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磨刀老人硬幣獻愛心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9日 18: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民政部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第七屆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楷模獎”獲得者吳錦泉事跡

    他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生活並不寬裕,成天走村串戶、走街串巷,靠磨刀貼補家用;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黨員,勤勞純樸善良,多次將磨刀掙來的微薄收入捐獻給災區人民!他就是港閘經濟開發區五星村八旬老黨員吳錦泉。今年3月,他獲得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的殊榮。

    60年前的那個“發誓”

    “我是1959年8月8日入的黨。”吳錦泉至今還清晰地記得他的入黨時間。在幾十年的工作歷程中,他先後擔任過生産隊長、大隊民兵營長、鄉種豬場場長、鄉建築站工程隊長,後來又調到鄉針織廠管基建,無論崗位如何變化,他都兢兢業業,無怨無悔。然而,就在退休後不久,企業倒閉,他拿了少量的一次性補償款,再也享受不到退休工資了。他沒有一句怨言,而是默默地在家裏以種地為生。閒不住的他,農忙時和老伴種1畝多地;農閒時又操起了年輕時學過的“舊業”,騎著自行車出去磨磨剪刀菜刀。磨一把刀的價錢原來是1塊錢,到了現在是兩三塊錢,這樣下來,吳錦泉一天只能掙個十來塊錢,最多的一天也不過二三十塊錢。儘管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總是樂觀地面對生活。

    儘管生活清貧簡樸,吳錦泉卻始終懷有一顆慈善之心。“那是因為60年前我有個‘發誓’!”原來,解放初期,他家一帶疫病流行,死了好多人,而他卻死裏逃生,撿了一條命,於是他發誓要一輩子做好事!然而更刺激他的是刻骨銘心的另一件事:當時由於家境貧窮,他很不好意思地向鄰居開了口:借兩塊錢!而那位鄰居卻打量了他半天,很不情願地摸出兩塊錢,還問了一句:“你什麼時候還?”年輕氣盛的吳錦泉只好忍氣吞聲地接過兩塊錢,卻難以塞進口袋裏。他回到家裏,連夜趕結了漁網,第二天跑到集市上一賣,就還給了鄰居。“我從小就曉得沒錢的苦,我有點錢就應該幫幫比我更苦的人。”

    “吳錦泉一生都在做好事!”據老鄰居張福連老人介紹,十幾年前,他們家附近有條一百多米長的小路,旁邊就是一條水溝,由於小路非常狹窄,嚴重影響村民的出行,不時有騎自行車的學生衝進水溝裏。吳錦泉看在眼裏,主動從附近廠裏要了幾車廢沙,然後自己出錢請拖拉機運送。但是由於道路實在太窄,拖拉機不好往裏運,他就起早帶晚用扁擔一擔一擔地往裏挑。實在沒有廢沙磚屑了,甚至砸碎了4根廢棄的水泥桿子。附近的村民也被老人的這種精神所感染,紛紛加入到修路的行列。就這樣,前後共用了4個多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條一百多米長的小路拓寬成了大路。在吳錦泉組裏還有一座小橋,由於年久失修,中間裂開一條大縫,騎車稍不注意車輪就會卡進那條裂縫裏,危險程度不言而喻。又是他請來幾個大漢,大家合力把幾塊橋板挪到一塊兒,從此再也沒發生過橋時掉進河裏的事故。

    902枚硬幣的那份“感動”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撼著國人的心靈。看到電視裏一幕幕悽慘的情景,特別是倒塌的學校、被埋在廢墟裏的孩子,吳錦泉老人再也坐不住了,當即向老伴江蓮珍吐露了捐款的心願,立即得到老伴的贊同。於是,他從床底下摸出一隻鐵盒子,將裏面的硬幣全部倒進布包裏。第二天一大早,吳錦泉就按照附近的修車老人、省“慈善之星”胡漢生的指點,騎著磨刀用的自行車,一路尋找市慈善會在哪。幾經週折,他找到南通電視臺的市紅十字會募捐點。只聽得“嘩”的一聲,一枚枚硬幣從布包裏傾瀉出來,經清點,共有1元硬幣902枚,5元紙幣20張,共1002元。在捐款現場,他眼含著熱淚説:“這些錢本來準備慢慢用的,現在看到四川受了難,我是一個黨員,今年80歲,還能掙錢,就拿來捐給那些受苦的人。很少的兩個錢,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點。”

