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棉加工作坊檢查日皆停工 一週內集中辦好營業執照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4日 09: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日,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再生棉加工作坊和再生棉進入的企業進行檢查。但一方面企業稱沒鑰匙開不了倉庫,使檢查遇到阻礙,另一方面再生棉加工作坊在檢查前竟都辦完了營業執照。

    找鑰匙費勁難開門,檢查遇阻

    跟蹤發現一輛貨車將再生棉運到濱州鄒平碼頭鎮的三利集團後,4月20日,記者向省纖維檢驗局通報,並跟隨執法人員到三利集團檢查。
  該企業一名工作人員稱領導不在。執法人員撥通了當地相關部門的電話,輾轉聯絡到企業的負責人。

    約一刻鐘後,該企業負責人劉法青來到門口,帶著執法人員來到紡織車間。

    車間裏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忙著加工紡紗。約一米高的棉花一堆堆地放在車間裏,棉花顏色不一,手感也有差別,質量明顯不同。

    “不能光用同一等級的棉花,否則加工出來的棉紗質量不穩定。”劉法青解釋。

    “你們用過棉短絨、廢紗等下腳料做的再生棉嗎?”記者問。“這裡最差的四級棉也是純棉,沒用再生棉。”劉法青表示,他們都是從棉花儲備庫、中紡集團等正規單位進貨。

    隨後,執法人員要求查看棉花倉庫,卻被劉法青帶到辦公室,雙方交流了10分鐘後來到倉庫,這個倉庫就是當時貨車卸再生棉的地方。

    倉庫大門緊鎖,透過門縫發現,倉庫裏放著一堆堆棉花。“既然沒用再生棉,就大大方方地把門打開。”執法人員一再要求,但劉法青稱,管理倉庫的工作人員不在,找鑰匙很費勁,沒法開門。 

    “再生棉包裝和正常棉花不一樣,一看就能看出來。”檢查人員在門外隔著門縫看了一下後,稱這裡的棉花沒問題。

    檢查人員多次詢問劉法青,“這個倉庫有沒有對外出租?”劉法青均當場否認。

    平時機器轟鳴,檢查時竟全部停工

    20日下午2時許,記者從三利集團出來後,驅車一個多小時到了濟南市長清區潘村附近,等待長清區平安街道辦質監所的王姓負責人前來一起調查再生棉作坊,此時記者並未説明這些作坊的位置。

    但約半個小時後,該王姓負責人打來電話稱,他已在潘村的作坊了。
  記者趕到時,這些作坊已沒有一週前的機器轟鳴,廠房不是大門緊鎖就是大門敞開,工作人員站在門口警惕地盯著記者。
 
  這時一輛魯V牌照載滿貨物的貨車緩慢駛出作坊區,在出口的過磅處停下稱重,隨即就開走了。

    “我沒注意到剛才有一輛大貨車出去了。”一直在作坊區內貨車駛過的路上等候的王姓負責人,和記者見面後稱他沒看到貨車。

    他表示,執法部門很重視對這個區域的監管。“這些加工廠原來在張莊路上,後來因為拆遷,就離開了原址。他們的去向大致有三種情況:一部分搬到這裡,一部分到了平原縣,另外一部分不幹了。”據王姓負責人透露,這裡有30多家小作坊。

    暗訪時沒有警示標簽,檢查時都有了

    長清區平安街道辦質監所的王姓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小作坊的原料主要來自濰坊、徐州和鄒平。而加工出來的棉花則主要銷到河北的高陽縣,“賣到省內的很少。”

    他還表示,這些作坊是由一個老闆建的,建好後就出租,自己則收取租金。

    國家相關法規規定,再加工纖維最小單位産品包裝應標注“禁止用於加工生活用絮用纖維製品”的警示。

    王姓負責人表示,這些作坊加工的棉花確應做到粘貼警示標誌、做好進出貨臺賬。“據我們了解的情況,這些作坊出的貨現在都貼了警示標誌,臺賬也應該都有。”

    在記者的要求下,王姓負責人進入了其中一家小作坊的倉庫。這裡已經打包好的棉花包裝紗布上粘貼著警示標簽。而此前暗訪中,記者多次看到包裝好的再生棉裝車,都沒有貼警示標簽。

    接著記者要求查看臺賬,作坊的老闆先是表示賬本在她妻子那裏,但妻子現在出去了,所以無法查看。

    記者再次提出換其他作坊查看,這時這位老闆則表示,“現在確實都沒有做臺賬,我們會儘快補上。”同時,他強調,最近由於搬家的原因,也沒怎麼幹,所以就沒有臺賬。

    檢查當天作坊“正好”辦下執照

    “沒有營業執照之前,我們一直沒有進行生産。”一家作坊的老闆表示。

    “你這裡的原料都是從濰坊、徐州和鄒平進的吧?加工出來的棉花主要賣到河北的高陽是不是?原來是在張莊路?你都得登記好了。”當著記者的面,質監所的王姓負責人詢問。

    一位老闆不斷點頭回答“嗯”“嗯”。

    “營業執照辦下來了嗎?”王姓負責人問。“今天下午去打出來的。”老闆表示。

    “正好。”王姓負責人説。

    記者發現,這些作坊在一週之內集中辦理了營業執照。而一週前,記者“正好”去省纖維檢驗局反映了再生棉的事情。

    “營業執照該辦的要辦,不然就不讓你們幹了。”王姓負責人説。老闆表示,“最近剛下來一個文件,輕污染的企業不用進行環評了,只需備案,所以就先辦了一個銷售的執照。”

    “臺賬必須做好,要不然你們就別幹了。”另一名張姓負責人插了一句,老闆回答,“原來在張莊路那裏就是這麼做的,放心就是了。”

熱詞:

  • 再生棉
  • 門縫
  • 潘村
  • 張莊路
  • 臺賬
  • 中紡
  • 平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