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張新玲:20年不懈守候 弱肩撐起養老院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1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在距離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幾十公里外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六師一零二團團部,有一座既普通卻又特殊的敬老院,由兵團出資興建的它在樣式上與那些公益性“三無”老人贍養機構並無二致--整潔的環境,齊備的設施,在外貌上與常人無異的三十多位老人……然而,它卻又是那麼不同,院長張新玲20多年來陪伴60多位偏癱、智障、精神病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歷程。正是她與全體護理人員的付出、奉獻與守護,讓這些病患老人在最後的日子裏,享受到了生命的尊嚴與人間溫情。

  我們在敬老院的花園裏發現了幾位呆坐的老人,當我們提出採訪要求的時候,才發現他們中的多數並不具備正常的表達能力,院長張新玲此刻正在準備午餐用的土豆燉雞,走廊裏服藥後的人們異常安靜,只是偶爾用誇張的叫聲表明自己。張新玲説她能做的,就是用最大的耐心來面對院裏這些由於瘋狂以及年邁而孤苦無助的生命。她前晚幾乎一宿沒睡,房間裏的幾位老人大聲呼喚他們的“大夫媽媽”,但當她前往查看的時候,他們卻只是緊緊握著她的手並沒有任何需求,“或許這樣能讓他們感到安心”,張新玲説道。

  一九九零年,三十齣頭的張新玲被團場調動到剛剛成立的敬老院工作,據她回憶,最初院裏只有十一位來自五湖四海的孤寡、殘障老人,“他們都是第一代老軍墾,受了一輩子苦,有的人因為談不成戀愛,就瘋掉了,一輩子也沒治好”,敬老院步入正軌後,張新玲和同事們又陸陸續續接收了許多星散于其它醫院以及福利機構的中老年精神病人,從此,張新玲的生活開始被繁重的工作填充,在投入緊張的情況下,張和同事們用自己的真心,認真呵護著院裏的每一位老人。

  已在此地長住三年的周桂興老人是這座敬老院中僅有的三名非精神病患者中的一位,今年八十九歲,他和妻子于1950年代末從四川老家來到新疆,由於子女均已離開一零二團,老兩口選擇自費住在這座福利養老院中,他對自己的晚年生活感到滿意,“張院長真是好得很,那些病人不好照顧,有的長期臥床拉不出屎來,她都親自用手給他們摳”。周老還告訴記者,張新玲很少和家人團聚,“她的心思全都在我們這些人上面”,他的語氣帶著感激,甚至還有些許愧疚。

  近年來,隨著關注程度的提高,敬老院在條件上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這並不能消弭經年累月高強度的工作對張新玲身體帶來的損害。兩年前,張新玲就曾因為過度勞累造成心臟病突發而入院搶救,三道病危通知書並未能使她對敬老院的責任感有絲毫降低,甫一離開病榻,她就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崗位。“我不知道你們記者為什麼都要問我委不委屈,這是我的工作,我能想著的,就是把它幹好”。五十二歲的她雖然日夜操勞,但看起來卻比常人年輕,張新玲將這歸於自己的心態,“很多老人知道我已經五十二歲的時候都説,哎呀,‘你一定要幹到我們都死了你再退休’”,張新玲的轉述中更多的是一種得到首肯後的滿足,“我會在我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下一直堅守在這個崗位上”,話音剛落,走廊裏又傳來了呼喚“大夫媽媽”的喊聲,張新玲大聲應答,拎上一條手巾走出了自己的休息室。

     記者:葛霖

熱詞:

  • 兵團
  • 敬老院
  • 上演
  • 人間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