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推動均衡就業 建設和諧社會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2日 06: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疆域遼闊,區域發展不平衡,相應地,東部和中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吸納就業差距較大,就業總體不均衡。東部城市吸納就業能力強,大量勞動力從中西部蜂擁至東部、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形成“民工潮”,帶來農村“空巢”、“春運”難題、流動人口激增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在改革發展新階段,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動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産業轉移,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步伐,壯大縣域經濟,使更多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逐步實現地區間、城鄉間均衡就業,解決大量勞動力異地就業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推動均衡就業的意義

  就業是人民群眾取得勞動收入、享受發展成果、實現社會價值的基礎,是民生之本。所謂均衡就業,就是適應區域經濟均衡發展趨勢,積極推動就地就近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逐步實現勞動力充分就業並保持東中西部地區間、城鄉間勞動力就業總體相對均衡的狀態。

  推動均衡就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發展經濟是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增進人民群眾的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和實現均衡就業,順應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趨勢和産業梯度轉移規律,有利於中西部地區及城鄉協調發展,有利於增加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可以避免勞動者背井離鄉帶來的家庭和社會問題,促進家庭和諧、社會和諧,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所有人群。

  推動均衡就業,體現了包容性發展的精神實質。均衡就業理念與包容性發展的精神實質是一致的,既強調通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又強調發展機會均等化。推動均衡就業,有利於開發利用我國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豐富的人力資源,激發和調動廣大勞動者改善自身生存發展條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實現包容性發展,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為實現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推動均衡就業,體現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現實要求。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等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動和實現均衡就業,促進中西部地區勞動者更多地在當地就業並在當地擴大消費,有利於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利於加快城鎮化步伐,帶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有利於中西部地區改善就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實現均衡就業的途徑

  實現均衡就業,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統籌推進、持續努力。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就地就近吸納就業。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發展縣域經濟可以大量吸納就業。應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賦予縣級政府更多自主權,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促進縣域經濟繁榮發展,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促進當地勞動力充分就業,就地就近轉移農村勞動力。

  加強東中西部互動,積極推動産業轉移。適應産業梯度轉移規律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推動東部發達地區産業有序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引導中西部地區著力營造良好投資創業環境,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産業轉移,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增加少數民族群眾就業。

  全面統籌城鄉就業,縮小城鄉就業差距。著力加快小城鎮建設,提高其服務功能和要素聚集能力,促進産業發展,增強吸納就業能力。引導農村地區依託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産業,為農業富餘勞動力開闢更多就業門路。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推動農民工進城落戶和農業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

  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落實就業優先戰略,積極發展符合産業政策導向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擴大就業容量。推進農業産業化,注重發展現代農業、精細農業和農業服務業,深入挖掘第一産業就業潛力。推動農業與工業融合發展,延長産業鏈,提高産品附加值和就業質量。

  鼓勵群眾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建立市、縣(區)和街道(鄉鎮)三級聯動創業公共服務體系,使創業群眾和小型微型企業在最近距離、最短時間內得到所需服務。落實國家和地方鼓勵創業的稅收優惠、貸款擔保、資金補貼、簡化審批和減免收費等政策,營造公平、寬鬆、包容的創業環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支持城鄉勞動者自主創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更多勞動力就業。

  (作者為陜西省副省長)

熱詞:

  • 生産性服務業
  • 就業能力
  • 就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