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發現一顆珍貴小行星 外表另類“又臟又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02: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紫臺專家“逮到”顆珍貴小行星

  ■其前身疑為哈雷彗星彗核,研究它對揭開太陽系結構和起源之謎意義重大

  ■別以為它珍貴就覺得它會一閃一閃亮晶晶,它又臟又黑會顛覆你對星星的印象

  朱姝

  太陽系裏,除了我們能看到的一閃一閃亮晶晶的行星之外,還有一些並不被人所知,甚至不能被人看到的另類小行星,“醜得不能見人”用來形容它們還真的挺合適。2010年3月10日,紫金山天文臺趙海斌研究員發現的一個奇特天體“2010EJ104”小行星就算一個。

  經過該天文臺季江徽研究員和他的團隊長達一年多的追蹤研究,這顆小行星可能是哈雷族彗星的不活動彗核,“穿越”來到太陽系內而被發現。現在繞著太陽轉的這顆比煤炭還黑的小行星,繞日一週需要100多年,看到它真可以算是百年一遇。

  對這顆小行星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將於近期發表在《天文和天體物理研究》上。

  揚子晚報記者 朱姝

  它很特別

  比煤還黑,一百年才能“遇到”一次

  2010年3月10日,趙海斌研究員和同事利用盱眙觀測站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了一個“神秘來客”——2010EJ104小行星。當時就覺得這顆小行星有點神秘,發現它的時候,它並不亮,亮度僅僅只有19.5等——肉眼能夠看到的最暗6等星是其亮度的26萬倍。它離地球只有1.72億公里,恰好在近日點附近。2011年6月,這顆小行星進一步被美國NASA紅外巡天望遠鏡所證實。

  通過軌道測算,這顆小行星偏心率很大,它的運行軌道非常扁,近日點在火星軌道附近,遠日點卻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由於它的近日點和遠日點相距遙遠,因此它繞日一週的時間很長,需要100.29年,也就是説這顆小行星要在一百年之後才可能被再次觀測到。而普通小行星繞日運行一週大多只需要3-5年的時間。

  “我們經過計算、模擬等手段,認為它是屬於達摩克族小行星。”季江徽介紹説,這種族群的小行星,個頭都不大,通常被認為是哈雷族彗星的不活動彗核。而且這些小行星“皮膚”都很黑,根本無法直接觀測,所以對於它們的“長相”,天文學家也不得而知。但是一般來説,形狀小的小行星,外形都很奇怪。比如説哈雷彗星的彗核,就是個又醜又臟的“傢伙”。它的模樣長得與其説像一個帶殼的花生,不如比做一個烤糊了的土豆更為貼切。表皮裂紋纍纍,皺皺巴巴,其臟、黑程度令人難以想象。

  它很神秘

  由彗星“穿越”而成,家族成員近十億

  天文學界對於達摩克族小行星一直很“好奇”,它們究竟來自太陽系何處?在太陽系中又是否存在某些未知區域作為它們的“聚集地”。這次新發現的“2010EJ104”小行星就是一次絕好的研究機會。

  季江徽研究員的團隊根據這顆奇特小行星和此前發現的70多顆達摩克族小行星的觀測數據,建立起該族奇特小行星的起源模型。專家還提出一個新觀點,那就是這類小行星很有可能聚集在太陽系內的一個新的未知區域,這個區域介於聚集小行星的柯伊伯帶和産生長週期彗星的太陽系最外圍雲團奧爾特雲的中間過渡地帶。

  季江徽研究員解釋説,銀河系持續不變的潮汐作用力可以將彗星從它們的冰質“家園”中拖出來並拋向太陽系。而這些彗星可能會在一路長途跋涉的過程中,來到這個過渡地帶作為一個停歇的“驛站”,並在這個過渡區域中成為奇特的達摩克族小行星。此後,它們可能進一步穿越海王星軌道外的柯伊伯帶,再穿過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帶小行星來到內太陽系,從而被發現。

  雖然目前世界天文專家發現的達摩克族奇特小行星只有70多顆,然而通過模型推算,季江徽研究員認為,太陽系內的這個家族的奇特小行星數量可能很多。研究結果表明,這個家族的未被發現的奇特小行星很可能有近十億顆,它們都不大,加起來的重量和月球差不多。

  它很珍貴

  研究它,有助於揭開太陽系結構和起源之謎

  “2010EJ104”最終命運會怎麼樣?季江徽説,有可能再過上百年後,它又運行到近日點,被科學家們再次發現。但也有可能,由於太“頑皮”,遭遇太陽系的強大吸引力而粉身碎骨。甚至不排除它運行幾百萬年後,來到火星、木星之間的軌道時,被木星的強大引力吸引,和木星發生相撞,消失在太空中。

  季江徽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這顆小行星不是“近地小行星,對我們的地球不會造成危害。這從軌道就可以區分出來,近地小行星的軌道很多都是與地球軌道相交。”

  這些奇特小行星具有寶貴的價值,因為其“時間膠囊”(其內部包含著不同時期的物質)裏藏著太陽系演化的秘密,而這個新的研究結果對於探尋奧爾特雲與柯伊伯帶天體,徜徉在茫茫太陽系的“散兵”小行星和主帶小行星之間的關聯,對深入探索太陽系的結構和起源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紫金山天文臺的專家還發現,這種小行星之所以很暗,一是距離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表面物質特點。由此推斷,它的表面具有水、冰和塵埃等。這表明太陽系天體存在著多樣性和複雜性,而且它的表面物質可能含有水冰和甲烷冰,保持有太陽系誕生初期最原始的物質,這對太陽系天體的起源與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名詞解釋

  柯伊伯帶:其名稱源於荷蘭裔美籍天文學柯伊伯。早在上世紀50年代,柯伊伯就預言: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地帶,充滿了微小冰封的物體,它們是原始太陽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短週期彗星的來源地。1992年,人們找到了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如今已有超過1000個柯伊伯帶天體被發現,直徑從數千米到上千公里不等。

  達摩克族小行星:通常被認為是哈雷族彗星的不活動彗核,運行長週期高,偏心率的橢圓軌道,其軌道近似典型的週期性彗星比如哈雷彗星,但並沒有彗星特有的彗發。

熱詞:

  • 柯伊伯帶天體
  • 奧爾特雲
  • 內太陽系
  • 太陽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