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三桶油”煉油深陷虧損 評論稱應知肩負大責任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2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北京4月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報道,我國三大石油公司日前先後發佈了2011年財報。其中規模最小的中海油,在去年卻實現凈利潤702.6億元,直逼國內第二大石油公司中石化。而與2010年相比,中海油的利潤大增29%,增速再創歷史新高。

  其實,如果沒有受到康菲蓬萊油田漏油事件的影響,每天降低了2.2萬桶的原油産量,中海油的業績可能會更加出色。

  從年報能看出,老大哥中石油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1329.61億元。雖然依舊高居榜首,但是,中石油也成為其唯一齣現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企業,降幅高達5.0%。而中石化的凈利潤,僅僅實現了1.4%的小幅增長。

  煉油業務規模小使中海油免於虧損

  整體來看,受上遊油氣價格上漲的影響,去年三大油企的上遊業績相對來説貢獻突出,而煉油、天然氣進口等業務則深陷虧損。

  作為專營國內海上油氣勘探開發的企業,中海油的上市公司業務並不包含煉油,它的煉油能力只有2000萬噸左右,而中石化去年煉油超過了2億噸。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表示,中海油是以上遊業務為主的,所以沒有受到煉油板塊的拖累。

  董秀成:中海油的上遊生産的原油有一部分由自己的煉廠來煉,還有一部分是賣給中石化,還有少量的要出口,這樣由於原油價格上漲,它的上遊為主,這樣整個公司的利潤空間就加大了。

  既然煉油業務出現鉅額虧損,那能不能考慮把公司的煉油業務進行拆分呢?其實,中石油和中石化成立之初是有明確分工的。中石油的主要業務集中在石油的勘探開採和管道輸送方面,而中石化主要致力於煉油化工行業。從成本上來看,以同樣的原油價格為基準,中國煉油産業的人力資源成本肯定要低於發達國家,那麼差距到底在哪兒?董秀成表示,中國煉油産業與發達國家相比,"虧"在規模和技術上。

  董秀成:我們單個裝置的規模過小,在世界上有好多3000萬噸加工能力,5000萬噸加工能力,6000萬噸加工能力,中國不管是中石油、中石化包括中海油,平均下來全國大概幾百萬噸的加工能力,從規模效益上來説和西方大石油差距比較大,通常來説規模越大,它的單位成本越低,競爭力越強,另外一個差距是技術水平上。

  中石油上遊補下游的能力比較弱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煉油業務,則分別出現了600億和358億元的虧損。每年近千億的煉油虧損從何而來?董秀成認為,這跟國際油價上漲和國家調控政策都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中石油的成品油生産量遠少於中石化近2000萬噸,但中石油的虧損額卻大大的高於中石化。董秀成分析,這是因為中石油上遊補下游的能力比較弱。

  董秀成:中石油儘管是虧損,但是它的上遊利潤比較大,因為它是自産自煉,基本上它的煉廠生産自己的油田的原油,中石化大概70%都是要外購的,它的煉廠的原料主要靠進口還有從中海油購買一部分原油,所以它上遊補下游的能力就很弱,所以它的利潤空間就更小。

  1998年油企改革之後,兩大公司進入了全球市場。為了規避風險,減少國家石油市場價格波動産生的影響,讓企業能持續穩定的生産,才分別發展了完整的石油産業鏈。因此,董秀成認為煉油業務的分拆不太可能。

  董秀成:作為大的跨國石油公司都是上下游一體的,有上遊也有下游。油的勘探開發同時也有煉油,這樣整個産業鏈條是比較完整的,世界上沒有一個大的石油公司會把它煉油的這塊剝離出來。

  不可忘記“三桶油”承擔著石油安全和戰略保障的責任

  幾大油企這幾年的近千億的煉油虧損從何而來?油價上漲是有一定關係嗎?為什麼民企煉油不虧,國企就會虧。李光昱認為這是因為國企獲得了壟斷的地位,就意味著要承擔很多相關的義務,民企不需要承擔相關的義務,所以更靈活一點:

  李光昱:國企獲得了壟斷的地位,就意味著要承擔很多相關的義務,民企不需要承擔相關的義務,所以更靈活一點。要從兩方面看這個問題,一方面國企應該更透明更市場化,同時把那些所謂的天價的奢侈品砍掉。另一方面要意識到國企還是承擔了很多相關的義務,特別是石油的安全和戰略保障的問題。

  從2008年中央財政對深陷虧損的煉油企業補貼後,最近幾年,國家沒有再對兩大石油巨頭的煉油虧損進行補貼。為了彌補虧損,中石油和中石化也紛紛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比如成品油銷售環節和下游精細化工。

  年報顯示,中石化的特許經營加油站去年一年就銳減了約500座,以減少批發和直銷份額,提高零售市場份額。中石化去年的零售量,已經佔其國內成品油銷售總量的66.31%。

  民營加油站生存空間減小

  未來成品油改革逐步市場化,國際油價的漲跌可能會使國內零售價格調整頻繁,零售業務無疑將是各大油企爭取利潤的重要板塊。而隨著兩大石油公司在成品油銷售領域的擴張,以及減少外銷成品油的數量,民營加油站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

  非油業務也成為公司另一個利潤增長引擎。在國內擁有約1萬9200座便利店的中石化,去年非油産品營業額82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44.2%,這些便利店大多開在加油站裏。

  隨著兩大石油公司在成品油銷售領域的擴張以及減少外銷成品油的數量,民營加油站的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被擠壓,那麼民企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呢?李光昱認為在能夠市場化的地方應該盡可能的進行市場化:

  李光昱:現在石油公司已經成為一個大的體系了,從原油的控制到煉油到加油等等到石油製品,這是一整套的。煉油也好、加油站也好,在能夠市場化的地方應該盡可能的進行市場化,除非國家把原油的進口、開發完全放開,否則民營的油企永遠都只能在旁邊打打秋風。

熱詞:

  • 中石化
  • 大石油
  • 中石油
  • 蓬萊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