟲(甲地鞭毛蟲、隱孢子蟲)檢測設備等多臺大型分析儀器,建成了全省最為先進的水質監測中心。經過升級改造,2011年鄭州市自來水公司初步具備了新國標106項指標的檢測手段,而這也是河南省地市自來水公司中唯一的一家。

  管網“最後一公里”問題突出

  業內人士指出,影響城市供水水質的因素主要來自水源、供水管網的“二次污染”“二次供水”造成的管網“最後一公里”等三個方面。

  一是水源問題。李仲欽指出,“水污染”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水環境問題,而且對我們的飲用自來水水質有直接影響。我國城市供水處理技術長期來沿用混凝、沉澱、過濾和消毒四個單元處理過程組成的常規供水處理工藝為主,其理論主要是建立在傳統的以粘土膠體微粒和致病細菌為主要去除對象的基礎上。隨著我國各地區水體污染狀況的日趨嚴峻,源水水質不斷惡化,對於微污染水源水因主要含有微量有機物、農藥、氨氮等有害污染物,用常規的凈化工藝很難去除掉。

  二是供水管網的“二次污染”。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由水廠流經管網到水龍頭時,水質合格率約下降10%。業內人士介紹,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經濟發展條件所限,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只能選擇價格較為低廉的材料,自來水管網多采用灰口鑄鐵管和混凝土管,而這類管材只有50年的使用年限,目前也大多處於壽命的臨界點。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供水管網逾39萬公里,灰口鑄鐵管所佔比重較大,部分城市老城區的管網長期超限運行,年限達50年以上的約佔全國供水管網總量的6%。有資料顯示,有的質量較差的自來水管材,使用壽命甚至不超過5年,埋下地下的後果可想而知,如果施工質量再不達標,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三是“二次供水”造成的管網“最後一公里”問題。二次供水是指單位或個人將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設施供水經儲存、加壓後,通過管道再供用戶或自用的形式。多位業內人士都談及管網“最後一公里”的安全很難保障,由於居民小區內的二次供水設施主要由開發商負責,為節省成本偷工減料、懶於維修的情況並不少見。

  鄭州自來水公司宣傳處長賀春彪指出,目前二次供水設施的監管成為空白,由此埋下很大隱患。據介紹,目前鄭州市共有1000多套二次供水設施,但真正歸自來水公司管理的只有五六套,絕大多數都由小區物業負責管理。按照相關規定,二次供水設施每半年至少得清洗一次,但是由於考慮到運行成本,加上不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多數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長期不清洗。

  專家呼籲引入第三方監測機構

  “要穩步提高我國城鎮供水水質,必須儘快升級改造城鎮供水生産工藝和供水管網設施,同時要進一步理順完善城市供水管理機制和監測體系,加強水源地保護,建立提升城鎮供水水質的長效機制。”河南、廣東、北京等地城市供水系統人士和有關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理順投資機制 加快管網改造

  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主任邵益生建議,如果有條件的話,各城市可考慮更換和改造不適應外來水質的鑄鐵等管網,加大更新強度大、韌性好、防腐性加大,而且穩定性好、事故率低、漏失降低的球墨鑄管的力度,盡可能避免與控制由管網而帶來的水質安全風險。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北京是國內較早更新供水管網的城市。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新建管網便不再選用傳統的鑄鐵管網,而從國外引進了價格較高但質量穩定的離心球墨鑄管。據統計,目前,北京市區管網的平均管齡為17年,球墨鑄管佔到了43%。其他城市老舊管網的淘汰任務更加艱巨。

  此外,城市自來水廠水處理設施也需要升級換代。據專業人士解釋,常規處理就是在自來水裏添加液氯,而深度處理則是採取活性炭和臭氧的辦法,這樣可使水質有大幅提升,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以鄭州為例,全市目前3個水廠的深度處理改造,下來一共花了4.4億元。河南省城鎮供水協會一位人士説,對於一個縣級水廠,這樣的投資強度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專家表示,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時要理順城市供水管理體制機制。北京大岳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表示,大部分自來水公司處於虧損狀態,和動輒幾十個億的管網投資相比,水費的純利所得等同於杯水車薪,當出現收支不平衡時,供水安全肯定缺乏保障。

  引入第三方監測 加大問責力度

  “目前大多數地方水質情況幾乎都是由自來水公司説了算,他們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很難保障結果的公正性,也不利於提高自身的工藝管理水平。因而應引入第三方監測機構,客觀準確地進行水質檢測並及時發佈信息,防止社會上流傳的不良信息引起群眾恐慌。”廣東省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黎友煥説。

  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某地監測站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介紹,從行政上説,監測站歸口自來水公司,但在業務上又受住房城鄉建設部指導。這樣的體制設計,某種程度上導致監管關係難以理順。這名工作人員説:“實驗室按説是第三方的,應該更加客觀和敢言,但是現在我們上報的監測數據都要經過水政管理部門層層簽字審批。”

  此外,由於受技術水平和設施條件所限,目前許多地方水質檢測能力十分有限。據介紹,檢驗一個水樣(全部106項指標)的費用約為1.5萬元到2萬元,這筆費用雖然不低,但添置設備的費用更高。以兩種原蟲的檢驗設備為例,需要50萬元到80萬元,而購置一份試劑盒,需要5000元。除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外,一般中小城市沒有相應的檢測能力。

  業內人士還提出,隨著我國飲用水新國標的實施,我國城市供水檢測體系也應儘快完善,今後應加強對水質安全的責任認定和追究力度。

  遏制水污染 加大水源地保護

  專家指出,堅決遏制水污染狀況,加強水源地環境保護,這是確保我國城市供水水質安全的治本之策。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建設應包括水質監測和應急系統建設、水工程生態調度系統建設、生態屏障建設、排污口整治、水源地保護區建設等。應以水功能區為基本管理單元,以污染物總量控制為基礎,以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管理和保護為核心,發佈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名錄,切實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定水源地保護區管理制度,加強信息共享。

  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認為,應以戰略眼光對水源地存在的現實問題做出準確判斷,全面提高水源地保護意識,以保障城市飲用水的絕對安全。

  王浩表示,我國擁有數量龐大的河流湖泊水系,卻面臨著水質型缺水的尷尬局面。眾多工業企業分佈在江河湖庫附近,造成水源污染事故隱患難以根除。而一旦水源發生危險,必將造成社會的恐慌。為此,應該“內外兼修”,除了規劃流域內的産業佈局外,更需要在水源地的開發上多做文章。

  據了解,北京市已採取多項措施加強水源地保護。為保證密雲水庫的水質水量,從2007年起,北京與河北承德、張家口兩座城市簽署密雲水庫上遊流域“稻改旱”工程協議,涉及共10萬多畝農田,北京市給當地農民每畝地補貼550元。這一工程除去河流蒸發與徑流損失,一年可至少為北京“囤水”5000多萬立方米。

熱詞:

  • 二次污染
  • 水源地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