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光愛學校的校長石清華:108個孩子的“爸爸”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11: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讓更多老師留下來

  和其他中小學一樣,光愛學校設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文化課,也有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課。但是,師資嚴重不足卻是光愛學校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學校自成立以來多次搬遷,每搬一次家,都會造成教師的流失。石清華説,目前學校基礎課的老師還能保證,但是地理、歷史等“副科”老師就缺人,尤其是藝術課老師,更是非常緊缺。“我們這裡對老師的要求很高,老師要和孩子同吃同住。”僅僅這一條,很多人就選擇了知難而退。但是,石清華並不同意放棄這條要求,因為“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真正的心理輔導源自於生活的細節。”

  光愛學校的老師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但是他們來了不長時間就會離開,留不住。留不下老師還有一個現實原因,就是老師待遇太低。“老師的工資每月才幾百元,跟志願支教沒什麼區別。”

  “一般就是一兩個月,能堅持一個學期就很不容易了。”楊海星今年29歲,卻是學校裏資格比較老的教師了。大學畢業後,他已經在這裡待了三年半。楊海星雖然是英語老師,數學和物理也是他教。他説,數學課老師過完年可能就不來了,物理課雖然有大學社團的志願者來教,但是人總是換,並不固定。

  楊海星説,本來他也是打算教一個學期就走,但是在這裡他收穫了愛情,成了家,愛人也是學校的老師,就一直在這兒了。來到光愛學校之前,楊海星在昌平的一所私立學校教書,兩所學校性質完全不同,讓他感觸很大。“以前只負責學生在學校的幾個小時就好,有事找家長就可以了;現在,24小時都要負起責任,我就是他們的家長。”他説,現在他和愛人還是和學生住在一起,他的房間隔壁就是學生宿舍。

  讓孩子更好地發展

  “孩子們需要心理上的幫助,老師同樣需要心理疏導。”劉禹圻是“光愛學校——志願行動”的負責人,她的志願團隊致力於孩子們的心理建設,每個月有專門的心理老師為孩子們疏導。在她看來,光愛學校是一所“全免費寄宿式學校”,老師頻繁更換,受影響的還是孩子們。

  由於師資嚴重不足,石清華的光愛學校只能為孩子們提供小學階段的教育。為了保證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石清華四處奔波,聯絡學校,讓孩子們能夠上初中。“即使聯絡好了學校,費用還是得由我們想辦法。”

  在光愛學校,很多孩子有著繪畫、音樂方面的天賦,卻苦於沒有老師教。15歲的藏族孩子次旺多吉喜歡畫畫,他的畫讓人印象深刻。次旺説,他有一幅畫叫《愛來了》,現在已經畫了第三遍,前兩幅都送出去了。這是雪夜中的一幕:黑夜中,下起了大雪,路燈和遠處的房子裏,卻是溫暖的燈光。次旺認真地詮釋著這幅畫:“這是一張白紙,我把它塗黑了,代表著黑夜。這樣就能把光體現出來,因為有家的地方就有光。”

  石清華的想法是,把有藝術特長的孩子送出去,讓他們有專門的老師教,不至於將孩子們的才華耽誤。但對於一所沒有經濟來源的特殊學校來説,這樣的想法實現起來很難。劉禹圻也在和她的志願者團隊商量,希望能夠儘自己的努力,培養孩子們在藝術方面的天賦。

  “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最終融入社會。我們需要社會的包容、接納、幫扶,來解決孩子們融入社會的問題。”石清華説,光愛學校8年來,孩子們重回社會後的發展成了他最大的動力。從光愛學校走出的孩子們,有的結婚成家,有的讀了大學,有的成了網絡工程師。

  石清華説,現在他對什麼事情都不關心,只關心這些孩子們。雖然這樣對自己的孩子就很虧欠,但是他無怨無悔。“我是靠著責任和良心走下去。”明天,他又將背上行囊,踏上去重慶的旅程,將一位聯絡上父母的流浪兒送回家。(記者王琪鵬 李剛攝)

熱詞:

  • 石清華
  • 孩子
  • 爸爸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