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式環保葬禮遇尷尬 海葬租船不易樹葬並不省錢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5日 05: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海葬租船不易 樹葬並不省錢

  環保葬如何少些煩惱

  【閱讀提示】

  “活著住不起房,死了下不起葬”。一方面,公眾對“天價墓”望墓興嘆,對殯葬各類收費高不滿;一方面,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樹葬”、“海葬”等綠色環保的殯葬方式卻又遭遇種種尷尬。

  環保葬為何叫好不叫座?除了囿于傳統觀念和傳統認識,難以接受新型殯葬方式之外,環保葬的推廣還有哪些障礙需要突破?

  別樣的入土為安

  4月4日,清明節當天,天津市永安公墓舉辦了第二十九場全免費生態環保葬,為100名逝者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迄今已經有1100位生態葬參與者安息在永安公墓無條件全免費墓區這片土地上。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吉田墓園一棵大榕樹下,幾排管道直通榕樹底下,樹葬的骨灰便是通過這些管道埋進樹下的。親屬們可以將對親人的思念,寫在紙條上,投入樹旁的“天堂信箱”,待樹葬完畢統一焚化,也可將紙條綁在榕樹上。

  3月30日,在此間舉行的深圳第六次樹葬上,記者遇到了參加姑姑樹葬儀式的潮汕的魏女士。“如今的墓地價格昂貴,一塊墓地,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我們潮汕人講究入土為安,老人家生前也是希望入土為安。所以,樹葬是最好的方式。”

  據深圳市殯管所統計,今年集體樹葬達到46具,為歷年來參加骨灰樹葬的數量之最。

  不用棺槨、不建墓室,而是利用墓園區內的林木、草坪和墻壁等,將骨灰深埋入土或不保留骨灰將其撒入江河湖海近年來,樹葬、海葬等各種生態葬在各地陸續興起,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

  民政部從2009年開始推廣樹葬等節地葬法,推動環保葬。各地為進一步推廣這些綠色殯葬形式,也採取了各種優惠措施。遼寧、浙江、廣東等地開展了免費海葬活動。

  廣東提高了生態墓地比例,按照規定,經營性公墓內應劃出一定區域,實行樹葬、花葬、草坪葬、壁葬、寄存等節地葬法。

  深圳市殯葬管理所傅紹波科長説,1998年第一次舉行海葬的時候,應者寥寥。今年參加海葬的骨灰達到了584具。至今為止,已有超過3.4萬具骨灰撒進了大海。按照每個墓地一平方米計算的話,迄今已節約了至少34000平方米的土地。

  遼寧對開展骨灰海葬的海葬辦理機構以每份骨灰海葬800—1200元的補貼。據上海市殯葬管理處處長呂春玲介紹,上海相關部門已經確定,參與海葬的市民家庭補貼標準由每位骨灰400元提升至2000元/位,海葬機構的補貼由75元/位提升至468元/位。而上海的海葬參與者數量也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遞增,2011年撒海骨灰者達2259位,是初推行海葬的1991年時的近20倍。

  尷尬的新式葬禮

  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作為新興的殯葬形式,環保葬本身正在遭遇一些尷尬的情況,有待完善。

  “無船可租”是上海飛思海葬服務部總經理張雲華的煩惱,“原本合作的船舶公司業務萎縮,渡船不能滿足海葬的要求。但一些有條件的船舶公司,卻因為忌諱而不願將船出租用於海葬活動。”張雲華説,“此外,海葬活動還會受到漁民的干擾。一些漁民因為忌諱,也會給海葬出海製造麻煩,為了獲得他們的支持,我們工作人員只好提前買好鞭炮送給漁船燃放。”

  79歲的安棟樑是河北師範大學退休教師,他認為樹葬是最好的殯葬方式,多年來與多位好友共同倡導樹葬,並簽訂了《樹葬自願簽字協議書》。然而,尋求樹葬的地點卻著實令他們大費週折。“像雙鳳山陵園這樣的經營性公墓,雖有樹葬項目,但費用高,而且墓碑、墓穴浪費土地資源,後人祭奠燒香燒紙污染環境,不是我心目中的樹葬。”

  此外,有些地方環保葬的選擇形式還是較少,費用也與人們期望相差較遠。記者採訪了解到,在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只有雙鳳山陵園一處公墓可以樹葬,且只有10畝左右的地。相關負責人表示,那裏樹葬的形式是兩棵樹中一塊碑,連同骨灰盒將骨灰葬于樹下,包括墓碑、墓穴、樹木在內,不到一平方米的面積需花費1.8萬元,這與安老設想中的樹葬似乎並不相符。

  相對傳統墓地,廣西南寧佛子嶺公墓的花葬區和樹葬區也有些冷清。墓園方面解釋説,花葬區較為冷清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墓園剛剛推出花葬這一喪葬方式不久;二是由於花葬不保留逝者骨灰,能夠接受的人還不多。據了解,選擇綠色殯葬方式的人群中,以教師、醫生等職業的人士居多。

  艱難的薄葬推廣

  儘管接受程度日益加深,但生態葬在轟轟烈烈的殯葬中,仍然顯得勢單力薄和遭受冷遇。據統計,在廣西,儘管樹葬、花葬、草坪葬以及海葬等綠色殯葬方式在南寧推行至今已近10年了,價格非常“親民”,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於一體,但還只是被部分市民所接受,還沒有成為墓葬方式的主流。

  “青龍崗長安園的各種墓穴數量將近3萬個,綠色殯葬墓穴只佔約1/3。”青龍崗墓園黨支部書記韋煥強説。

  廣西烈士陵園的墓穴數達2.5萬個,而選擇環保葬的比例也只在20%—30%範圍,其中不保留骨灰的僅佔2%。

  “厚葬”的傳統觀念,自然是生態葬難於推廣的重要原因。

  為了自己過世之後能入土為安,在廣西,70歲出頭的楊老伯將自己多年省吃儉用的積蓄拿了出來,交給女兒楊女士,囑咐她去幫自己買一塊墓地,讓自己過世後有一個安息之處。楊女士覺得父親的想法太封建,不願意為父親去置辦墓地,沒想到楊老伯一氣之下,自己瞞著家人去挑了一塊墓地。

  一位相關管理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較之於中國人傳統觀念中的“入土為安”、“人過留名”,新興的“樹葬”、“海葬”等“環保葬”需要被大眾接受的過程還很漫長。“不留下逝者的任何痕跡,大多數逝者的親屬在感情上確實難以接受。尤其在農村和部分觀念落後的地區,‘逝者為大’,即便逝者要求喪事從簡,如果子孫沒有大操大辦,也承受不了鄉鄰街坊‘不肖子孫’的指責。何況是生者‘分文不花’、逝者‘默默無聞’的環保葬?”

  這位負責人同時也指出,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客觀環境的限制,公眾的喪葬觀念已在逐漸改變,推廣新型“環保葬”的難度將會逐漸降低。“但在未來推廣環保葬的同時,也要理解逝者家屬的心情,可以設立一些追思、紀念的場所,把環保和親情結合起來。”

  河北省殯葬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鐵軍表示,應在政策上給樹葬等綠色殯葬形式傾斜,以政府為主體,對其進行實質性的補貼等措施。同時,鼓勵墓園推出更多的生態項目,讓殯葬更多地體現公益性。

  (綜合本報記者龐革平、謝建偉、靳博、呂紹剛、苗苗與新華社報道)

熱詞:

  • 新式環保葬禮
  • 尷尬
  • 海葬
  • 租船
  • 樹葬
  • 省錢
  • 搜索更多新式環保葬禮 尷尬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