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五一清晨 他們用勞動點亮黎明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2日 06: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五一國際勞動節,既是國家法定的公共假日,也是為勞動喝彩加油的節日。

  勞動創造價值——春華秋實,沒有腳踏實地的投入,就不會有碩果纍纍的收穫;勞動彰顯美麗——青春激揚,理想在實踐中昇華,生命在奉獻裏閃光;勞動建構快樂——歲月如歌,風采隨辛勞展現,幸福伴汗水沉澱。“五一”淩晨起,從燈火通明的流水線、披星戴月的高鐵站到機器轟鳴的印刷廠,從守衛國門的海關一線、緊張嚴肅的電臺直播間到人頭攢動的天安門廣場,從行人如織的都市十字路口、儀器密布的飛機駕駛艙到清冷缺氧的青藏高原兵站……總有一些人必須一如往常早起勞作,以崗位的堅守維持社會的良性運行,用默默的付出點亮祖國的黎明。

  為此,本報特派出九路記者,探訪既“熟悉”又“陌生”的勞動者,用鏡頭和筆端傾情追訪那些辛勤忙碌的身影,從心底掂量勞動的不凡價值。

  1:30 合肥

  市動物疫病預防中心駐廠檢驗員

  400頭中檢疫剔除病死豬

  一排排宰殺後的生豬懸挂在流水線上緩慢行進……5月1日淩晨1時30分的合肥市板橋屠宰場忙碌有序。合肥市動物疫病預防中心駐板橋屠宰場檢驗組沈嵐正快速用刀劃開一些部位認真查看,同事楊洋隨後給每片豬肉蓋上“AA30,2012.5.1,安徽肉檢驗訖”章。(見圖①)“每頭豬兩片,每片都要劃上3刀或4刀剖檢。零點左右開始到現在1點半,檢查了146頭。”沈嵐介紹説,“AA30是板橋屠宰場的代碼,日期要每天更換。蓋上章就説明檢疫合格。”正在宰殺的是河南項城運來的59頭豬。在NO.41104439932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A證)》中,牲畜耳標號等一目了然。檢驗組組長祝洪壽告訴記者,小組共有6人,每晚5人當班,沈嵐等3人負責生豬屠宰後的檢驗。

  生豬屠宰後的檢驗一般從夜裏11時多開始,一直到天明,是豬肉入市前的最後一道安全關口。祝洪壽説,“一夜正常宰殺400頭左右生豬,最多時宰了1480頭。前4個月板橋屠宰場共檢疫剔除66頭病豬或死豬,避免流入市場。”

  (本報記者 何聰攝影報道)

  2:15 濟南

  京滬高鐵濟南西站職工

  一趟車上水小跑1600米

  從站臺來到城市通廊,京滬高鐵濟南西站站臺女職工趙英麗檢查過每一個通道門,確認其處於鎖閉狀態。完成這些工作,已是2時15分。趙大姐48歲,還有兩年就到了退休年齡。5時30分,她“搖身一變”,換了一身裝束站在間休室的門外,穿上上水工衣服的她顯得年輕而活潑。班組點名會後,上水隊員排列成整齊的一隊等待列車進站,她每次都站在隊伍最前端。列車進站後,她手腳麻利地奔向水箱,拉起膠皮管,快速插到列車進水水管上,然後,再迅速奔向水箱,打開水閥。(見圖②,李皓攝)在短短3到10分鐘,她和工友們將水輸送到列車上。每天的上水工作,她都負責列車尾部兩節車廂。由於高鐵列車上水時間極為有限,一趟列車上水完成,她幾乎要一路小跑近1600米。

  早起時段,兩個工種,是趙英麗的工作常態。她記不清這是在崗位上度過的第幾個勞動節了。

  (本報記者 劉成友報道)

