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將實施十項重點工程解決海島開發保護問題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9日 1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經國務院批准,《全國海島保護規劃》19日由國家海洋局正式公佈實施。規劃指出,為保障規劃目標的實現,解決海島開發、建設、保護中的重大問題,在規劃期內,組織實施十項重點工程。

  一、海島資源和生態調查評估

  工作目標:摸清海島現狀,分析和評價海島情況,為保護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合理利用海島資源、加強海島管理、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工作任務:每10年開展一次“全國海島資源和生態調查與評估”,結合全國土地調查,清查我國海島的數量、位置、面積、資源生態保護與利用的基本情況和變化情況;適時開展“海島地名普查”、“領海基點海島保護情況調查”和“無居民海島使用情況普查”等專項調查,獲取重點工程和專項工作需要的數據和資料;發佈海島統計調查公報,公佈有居民海島名錄和海島對外開放名錄。

  二、海島典型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保護

  工作目標:加強海島典型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保護,維護海島生態特性和基本功能,重點保護具有典型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生物物種資源的海島。

  工作任務:加強海島保護區管理,完善保護區管理機構設置,強化保護區基本設施的建設和投入;開展保護區管理評估,建立培訓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強化保護區巡航監督、跟蹤監測等規範化、科學化管理;新建10個自然保護區、30個海洋特別保護區,保護具有典型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生物物種資源的海島;建立10-20個海島生態建設實驗基地,倡導和引導生態型開發模式;開展海島物種登記,防止外來物種入侵;加強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普及海島典型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知識。

  三、領海基點海島保護

  工作目標:嚴格保護領海基點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的生態系統,保持領海基點海島地形、地貌的穩定。

  工作任務:制定領海基點海島保護技術標準和規範,劃定領海基點海島的保護範圍,開展領海基點保護範圍的標誌設置工作;建立並實施領海基點保護範圍標誌定期維護制度;在麻菜珩、外磕腳、中建島等開展領海基點海島地形、地貌及其演變規律的長期連續性觀測與監測工作,保持領海基點海島及其周邊區域地形、地貌的穩定;對生態受損的領海基點海島實施修復;將領海基點海島的監視監測系統納入國家海島監視監測體系的優先建設範圍。

  四、海島生態修復

  工作目標:通過試點推廣方式,完成50個較為典型的生態受損海島的生態修復工作。

  工作任務:編制海島生態修復技術規程;選取遼寧大王家島、山東崆峒島、浙江橋梁山、北漁山和南韭山、廣東羅鬥沙、三角島和小蜘洲等,實施海島陸域生態系統受損修復試點工程;選取遼寧廣鹿島、山東麻姑島、福建東山島和海壇島、廣西沙井島、海南趙述島等作為試點,實施島體周圍沙灘生態修復工程;選取福建湄洲島、海南永興島、西瑁洲島和小洲島等作為試點,實施海島周邊紅樹林、珊瑚礁生態修復工程;根據試點經驗,沿海各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海島生態修復工作。

  五、海島淡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工作目標:保護海島淡水資源,保障有居民海島居民生活用水,逐步解決生産用水需求。

  工作任務: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保護海島水源地,實施海島綠化和水源涵養工程;海島開發利用要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和承載能力,嚴格管理和合理利用海島淡水資源,嚴格控制地下水開發;因地制宜建設海島水庫、大陸引水等工程;在嚴重缺水的邊遠海島支持建設家庭水窖、蓄水池等雨水收集設施;推廣節水和水資源二次利用技術;加大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在遼寧海洋島和長興島、山東靈山島、大管島、養馬島、田橫島、劉公島和坨磯島、浙江舟山島、六橫島、衢山島、大門島、鹿西島、洞頭島和蝦峙島、福建海壇島、南日島和浯嶼島、廣東擔桿列島、南澎島和北尖島、廣西潿洲島、海南東鑼島、西鼓島、東瑁洲、西瑁洲、分界洲、大洲島、蜈支洲島、甘蔗島、七洲列島和西沙群島等建設海水淡化工程和雨水收集示範工程;對其他海島海水淡化、水庫建設和維修、大陸引水、雨水收集、水資源二次利用等工程給予補助。

