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于全:耐得大寂寞才出大成果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11: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12月2日,中國工程院2009年院士增選結果在京揭曉。44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某研究所總工程師于全與鄧中翰、吳曼青一起當選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刷新了中國工程院最年輕院士記錄,成為新增選的48名院士之一。這一消息不僅讓于全的九江家鄉人為之驕傲,更引起世人的普遍關注。

  出人意料的選擇

  對熟悉他的人來説,于全當選為院士這一消息並不意外,自幼天資聰穎的他,求學與科研之旅可謂一路坦途——

  1982年,于全17歲時以九江市高考理科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信息物理系,成為其母校同文中學和九江市三中的榮光。1986年,本科畢業後又考入以“西軍電”之稱蜚聲海內外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攻讀物理系電波傳播專業碩士學位,1988年6月30日,作為該校唯一入選的國家公費研究生,被派往在歐洲通信界大名鼎鼎的法國裏摩日大學光纖微波通信研究所繼續深造。

  初到法國,按法國規定必須首先取得攻讀法國博士的資格(即DEA),一年後,不服輸的他以全優的成績在來自世界各地的60多位同學中名列前茅。此後3年,在集光纖、通信、計算機等多學科為一體的法國裏摩日大學光纖微波通信研究所,于全苦心修煉,先後取得了多功能光纖傳感器、光纖網絡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等3項重要科研成果,撰寫的6篇學術論文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創造的可調式光纖藕合器獲得法國專利,出色的科研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1992年5月11日,于全順利地通過了博士答辯,《多模光纖效應的研究及在光纖網絡CAD中的應用》作為一等論文,被列為裏摩日大學的博士畢業論文範本,專家評判“非常出色”。尤為人稱道的是,于全在論文中解決了法國巴黎地鐵公司、煤氣公司、電力公司光纖網絡建設中的技術難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時間,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外諸多企業、大學與研究機構紛紛邀請於全加盟,他卻毅然謝絕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優越條件與豐厚待遇,在1992年6月30日即他出國4週年這一天回到祖國,成為同期70多位留法中國留學生中第一個學成歸國的博士。

  “4年留學生活,開拓了我的思維,也給了我自信。我受不了西方人居高臨下的同情與憐憫,不甘於做發達國家的‘二等公民’,選擇回國創業就是希望能在祖國這塊土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尋求一種在科技創新上與西方列強精神平等的途徑。”在於全心中,國家絕不僅僅只是一個概念。

  “祖國送我出國深造,4年就得花費50多萬元人民幣,相當於5000個農民1年的農業稅,這是人民的血汗錢呀!”留學4年,承載著祖國消息的《人民日報》海外版成為他了解祖國的窗口,這種獨特的愛國主義教育已在1400多個日夜中深深浸入他的血液。

  彼時,像于全這樣的人才,在國內也是“寶貝疙瘩”。在首都機場,于全就被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給“預訂”了,很快航天部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有意請他加盟的單位絡繹不絕。與于全同期回國的學者,不少選擇了高等學府,成為了行業領軍者,保持著在全世界行走的高度自由。那時,中關村已經出現了收入高達5萬元的年薪,像于全這樣的“海歸”精英,可以拿得更多。

  這時,一位好友給他介紹了總參某研究所。所領導和于全促膝長談,談的不是條件,不是待遇,而是我軍目前的通信現狀及其與國外的差距。于全感覺自己的血管裏有一股熱流在奔涌,他出人意料地謝絕了多個國內知名學府與大型企業的邀約,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部隊。這個選擇,意味著月薪300多元,而且,要受到部隊高度的組織紀律約束。

熱詞:

  • 于全
  • 工程師
  • 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