  3:00 武漢

  中聞集團武漢印務公司印廠工人

  淩晨查看報紙十幾種

  走進淩晨3時的印刷車間,一股濃重的油墨味撲鼻而來,龐大的印刷機器轟隆隆地運轉,穿著工作服的工人忙著換新聞紙、加油墨、搬運報紙。5月1日的人民日報印刷信號已傳輸完畢,正待開印……印刷廠共有90多名工人,每天都有60多名負責晚間印刷工作。印刷廠已能做到信號接收全國同步。“這在過去不可想象!以前是通過膠片傳輸版面,每天晚上版面從北京‘搭飛機’到武漢,然後拿到印刷廠製版、印刷,1號的報紙到2號才能印刷出來。”中聞武漢印務公司黨委副書記王前進介紹。

  印刷工人高俊笑著説:“每天都要查看十幾種報紙的情況,算是最典型的‘新聞早知道’。雖然夜班比較辛苦,但是我們很自豪。因為我們是在夜裏醞釀著第二天的生機。”(見圖③)

  (本報記者 楊寧攝影報道)

  4:17 北京

  首都機場海關關員

  打足精神穿梭各崗位

  4時17分,首都國際機場黎明時分的第一個航班——自馬德里飛來的CA908航班將在T3航站樓進港,半個小時後,旅客開始入境。首都機場海關旅檢八科帶班副科長張維叫醒了同伴,大家迅速聚攏到監管區。根據航班到港情況,首都機場每個夜班分上、下兩個時段,上一個時段淩晨2時左右結束,下一個時段淩晨4時左右開始。中間兩個小時,關員就在海關備勤室內打個盹兒。“請將行李放在X光機上進行檢查。”4時55分左右,進港旅客陸續到達。張維指揮著同伴們緊張地忙碌著:程鵬站在X光機旁,雙手背後,面帶微笑,仔細觀察著每一名進境旅客;唐希揚、張禹仔細分辨著一幀幀X光圖像;康凱把海關申報臺整理得乾乾淨淨……5時30分以後,一批國際航班陸續到港,張維頻繁穿梭于各個崗位:檢查護照、驗核物品、簽章放行……(見圖④,馮利敬攝)

  張維35歲,2000年進入北京海關,已經在首都機場海關旅檢崗位工作了12年。他告訴記者:“每天早上4時至7時是進境國際航班比較集中的時候,也是人最容易疲勞的時候,走私違規風險大,海關監管責任重,不容馬虎。”

  (本報記者 杜海濤報道)

  5:00 北京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

  耐寂寞把話筒當聽眾眼

  淩晨5時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早間節目部錄音間,播音員于芳和同事已在緊張地對播新聞。(見圖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現在是《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于芳莊重、有力的播報打破了夜的靜寂。報摘播報已近40年了,一開始那個18歲的小姑娘如今已然頭髮花白。于芳曾獲得播音員隊伍中的第一個“范長江新聞獎”。“話筒就好像是聽眾的眼睛,這樣的交流讓我很滿足。”

  《新聞和報紙摘要》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直播最早的一檔節目,每天為趕在淩晨4時45分到崗,于芳淩晨4時多起床,步行到單位後,她接過值班編輯給的播音稿,找個安靜的角落細心備稿。淩晨5時15分,開始錄音,在8平方米不到的狹小錄音室,一張桌子,一盞檯燈,兩杯清茶,于芳和播音員忠誠在監聽和審稿人的配合下播報新聞,直到6時。6時30分,換到直播間開始點播錄音,進行直播。每次直播前,于芳定要抓緊時間讀上3遍稿子,堵住一些容易出現的問題。“新聞播音員得耐得住寂寞。”再有9個月就要退休的她,臉上挂著平淡祥和的笑容。

  (本報記者 周亞軍攝影報道)

  5:15 北京

  天安門國旗護衛隊

  2分7秒絲毫不差

  5時15分,邁著刀削斧刻般整齊的正步,他們來了……(見圖⑥)廣場上如潮的人群頓時肅然。全部一米八以上的身高,挺拔的身姿,威武的氣勢,這是一群每天都能精神抖擻地迎來第一縷陽光的人。“護我國旗、壯我國威”的精神滲透在從金水橋到國旗桿的138步。

