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文化人物:傳承京劇世家梨園譚鑫培逝世九十週年祭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16: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人民網教科文體部,原題:《文化人物:傳承京劇世家梨園譚鑫培逝世九十週年祭》

    【編者按】1917年5月10日,70高齡的京劇大師、一代伶王譚鑫培病逝。

    九十年後的今天,我們懷著無限的思念與崇敬,追憶緬懷這位大師。

    譚鑫培,曾被梅蘭芳譽為中國戲曲表演體系的總代表。他一改前人實大聲宏、直腔直調的唱法,遂使京劇聲腔于遒勁中得見柔美,從而引領了文武昆亂各行當的全新大變革,京劇成為舉世珍愛之國劇。他親手培育了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岩三位前賢,為京劇承前啟後,奠百年繁榮之根基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他編創、整合、修改出《四郎探母》、《失空斬》、《紅鬃烈馬》、《珠簾寨》和《戰太平》等百餘出經典劇作,歷經百年,至今仍然原封不動地作為全國各京劇院團的主要演齣劇目;是他主演了中國的第一部電影,灌制了中國的第一批唱片,創立了“無聲不譚”的千古奇觀。點擊留言=》

    【文化人物】名伶往事京劇四大名旦的傳奇人生

●生平

★藝名“小叫天”

    譚鑫培(1847~1917年),本名金福,堂號英秀。江夏賓陽門(今武昌大東門)外譚家灣人。幼年隨父親──漢調老旦演員譚志道進北京,入金奎科班習藝,學老生。出科後搭永勝奎班。譚志道嗓音高亢,猶如“叫天子”(雲雀)的啼聲,有“叫天”之稱,故鑫培藝名“小叫天”。變聲期“倒倉”,改演武生,隨柏如意等人在京東一帶農村演出。後回北京入三慶班,演武生兼武醜。班主程長庚對他甚為器重,收為義子,讓他兼任武行頭目。嗓音恢復後,又改唱文武老生。

●集眾家之特長,成一人之絕藝

★從藝曲折自強不息

    譚鑫培的成功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他的藝術道路是相當曲折的。他6歲隨父親在戲班裏練功、學戲,7歲隨父到天津郊區演出,17歲進北京,一直學武生和老生。不久倒嗓變音,只得又回到鄉村,參加野臺班演出,武生、武老生、武醜都唱,生活極其艱苦,一度甚至以替人家護院保鏢為生,但他從沒有停止練功,在武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打下了極為紮實的功底。

    1870年底,譚鑫培24歲時返回北京,進入了由程長庚主持的三慶班,當時他主要還是演武生。愛才、識才的程長庚對他十分器重,給予了精心的栽培,使譚鑫培的藝術日益精進,不久,成為“同光十三絕”之一。在清代畫家沈容圃繪製的著名的《十三絕》畫像中,譚鑫培演的還是武生:《惡虎村》中的黃天霸。

    在程長庚的親自指點下,譚鑫培才正式改演老生。為了深造,1880年,譚鑫培34歲時又正式拜余三勝為師。他不僅精心地學習、研究、汲取程、余所代表的徽、漢兩大流派的精華,而且採取擇善而從的繼承方法,對前輩老生如王九齡、張二奎、盧勝奎的長處無不吸收。於是,他成為老生藝術的一位集大成者。

★尊稱“譚貝勒”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譚鑫培虛心向前輩名家及同輩中傑出者學習。其唱腔不但吸取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王九齡、盧勝奎、馮瑞祥等人唱法之精粹,且糅合青衣、老旦、花臉各行當的音調以及崑曲、梆子和大鼓的聲腔,以其獨具特色的“雲遮月”的嗓音,創造了飄逸灑脫、悠揚婉轉、于平淡中見靈巧、長于抒情、有時略帶感傷的“譚派”唱腔,每一演出,必轟動京城。時人有“家國興亡誰管得,滿城爭説‘叫天兒’”的説法。光緒十六年(1890年)被選入昇平署為內廷供奉,授四品官銜,人們遂尊稱他為“譚貝勒”。1900年後幾次赴上海演出,紅極一時,獲“伶界大王”之美譽。梁啟超贈詩有“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卅載轟如雷”之句。

★人格魅力

    譚鑫培對於中國京劇乃至於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價值意義,必須要將其放到戲劇藝術長河中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譚鑫培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社會影響力,將社會加於藝人身上的“下賤”意識大大掃除,有力推進了京劇藝術的職業化。在譚氏之前,藝人社會地位很低,藝人群體對自身社會地位也缺乏基本的認同。如享有盛名20年的郭寶臣終身不灌唱片、不教徒弟、不留影像,自謂“不願自誤誤人”。即使是有“伶聖”之稱的程長庚晚年也要讓長子出京“寄籍正定,事耕讀”,反映出其內心也不以演藝為高尚行業。但譚鑫培卻從不把自己當“戲子”,即便是在王公大臣面前也不卑不亢,不以執業梨園為賤,還開創了世家梨園的傳統。這對中國戲劇界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熱詞:

  • 譚鑫培
  • 譚派
  • 京劇
  • 伶王
  • 小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