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民政部:勿因個別機構不良做法影響對慈善事業評價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7日 11: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圖片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中新網5月7日電 去年以來,一些慈善組織在公開透明方面存在的問題經媒體曝光後引發公眾密切關注。民政部部長李立國今日對此表示,不能因為個別公益慈善機構的不良做法而影響我們對中國慈善事業總體發展形勢的判斷與評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就公益慈善事業創新與發展等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針對記者的提問,李立國回答説,去年以來,媒體對個別公益慈善組織一些捐贈項目和行為的質疑與批評,反映了社會公眾對公益慈善事業的高度關注,也切中時弊指出了我們慈善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公開性、透明度不夠的問題。

  李立國表示,對這種批評和關注,民政部有兩個方面辯證統一的看法,一方面由於公益慈善組織的發展和依法監管還有不充分、不到位的情況,一些公益慈善組織缺乏自律意識而出現問題,通過公眾輿論的批評,對慈善事業增強公開性和透明度有促進作用,我們是肯定的、歡迎的。

  另一方面,雖然樂善好施、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由公益慈善組織和機構,作為慈善事業運作主體的現代慈善事業,在中國還是改革開放以後的産物,在30多年的時間裏,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速度,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慈善組織的發展數量、成績和社會效果是顯著的。不能因為個別公益慈善機構的不良做法而影響我們對中國慈善事業總體發展形勢的判斷與評價。當然也不能對個別公益慈善組織的不良行為熟視無睹,而導致慈善事業發展的不良傾向滋生和發展。

  李立國説,面對媒體批評和社會公眾的要求,民政部廣泛聽取和徵求社會意見,要在四個方面來促進公益慈善組織健康發展和不斷增強慈善行為的公開透明。

  第一,在已有相關行政法規修訂工作中進一步增加加強依法監管的內容。由於行政法規的論證和出臺具有較長的週期,所以在現有的法規、規章框架內民政部要進一步制訂規範性文件,來加強對公益慈善組織行為的規範管理。前些天,我們提交社會公眾徵求意見的將要出臺的《關於規範基金會行為的若干規定》,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舉措。

  第二,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制訂和發佈了《公益慈善捐助公開指引》。《指引》雖然不具有法定的強制力和約束性,但是為主體和客體評判提供了標準、提供了規範、提供了前提。對於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慈善組織自身,應該怎樣把公開性、透明度作為自己存在發展的生命力,應當是有所遵循了。對於社會公眾評價公益慈善組織的信譽和能力應該有評價和判斷標準,因此,社會公眾可以在有評價、判斷的基礎上“用錢投票、用腳投票”,把資金和服務捐贈給有信譽、有公信力的公益慈善組織,這將也有利於形成社會組織良性競爭、優勝劣汰的新的局面。

  第三,進一步落實好2006年民政部制定和頒布的《基金會信息公開辦法》,同時加強公益慈善組織信息上報、信息披露和公開、信息反饋的平臺建設,促進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慈善組織依法依規加強信息公開工作。

  第四,在社會組織的年度檢查和週期性評估工作中,以及評選“中華慈善獎”等重大事項和活動中都貫徹公開、透明的基本原則,作為衡量的重要內容和尺度。同時,在修訂社會組織相關行政法規中也做好堵塞漏洞的制度建設。比如説境外組織到國內來活動,在香港登記的組織到內地來活動都要納入到依法監管之中。

  “我相信,通過政府、社會和公民的共同努力,中國慈善事業發展中的公開透明問題一定會得到圓滿的解決,中國公益慈善組織的公信力一定會逐步提高。”他説。(據中國網文字直播整理)

熱詞:

  • 慈善組織
  • 慈善事業
  • 李立國
  • 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