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渠立強:他是幾十萬農民“致富金鑰匙”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0日 16: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他,是幾十萬農民的“致富金鑰匙”;

  他,是同事眼中的“農業百科全書”;

  他,是全縣農技人員的良師益友……

  他就是渠立強,一個以黃土地為家、把農民當父母兄弟,24年如一日紮根蘇北大地的基層農技師。

  4月15日下午,掩不住的春光撒滿黃淮平原。記者在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孫樓鎮穆樓村穆長征家的蘆筍地裏見到了渠立強,上午他剛剛在醫院做完透析,下午就來到了田間地頭。

  他那黑暗的膚色讓人揪心,那是雙腎摘除腎上腺的病態,但他的聲音卻依然剛勁有力,雖然時不時地捂捂肚子,那是長期透析的劇痛,但他的眼神中卻有一種激情,感染著每個人。

  2006年,渠立強被確診為腎癌,經兩次手術切掉了一個半腎,出院一個星期後,本應在家休息的老渠卻出現在縣農技站辦公室,在大家的詫異聲中,老渠只説了一句:“我的工作還沒做完。”2011年6月,僅存的半個腎又因癌細胞侵入不復保留,只能靠透析維繫生命的老渠仍心心唸唸他的工作。不能下地、不能進實驗室的他,每天依舊堅持電話答疑。

  老渠沒有豪言壯語,常挂在嘴邊的一句:“我是農民的兒子,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我只想為咱農民做點事,出把力。”

  説老渠就不能不説説他腳下的這片黃土地。

  豐縣,位於蘇、魯、豫、皖四省7縣交界,農業大縣;黃泛沖積平原,多為沙鹼土壤,土地肥力不足。

  1988年,渠立強從江蘇省農學院畢業,到豐縣棉花原種場任技術員,次年調到縣農技推廣中心土肥站,這一幹就是20多年。

  在別人看來,農技員就是在辦公室裏看看書、接接電話、動動嘴皮子解答一下問題,曬不到淋不著。渠立強不這麼認為:“農業科技轉化為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就是科技人員走進田間地頭,決不能整天坐在辦公室裏。”

  懷著這樣的工作態度,渠立強將自己的工作地點搬到了豐縣120多萬畝耕地中。廣闊的農田是渠立強工作的實驗室,採樣取本,查閱材料,分析研究,鑽研種田妙招,用現代農業科技解答百姓一個又一個難題,為農民送去了開啟土地增收、農業致富的金鑰匙。

  老渠領導的土肥站雖然只有5個人,但卻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土壤肥料化驗室,設備先進;一個土樣儲藏室,擁有土樣12000多種,每3年更新一次;一個耕地質量信息管理系統,點擊豐縣任何一個行政村,便知該村自然概況、土壤各元素含量、科學施肥方案等;此外還有一個種類齊全的資料室,收藏有關專業書籍500多種、1000多冊,實物圖片3000多幅。

  憑著不懈的探索學習,渠立強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精通土壤肥料學、農産品質量安全和生態農業建設的農技推廣專家。

  2010年,孫樓鎮穆樓村農民穆長征種了兩畝多蘆筍,但是葉子一直髮黃,施了幾次化肥,也不見效。在渠立強取樣測土,潛心研究,給予合理施肥配方後,取得大豐收,一畝地收入達六七千元錢。現在已擴大到20多畝。

  眼下正是春播耕種的大好時節,老渠在醫院裏做著透析,心卻已經飛到田野裏。透析結束,拔了針頭,他的精神好了許多,頭一件事就是要到老穆家去看看今年的蘆筍長勢如何。

  在蘆筍地裏,穆長征一看到老渠像見了救星:“今年為什麼有些蘆筍新出頭長到一半就開始打彎不長了?”

  記者問老穆有多久沒見到渠站長了,老穆説從他第三次手術後已經有半年多了;問他看到渠站長現在這樣是什麼心情時,這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眼淚刷一下流出來,哽咽著再也説不出話來。

  離開蘆筍地時,記者回望一眼渠立強,他在妻子的攙扶下步履蹣跚地走在田埂上,妻子的手中還拿著半截彎頭的蘆筍,那是老穆剛剛諮詢的問題,或許在場的人都忘記了,只有渠立強還記得。

  這一場景讓身旁的人都為之動容,但對於老渠來説卻再平常不過。

  2006年以來,第二次手術後的渠立強在全縣鎮村巡迴舉辦培訓班和技術講座206期次,科技大集140余場次,培訓農民15750人。2011年,在第三次手術期間他又完成了《無公害蘋果生産與土肥管理技術探索》和《無公害蘆筍生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兩篇論文。

  全縣先後有48個農産品被認證為江蘇省無公害農産品,完成了82萬多畝公害農産品産地認定和30多萬畝綠色食品生産基地認定。牛蒡、洋蔥、蘆筍、蘋果等農産品順利進入日本、歐盟、美國等市場。

  老渠的快樂因此也變得很簡單:“我們把農業技術推廣下去,老百姓接受了,果子、蔬菜品質變好了、增收了,農業科技變成了致富的路子,這是我最高興的事情。”

  基層農技人員工作條件差、強度高,越來越少的大學生願意到農村來,人才斷層是個棘手問題。培養農技後繼之人,一直是渠立強心中的一件大事。渠立強除了堅持廣泛開展農技培訓,更重視專業農技人員的培訓。

  渠立強從2002年受聘于縣農校,定期為全縣鄉鎮級農技員講授測土配方施肥、無公害農産品種植等知識。“渠站長説到每個鄉甚至每個村的土壤情況幾乎是如數家珍,”常店鎮農技員孫厚新告訴記者,“我們這一批老農技員,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比較慢,渠站長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講解,直到我們聽懂為止。”

  “今年,國家把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一名基層的農技人員,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感謝國家對農業科技推廣的關心。”渠立強説,“我現在的身體狀況,不能到農田裏去了,但是我腦子裏的知識還在。”

熱詞:

  • 渠立強
  • 農民
  • 致富
  • 農技
  • 搜索更多渠立強 農民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