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軍車進京等謠言極易影響社會穩定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6日 06: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網絡的迅猛發展在給信息交流帶來快捷方便的同時,也使謠言“插上了翅膀”。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手機短信、即時通訊工具和微博等新興媒體的崛起,網絡謠言也呈激增之勢。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網絡謠言不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時空、特定範圍傳播,其傳播速度與影響範圍呈幾何級數增長,危害巨大,後果十分嚴重,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高度警惕。

  威脅社會穩定,損害國家形象

  網絡謠言既有針對公民個人的誹謗,也有針對公共事件的捏造。小而言之,網絡謠言敗壞個人名譽,給受害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困擾;大而言之,網絡謠言影響社會穩定,給正常的社會秩序帶來現實或潛在的威脅,甚至損害國家形象。

  2011年3月,在日本發生特大地震後僅一週,中國多地發生群眾搶購食鹽的事件,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則“食鹽能抵禦核輻射”的網絡謠言。“搶鹽”鬧劇不但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影響了群眾的日常生活,甚至鬧成了國際笑話,被外國媒體廣泛報道,給國家形象造成了損害。

  2009年10月,在某網站上出現一篇所謂的“自述”文章,以當事人的口吻講述自己在北京賣淫的經歷。其中最駭人聽聞的“猛料”是她已感染艾滋病。隨後,此人繼續發文整理出了一份279人的“性接觸者通訊錄”。該文引起了網民的極大興趣,紛紛在各論壇上轉載、評論。一時間,“艾滋女”三個字成為最熱門的網絡搜索詞。

  但經警方調查,這是一起典型的網絡謠言,是楊某針對受害人的惡意誹謗,整個事件中,那些看似可信的所謂“自述”、“通訊錄”和“照片”全是偽造的。

  雖然事件最終真相大白,但包括受害人在內的整個社會都為之蒙羞。在傳播過程中,似乎大多數網友都沉浸在道德優越感裏,人人都可以口誅筆伐,卻極少有人反思事件本身是否真實,也極少有人想到在一次次的轉發和評論中,當事人將受到怎樣的傷害。

  在諸多網絡謠言中,針對社會公眾人物、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基本制度的謠言,危害是最為廣泛的。這類謠言從根本上破壞公眾對政府、社會和政治制度的信任,造成嚴重的思想混亂,影響群眾對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信心。

  比如,有人曾在網絡上造謠,説北京市公交系統的一位全國勞動模範因貪污腐敗被抓。雖然相關部門及時澄清,消除了謠言,但這則謠言把“全國勞模”和“腐敗分子”相聯絡,客觀上影響了公眾對勞動模範這一崇高榮譽的信任。

  比如,有人曾在網絡上造謠,説“軍車進京”、“北京夜裏響起了槍聲”。但實際上這是子虛烏有的憑空捏造,相關責任人已被處罰。這類謠言極易造成群眾的恐慌心理,影響社會穩定。

  短短的一篇網絡帖子、一條手機短信、一則網絡笑話,看似無足輕重,最終卻會玷污公民名譽,威脅社會穩定,影響群眾生活,破壞國家形象,後果不可謂不嚴重。

  消除網絡謠言産生的土壤

  網絡謠言之所以能夠産生如此巨大的負面影響,既有技術因素,也有社會因素。

  就技術因素而言,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的流動,其傳播速度和範圍都是傳統信息傳播渠道難以比擬的。一則小小的謠言通過網絡等途徑可以瞬間送至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用戶,在轉發和評論中,其影響力被成倍放大。看似荒誕的“蝴蝶扇動翅膀引發海嘯”的説法,在網絡上變成了現實。

  就社會因素而言,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社會深刻轉型,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多發。群眾對於貪污腐敗、分配不公、公權濫用等現象深惡痛絕。網絡謠言正是利用這種社會心理,捏造、誇大、扭曲相關事件,誤導公眾。比如哈爾濱“寶馬撞人案”、杭州“富家子飆車”等事件中在網上盛傳的“領導親屬”、“權錢交易”等謠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中的“仇富”、“仇貪”心態。部分網民通過對這些網絡謠言的參與、傳播,宣泄著自身的負面情緒。

  因此,治理網絡謠言,要著力消除謠言産生的土壤。

  做有責任感的守法公民

  謠言捕風捉影、似是而非,帶有很強的迷惑性。但謠言之所以成為謠言,就是因為它缺乏事實根據。因此,事實與真相是謠言的天敵,只有用事實才能打敗謠言。而這需要包括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共同努力。

  對政府以及其他權威機構而言,在發生謠言時,需要在第一時間對外發佈信息,用盡可能詳實、清晰的事實證據闡釋事件的來龍去脈,澄清迷惑,取信於民。信息的公開、透明、及時,是應對包括網絡謠言在內的一切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則。因此,政府及其他權威機構應儘快熟悉和掌握網絡工具,熟悉其運作規律。

  對公民個人而言,則需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在發言之前,應首先考慮自己的發言是否有確鑿根據,是否會給他人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不捏造事實,不傳播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蜚語,是每一個有責任感的守法公民的應盡義務。

熱詞:

  • 網絡謠言
  • 軍車
  • 社會倫理道德
  • 社會穩定
  • 社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