  地平線上初現金光,雄壯的國歌奏響,莊嚴的國旗隨著太陽一同升起,2分7秒,絲毫不差,一如既往地完美。為了向全國勞動者致敬,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衛士們此前強化訓練了兩周。國旗護衛隊副政治指導員彭凱一入伍就進入了國旗班,如今已是他的第十二個年頭,參與的升旗儀式已有數千次。護旗手吳芳舜今年才21歲,自豪地走在隊伍的最前列,“遇到傾盆大雨狂風暴雪,我們不能受到絲毫影響,要用挺拔的軍姿展現最好的形象。”一班班長劉永久已經是4年的老兵了,今年即將退伍。喊口令喊得嗓音沙啞的他話語間透出無盡的神聖感。

  (本報記者 魏薇攝影報道)

  5:30 成都

  交管局第三分局二大隊交警

  每隔一兩月就得換皮鞋

  淩晨5時30分,成都街上的路燈還沒完全熄滅,燈光映照在陳思鴻穿著的反光背心上。“重大節假日,交通會比往常要擁堵。”作為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三分局二大隊的交警,陳思鴻對所執勤的路段交通狀況了然于胸。他告訴記者,每天6時左右他就必須到崗執勤。6時30分,天已大亮,來往車輛逐漸增多,陳思鴻也忙了起來。隨著路口紅綠燈的變換,他不時地轉動方向,做出各種交通手勢為來往車輛示意著。(見圖⑦)趁著走到路邊喝水的空當,他對記者憨厚地笑笑:“我基本上每一兩個月得換雙皮鞋,都是因為後跟磨穿了。”

  對交警們來説,更令人頭疼的還是身體上的“磨損”。據陳思鴻介紹,成都市共有1800多名交警,很多人都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等,冬天長凍瘡、夏天中暑等更是如同家常便飯。

  (本報記者 張文攝影報道)

  6:00 上海

  東方航空公司飛行員

  往返家人都在睡夢中

  雖然還沒到6時,東航上海飛行部的派遣室裏已熱鬧起來。“早!MU5307的飛機早上預計停哪個橋位?”機長張毅在接受完航醫體檢後,便直奔派遣室向值班員詢問飛機狀況和位置。(見圖⑧,張曦敏攝)“目前MU5307航班狀態正常。飛機停靠虹橋機場T2航站樓265號橋位。”值班員向張毅通報航班情況。兩位副駕駛顧聰和王子淼也已完成體檢與張毅會合,接過派遣室遞交的航班任務書,前往準備室進行機組出發前的準備。張毅快速仔細地分析了此次飛行任務的重點。6時05分,張毅機組3人整理好行裝和儀容,準時坐上前往航站樓的大巴,開啟一天的飛行征程。他們今天的四段航班分別是上海飛廣州,廣州返上海,再從上海飛連雲港,連雲港返上海。飛行時間接近7個小時,其間休息6個小時左右,而到家已是5月2日的淩晨。張毅説:“我走的時候,家人在睡覺;回去的時候,他們還在睡呢!”

  “五一”假期,上海飛行部幾乎所有飛行員都像張毅機組一樣,節假日裏有航班任務。

  (沈文敏 錢星任報道)

  6:30 青海

  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戰士

  驚險走“天路”運送物資

  6時30分,一聲嘹亮的軍號劃破了寂靜的黎明。戰士劉國鋒和其他士兵一起迅速起床穿衣,整理內務……29歲的劉國鋒自18歲到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入伍以來,在青海已待了11年。在長達2000公里的青藏線上,該團主要負責進藏物資運輸任務。團政委杜軍告訴記者,玉樹地震後,汽車團還擔任著玉樹重建物資的運送任務。“山高、路遠、彎急、坑深、雪大”是士兵們對青藏線的形象描述。在青藏線幹了12年的士官楊天才,先後130余次翻越唐古拉山,運送進藏物資1000余噸,累計行車20萬多公里,曾10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上線,這是青藏線汽車兵的職責與使命。一代又一代汽車兵在這條生死線上一跑就是半個多世紀。“五一”勞動節期間,青藏兵站部共有近2000台車輛,6000名官兵仍在青藏線上流動執勤。(見圖⑨)

  (施金波 何勇民攝影報道)

  版式設計:蔡華偉

熱詞:

  • 青藏線
  • 五一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 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