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各地倡文明祭掃 讓清明不再“煙火紛紛”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3日 09: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哈爾濱4月3日電(記者劉景洋 劉斐)一張張頗具中國風的“清明祭思卡”如郵票一般貼在一個巨大的“信封”上,“信封”上寫有“天堂信箱”字樣,“將人間的愛寄往天堂”正是這塊由塑料製成的“天堂信箱”的職守。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哈平路、向陽山及天河園三大殯儀館,自3月24日起設立了“天堂信箱”和“天國銀行”,市民可將寫給逝去親人的信件、郵遞的冥幣投入其中,由殯儀館將其集中燒掉,幫助市民傳達哀思。

  羅氏姐妹20年來每年清明都到哈平路殯儀館祭奠她們的父親,今年她們放棄了以往燒紙錢的祭奠方式,而選擇了“天堂信箱”。她們認為,這種新的方式也是寄託她們思念之情的途徑,而且更文明、更衞生、更安全。

  類似的活動及服務近年來在中國各地方興未艾,“綠色殯葬”、“網絡祭奠”、“文明祭掃”等呼聲不絕於耳。

  2011年清明節期間,廣東省廣州市就已經出現了“天堂信箱”這種供人寄託哀思的途徑;湖北省武漢市還推出了江上祭祀專航,逝者親友可乘船將菊花撒入江中;安徽省合肥市也開展了“鮮花共祭”活動,取代傳統的“放炮燒紙”;今年,吉林省長春市首家數字陵園於清明節期間開通,推出網絡祭奠。

  據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政工科科長韓金瑞介紹,除“天堂信箱”和“天國銀行”外,本次清明文明祭掃系列活動還有“植樹祭掃”“音樂祭悼”“骨灰撒海”“鮮花換燒紙”等,並設立“清明民俗文化展”,藉以展示清明傳統文化、倡導文明祭掃方式。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孝道,而對已故先人的祭奠緬懷則成為孝與禮的集中展示。儘管中國各地掃墓習俗不同,但通常在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等日子,晚輩要準備包括煙、酒、紙錢等在內的祭祀用品,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哈爾濱此番採用的“天國銀行”,則是在不改變傳統觀念的基礎上所做的創新,由殯儀館集中收集焚燒,更便於管理。

  在哈平路殯儀館也有集中焚燒處,煙火繚繞、灰塵揚撒。市民王奶奶在一僻靜處與老伴兒默默地點上幾炷香、擺幾碟瓜果,祭奠三年前逝去的母親。王奶奶覺得,母親90歲去世,自己年紀也大,不太能接受新興的祭祀方式,還是採取傳統方式,不過簡單一些就好。

  傳統的祭祀方式需要在逝者墳頭焚燒紙錢、放鞭炮、燃香,而這些墳址往往在山林農地之中,山火常常因不慎而觸發。去年4月,山東省青島市就發生了一起因“燒紙”祭祀造成的山火,造成2人喪生。

  此外,傳統祭祀方式還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據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陳家厚介紹,焚燒紙錢主要造成的是低空污染,易形成顆粒物的揚塵,而燃放煙花爆竹更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指數的上升。

  而且,大量祭祀用品消耗也是對自然資源的浪費,日益奢侈化的祭祀用品對各個家庭而言也是一種“面子”負擔。王奶奶表示,自己近年來每年清明花在祭祀用品上的錢就有200多元。

  韓金瑞介紹,去年哈爾濱市有120萬人到市屬的5個殯儀館、2個公墓祭掃,市民也需要有寄託哀思的途徑,文明祭掃活動的開展不能靠堵,要疏導。今年,僅一個清明節政府就投入40萬元,文明祭掃的活動對市民完全免費。

  除祭祀方式正面臨變革外,傳統的殯葬方式早已面臨現實資源的挑戰。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土葬是傳統的殯葬方式,但土地資源的稀缺也讓墓地價格越攀越高,社會上還因此出現了“死不起”的聲音。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學與社會發展所教授蕭放認為,新興的各種祭祀方式是好的,可以作為傳統祭祀方式的有益補充,使祭祀形式多樣化,但考慮到國情民情,很難直接取代傳統的方式,也不應成為強制的行政手段。此外,蕭放並不認同將“文明祭祀”與“傳統祭祀”相對立的説法。他認為,傳統並非不文明,只是傳統的一些做法應該在保證安全、環保、於大家無害的情況下進行。

  中午時分,哈平路殯儀館院子裏依舊人頭攢動。羅氏姐妹將寫滿她們心情的“祭思卡”鄭重地貼到了“天國信箱”上,默默地在卡片前站立了一會兒,然後緩緩離去……

熱詞:

  • 祭掃
  • 清明節
  • 祭奠
  •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