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努力與鄰國一道營造穩定互信共贏的地區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5日 14: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新華社記者

  當前,世界及亞太地區形勢正經歷複雜而深刻的變化,中國的周邊外交戰略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一直秉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努力與鄰國一道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

  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發展中國與鄰國關係,妥善處理矛盾分歧?本地區國家應如何增進政治互信,擴大共同利益,加強交流合作?新華社記者就上述問題採訪了相關國家的專家學者。

  如何評價中國與鄰國關係

  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山本吉宣:中國在北邊與歐亞多國合作建立上海合作組織;在南邊與東盟進行了有效的協調;在東邊與韓日等國開展了符合實際的外交。整體而言,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對周邊國家以及全球産生積極且重要的影響。

  從歷史角度看,中國與俄羅斯以及中亞國家較好地解決了領土問題,雖然與東南亞一些國家還存在領土和領海爭議,但也在相互合作上取得了一些進展。在東亞,中日兩國間還存在歷史問題,但兩國基本上是致力於構建面向未來的日中關係,在這一前提下建設性地解決歷史問題。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中國與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東盟國家等鄰國的貿易快速增長,是鄰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與中國發展關係不僅有助於許多鄰國解決國內經濟問題,也有助於其解決國內政治問題。中俄、中日以及中印之間經貿關係的發展有助於政治關係的改善。比如,隨著中國和印度經貿關係發展,雙方越來越意識到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領土爭端的重要性。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政治係教授拉薩瑪哈他諾博:中國與周邊鄰國沒有非常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問題。對東南亞地區而言,中國作為大國,並沒有“以大欺小”,而是長期奉行和平的周邊外交政策,主張與鄰國做好鄰居、好夥伴,為周邊國家所稱道。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斯瓦蘭辛格:隨著印中兩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兩國外交也從雙邊擴展到多邊,共同利益和積極合作日益增加。雖然兩國尚未徹底解決邊界問題,但在處理地區和國際事務時觀點往往是一致的。中國現在已經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隨著兩國接觸增多,互信增加,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更加開放,雙方也會有更多積極的合作。

  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特別是隨著經貿關係飛速發展,中國已是本地區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各國應加強互信,多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減少摩擦,努力解決領土爭端等敏感問題。

  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李熙玉:中國通過與諸多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打造了實現雙贏的基礎,這些措施在消除周邊國家對於中國崛起的擔心和憂慮方面卓有成效。不過,圍繞歷史問題、領土問題,一些周邊國家對中國仍然存在戰略上的猜疑。特別是由於美國採取積極介入周邊地區的戰略,從而産生新的矛盾。中國有必要進一步與周邊國家加強戰略溝通,周邊國家也有必要消除“中國威脅論”,擁有“同行才能走遠,走遠必須同行”的共進思維。

  如何處理國家間的領土爭端

  奧斯特洛夫斯基:放眼全球,許多國家之間都存在領土爭端,要解決爭端必須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使用戰爭和軍事手段。雙方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表現出政治意志,通過談判達成共識。中俄兩國就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了領土爭端,並建立了睦鄰友好關係。領土爭端是兩國之間的問題,第三國介入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不會帶來好結果。東海問題、南海問題是中國與其鄰國之間的事情,第三國不應該介入。

  泰國法政大學政治科學學院教授素拉畿:一些東盟國家如菲律賓、越南等與中國存在南海問題爭端,它們希望通過美國的“撐腰”與中國抗衡,甚至試圖調動整個東盟的力量爭取獲益。但是,東盟其他國家則傾向於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不願看到這一地區爭端長期存在,希望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上。我認為,中國與鄰國在南海問題上存在的領土爭端與摩擦,應當嚴格遵守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通過雙邊途徑,如談判、協商等方式,尋求和平解決爭議。

  印度尼西亞中國問題專家瓦蒂克納普:領土爭端不是中國獨自面臨的困境,其他亞洲國家也存在這一問題。開展合作、共同使用海域或者島嶼符合各方利益,共同開髮油氣礦産資源則可惠及所有各方。合作會帶來和平與穩定,對抗則會導致戰爭與毀滅。

  山本吉宣:當問題出現時,當事國充分理解雙方的共同利益,建立一個解決問題的框架並不斷構築信賴關係可能是唯一齣路。領土問題的解決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中國與俄羅斯等國較好地解決了領土問題,其中的一些經驗非常值得日本參考,比如雙方政府高層的政治決斷,以及雙方均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和妥協。

  怎樣看待大國在亞太地區角逐

  拉薩瑪哈他諾博:中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經濟體,泰國等大多數東盟國家把中國崛起看做是機遇而非威脅。尤其是自貿區建成以來,東盟國家與中國的經濟往來更加密切,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使其更容易與周邊鄰國發展友好的外交關係。美國“重返亞洲”政策將無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對於美國這一政策,亞太國家並不完全持歡迎態度,而是更多顯現出小心謹慎。

  李熙玉:所有國家都希望崛起,因此把一個國家的崛起當作威脅是錯誤的看法。從本地區來看,中國的崛起提供了新的機會,市場得到了擴大,中國對國際社會作出了貢獻,通過軟實力加強了魅力攻勢。就經濟而言,儘管美國等國發生金融危機,中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卻創造了轉“危機”為“機會”的條件。

  山本吉宣:日本與美國是同盟國家,但日本最大的出口國已經變成中國。日本經濟上與中國關係密切,安全保障上與美國合作,韓國的情況也類似。對於日韓等國來説,如何處理這种經濟和安全保障分別與不同國家依存的現狀,如何避免軍事上的競爭和對立影響經濟關係發展,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瓦蒂克納普: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對各國的影響不盡相同。從歷史經驗可以得出結論,政治中充滿變數,唯一不變的是各國自身利益。因此,美國的“重返亞洲”對本地區國家間關係有何影響,應拭目以待。如果美國和中國能夠共同維護亞太地區安全,整個世界將因此受益。

  奧斯特洛夫斯基:美國從沒離開過亞太地區,早就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亞太國家建立了聯盟關係。隨著亞太地區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美國只是比以往更加重視這一地區而已。

  如何深化亞太區域合作

  李熙玉:韓中日三國正就簽訂自貿協定進行討論,以東盟為中心的地區一體化戰略也在進一步深化。目前,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正朝著與歐盟一樣的方向前進。在地區合作機制方面,有必要開展傳統和非傳統的安保合作。但是,由於東亞地區存在的歷史記憶和體制差異,需要秉持尊重主權、求同存異的姿態,而不是苛求完全的整齊劃一。

  越南經濟學家裴建成:經過多年發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各種機制合作成果顯著,包括中國和越南在內的亞太國家應通過更有效的合作,攜手實現區域和平、穩定、發展和繁榮。亞太國家要實現合作,最重要的是實現和平和穩定,有了和平穩定才會實現共同繁榮。

  素拉畿:東盟各國已經與中國建立了多种經濟合作機制,這些機制使東盟國家與中國之間、東盟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逐漸增加。我認為,中國-東盟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仍需大力推進。首先應當改進的是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交通系統建設。此外,雙方還應加大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

  瓦蒂克納普:地區經濟一體化是不容回避的趨勢,中國可以通過購買其他國家産品,幫助這些國家創造就業機會。我相信,中國能夠成為推動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的典範。各國也需要學習借鑒彼此的長處和不足。我相信,擁有5000多年曆史的中國有智慧在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熱詞:

  • 周邊外交政策
  • 地區國家
  • 中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