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共青團推動基層組織建設 奮力打造“生命力工程”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08: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不到4年的時間,共青團留下這樣一組數字:

  ——在全國建立省、市、縣三級駐外團工委3800多個,派生基層團組織1.8萬多個,基本實現對外出務工青年重點流出、流入區域的覆蓋。

  ——累計在非公經濟組織中推動建立團組織31.9萬個,在新社會組織中建立團組織3.4萬個,新建團組織數成倍增長,共聯絡團員840多萬人。

  ——推動全國90%以上的鄉鎮、街道完成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增加兼職團幹部近40萬人,其中每個鄉鎮街道團委增加10名左右的兼職團幹。

  ——累計派出3600多名地市級以上團的領導機關幹部、5000多名高校團幹部分批、接續到縣級團委駐點幫助工作;團中央連續四年募集社會資金為中西部地區每個縣級團委每年提供3萬元經費支持。

  團的十六大以來,共青團把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作為團的“生命力工程”,以最大決心、最大力度,堅持有韌勁、有創新地持續深入推進,團的基層組織覆蓋有效擴大、煥發出新的活力。

  駐外團組織:

  運用鄉情紐帶,開闢聯絡新生代農民工新路徑

  當前,在我國高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80後”、“90後”的新生代農民工超過1億。這些新生代農民工因為自身流動性強等因素,成為進行組織化梳理的新課題。

  2010年以來,團中央抓住鄉情紐帶,探索創新出一種聯絡新生代農民工的新型團建模式,按照“建組織以流出地為主、流入地配合,發揮組織作用以流入地為主、流出地配合”的原則,全面推進駐外團工委建設,有效實現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聯絡和組織覆蓋。

  各駐外團組織圍繞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融入、學習成才、情感婚戀、身心健康、就業創業、子女成長、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積極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吸引凝聚越來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

  非公企業團建:

  找準結合點,融入青年廣泛聚集的新領域

  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社會組織是青年大量聚集的新領域,也是團建較薄弱的領域。團組織要在非公企業建得起、立得住、有活力,就必須找準團的根本屬性、根本任務與企業生産經營功能、青年普遍需求相融合的工作切入點,做到企業支持、青年歡迎。

  團中央提出抓住輔助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輔助企業增強內在凝聚力等6大工作切入點,圍繞借助黨建工作格局和工作成果推進非公團建、依託企業總部推動分支機構團建等10多條具體工作路徑積極推進該領域的團建。通過培訓、編發工作手冊、工作案例等多種方式,支持非公企業新建團組織圍繞思想性、技能性、文化娛樂性等方面開展工作,日益受到企業和青年職工的信賴歡迎。

  各地團組織還積極將各類青年自組織、青年興趣組織等納入聯絡、服務和引導的範圍,加快構建以共青團為樞紐的青年組織體系。

  鄉鎮街道團組織:

  由“單槍匹馬”到“團隊作戰”

  過去,鄉鎮、街道團的組織功能弱的現象較普遍。

  破解難題,路在何方?團中央提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向編制外、體制外整合資源,採取編制內外相結合、體制內外相結合的創新方式,擴充和壯大鄉鎮、街道一級團委班子,廣泛吸納熱愛團的工作的各方面優秀青年成為兼職團幹部。

  從2009年6月起,共青團經過兩輪試點,在全團推開鄉鎮街道組織格局創新工作。如今,全國90%以上的鄉鎮街道完成這項創新,一大批青年能人、青年企業家、教育工作者、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致富&&人等擔任鄉鎮街道團委的副書記或委員,實現充實工作力量、拓寬聯絡青年渠道、豐富工作資源的目標。

  格局一變氣象新。新的鄉鎮、街道團委由“單槍匹馬”實現“團隊作戰”,各委員結合各自職業、特長和資源優勢進行分工協作,顯現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局面。

  學校共青團組織:

  充分發揮思想引領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作用

  學校共青團在團的建設和工作中處於基礎性戰略地位。團中央為中學、中職、大學共青團進一步明確職能、創造條件、設計載體,推動學校共青團更好地發揮思想引領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作用。

  2011年,團中央聯合教育部出臺多年來第一份中學共青團工作的指導性文件《關於加強中學共青團工作的意見》,召開有7萬多人參加的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加強中學共青團工作。對中學共青團提出圍繞幫助學生掌握必備的學科知識、開始培養綜合素質、逐步養成良好品德、初步形成理想信念四個層次的育人目標找準工作切入點,注重與學科教學改革相結合,注重碎片化、分散化的活動方式。

  2009年,團中央聯合教育部出臺《關於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共青團工作的意見》,對中職學校共青團提出圍繞幫助學生具備必需的職業技能、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掌握適應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社會化技能、樹立理想信念四個層級的發展目標開展工作。

  “三管齊下”激發活力:

  制度安排、工作內容設計、幹部隊伍建設

  抓基層就要堅持抓工作活力與抓組織建設並重,工作活力以組織建設為前提,組織建設靠工作活力來支撐。團中央提出突出抓好制度安排、工作內容設計、幹部隊伍建設三個關鍵環節,為基層組織建設和工作開展創造良好環境,激發基層組織持久活力。

  在制度安排上,團中央聯合中組部積極推動黨建帶團建制度的有效落實;在工作內容設計上,團中央分領域深入研究、總結梳理基層團組織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有針對性地分別提出農村、企業、學校、社區等各類基層團組織的主要任務,並設計出供基層選擇的工作菜單;在幹部隊伍建設上,團中央教育引導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幹部按照黨對青年幹部成長的要求,講黨性、講原則、講紀律,加強學習、紮實工作、攻堅克難、鍛鍊作風。

  一系列新的工作機制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完善,為團組織持續有效運轉、煥發工作活力創造出嶄新環境、提供了重要保障。

  重心下移支持基層:

  資源向基層傾斜,力量向基層集中

  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工作資源、工作力量向基層傾斜,如今已成為全團的共識和積極行動。2008年以來,團中央募集社會資金,連續4年每年向中西部地區和部分東部地區的2200多個縣級團委各支持不少於3萬元的工作經費,累計支持2.43億元。今年團中央正增加籌集5000萬元資金用於支持部分工作基礎較好的鄉鎮、街道團委,把共青團面向基層的“橋頭堡”進一步向鄉鎮一級大力推進。

  授之以魚,亦要授之以漁。為對基層加強工作指導,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全團分四批共選派2890名地市以上團的領導機關幹部到全國2828個縣級團委駐點工作,每批派駐半年。

  按照團中央的要求,一批批機關駐點幹部、高校挂職幹部傳思路、教方法、引資源、克難題,真心融在基層、真誠服務基層。

  持之以恒,毫不動搖。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正在探索和創新中得到加強,全團正在朝著“兩個全體青年”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熱詞:

  • 中職學校
  • 新社會組織
  • 團中央
  • 團隊作戰
  • 學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