    2009年6月1日,他又將港閘區政府頒發的1000元慰問金及磨刀收入316枚一元硬幣捐給市紅十字會,定向資助市福利院孤殘兒童。

    2010年4月14日,吳錦泉從床頭的老式收音機裏,聽到了青海玉樹大地震的消息。15日一大早,他又帶著滿滿一布袋硬幣來到市紅十字會,向災區獻出愛心。經過清點,老人的硬幣一共1000元。這是他近幾個月磨刀積攢下來的辛苦錢,原來準備捐給西南旱區的。他成為我市第一位通過市紅十字會向地震災區捐款的市民。吳錦泉説:“看到災區的人們在受苦受難,國家領導人也到了災區第一線,我也要儘自己的一點力量。”據悉,這已是老人當年的第二次捐款,年初他向港閘區慈善會捐出1000元。

    2010年8月9日上午9時許,市紅十字會捐贈辦公室來了兩位熟悉的面孔,又是磨刀老人吳錦泉夫婦!他們是早上7時許從家裏出發,倒了三趟公交車,輾轉兩個多小時才趕到的。兩位老人滿頭大汗,相互攙扶著走進來,顧不上喝口水,就從一隻皺巴巴的塑料袋裏掏出一個紅色帆布袋,倒出一大堆硬幣、零鈔,鋪滿了辦公桌。經工作人員現場清點,一共是1001元。這也是市紅十字會接受的首筆向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區的捐款。“這是我們老兩口給甘肅舟曲的一點心意!”今年1月17日,吳錦泉又將去年生病住院時街道、村看望慰問的1600元捐給了區慈善會。

    83歲的那句“感言”

    走進五星村5組吳錦泉的家,眼前的一切讓記者感到震撼:三間舊平房的紅瓦下面還是蘆葦帳,家中幾乎沒有什麼值錢的電器,紅十字會送的一台彩電也難得開一次,早晚陪伴他們的就是去年記者送來的一隻廣播喇叭。靠著這只喇叭,吳錦泉依舊關心著社會,關注著時事,關愛著他人。

    吳錦泉的兒子在外地工作,老兩口以極其簡樸的生活習慣相依為命。他早出晚歸,中午在外下碗麵,到了偏僻的地方就用茶食充充饑。老伴患有青光眼、白內障,視力很差但又無法開刀,又十分牽掛走村串戶的他,心疼他磨剪刀的辛苦,“1塊錢一把,10塊、20塊錢一天,晚上一到家,兩隻手都撳軟了,屁股疼得不得過。”鄰居們反映,老兩口一年到頭過著節儉的生活,他們平時老節約的,一年到頭不買肉吃、一天到晚吃胡蘿蔔幹,都説是為了養身。據説,老伴出來捐錢時穿的黑褲子已經有39年了,還是出門時才舍得穿的行頭。

    吳錦泉黝黑的雙手長滿了老繭,衣服、褲子、帽子都已經褪色,有人問他問:“你沒有其它經濟來源,磨刀就是貼補家用的,現在都捐了,日常生活怎麼過?”他的老伴卻搶過話茬説:“我每個月拿600塊退休工資,家裏還養了些雞、鴿子,雞蛋自己吃,鴿子蛋賣點錢,夠吃夠用了!”“那要是做不動了、生病了,沒錢怎麼辦?”吳錦泉笑著説:“防老有兒子呢!兒子也很支持我們,最近還專門寄來1000塊錢幫助我成立“一元”基金會。再説,政府對我們兩個8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100塊錢的養老津貼,我們很滿足啦!”

    4月10日,吳錦泉老人參加了第七屆中華慈善獎頒獎晚會。會上老人卻表示,自己做得還太少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要還能磨得動刀,掙點錢,還會繼續做好事。“做點好事,這輩子最後的幾步路走得就舒坦。”

熱詞:

  • 磨刀老人
  • 硬幣
  • 中華慈善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