  六、海島可再生能源建設

  工作目標:充分利用海島可再生能源,保障邊遠海島用電需求,改善人居環境。

  工作任務:開展海島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及多能互補技術研究,在遼寧大王家島、塞裏島、褡連島、豬島和三山島、山東大管島、廟島、靈山島、北長山島、南長山島、大黑山島和小黑山島、浙江屏風山、海山、上大陳島、下大陳島和舟山群島、福建海壇島、東山島、六嶼島、福嶼、南日群島和臺山群島、廣東漭洲島、南澎島、北尖島、大萬山島和擔桿列島、廣西麻藍島、海南大洲島、東瑁洲和西沙群島等建設海島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示範基地;加強對其它邊遠海島可再生能源建設工程的扶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近岸海島建設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海島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

  七、邊遠海島開發利用

  工作目標:加快邊遠海島漁業、旅遊業等特色産業的發展,改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局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

  工作任務:建立邊遠海島名錄製度,定期更新和發佈邊遠海島名錄;探索邊遠海島開發利用方式,編制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規劃;重點扶持並建成5-10個邊遠海島開發利用示範性工程;加強邊遠海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山東北隍城島、浙江大長涂山島、福建南日島、大崳山島、廣東擔桿島、廣西潿洲島、斜陽島、海南西沙群島等,建設交通碼頭和島上公路的示範工程;開展補給中轉基地建設,在遼寧海洋島、山東靈山島、西沙群島等,建設適當規模的補給中轉基地示範工程,鼓勵和扶持其他中小型補給中轉基地建設;鼓勵遠洋捕撈、海水養殖、生態旅遊、交通運輸、中轉貿易等海島特色産業發展,對符合國家鼓勵政策的海島開發項目給予優惠政策扶持;國家優先研究和安排邊遠海島對外開放,選擇區位條件特殊、資源狀況較好的邊遠海島,建立海島對外開放試驗區;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加大對邊遠海島縣、鄉(鎮)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邊遠海島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逐步增強基層人民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扶持邊遠海島社會事業發展,加快邊遠有居民海島中小學校、縣(鄉、村)醫療機構、廣播電視和通訊設施等建設步伐;將邊遠海島地區納入國家艱苦邊遠地區範圍,逐步提高海島地區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水平。

  八、海島防災減災

  工作目標:海島地區的災害監測預警、防災減災、應急處置、災害救助、恢復重建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防災減災知識的公眾普及程度明顯提高。

  工作任務:實施海島防風、防浪、防潮工程,重點加強避風港、漁港、防波堤、海堤、護岸等設施建設,加強海島城鎮排澇設施建設,防治海島山洪和地質災害;提高河口海島防洪安全意識;完善海島與陸地聯網的災害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加強海島災害風險評估、信息管理能力、海上救援體系建設;提高海島防災抗災科技能力,推動減災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開展海島防災減災規劃體系與技術標準規範建設工作;在長山群島、廟島群島、舟山群島、東山島、海壇島、萬山群島、潿洲島、西沙群島等建設海島防災減災綜合示範區;扶持在颱風、風暴潮、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高風險區建設社區避難場所;開展多層次專業化教育,增強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強化防災減災管理人員責任意識。

  九、海島名稱標誌設置

  工作目標:完成6000個海島的名稱標誌設置工作。

  工作任務:確定立碑的海島名錄和立碑時序;編制海島名稱標誌設置工作方案;進行現場踏勘選址;完成海島名稱標誌製作和設置,完善放置海島名稱標誌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建立海島名稱標誌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

  十、海島監視監測系統建設

  工作目標:動態監控我國海島保護與利用情況,面向海洋管理部門、涉海單位、社會公眾等提供多種形式的海島信息服務及海島信息産品,實現海島監視監測系統業務化運行,為國家制定海島保護和開發政策提供翔實的海島綜合數據。

  工作任務:建設海島監視監測業務體系;建設海島數據平臺、海島管理平臺、海島監視監測網絡和信息安全體系;設計海島監視監測産品範例;實現衛星遙感監測、航空遙感監測、登島實地監測、船舶巡航監測、海島統計調查、無人機航拍監測、視頻監測等多種方式的海島監視監測,建立海島生態評估和預警系統。軍隊設防海島監視監測系統工程建設由軍地雙方共同組織實施,所獲資料嚴格保密。

熱詞:

  • 海島管理
  • 七洲列島
  • 蝦峙島
  • 鹿西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