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山西長治招商方式引質疑 外來企業虧損政府賠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1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果不是3月初的那場輿論風暴,這座叫長治的山西省東南部地級市,還在以一種備受爭議的方式“悶聲發大財”。

  這個方式就是“瘋狂”招商。

  “外地車輛進入長治市發生輕度違章,只糾錯,不罰款。”“外地客商來長治投資,由於當地人文環境、政策環境、法律環境等因素造成虧損,一律由當地政府包賠。”“領導幹部1/3時間外出招商、1/3時間下基層、1/3時間在機關處理公務。”“縣市區委書記和縣市區長,每人每年至少引進1個億元項目,否則通報批評、約談乃至召退回。”……

  2011年7月出臺的這些“雷人”招商引資政策,一經媒體報道,立刻將長治淹沒。

  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在這座風暴中心的小城看到,儘管已被輿論“沖刷”過一輪,大部分官員對上述招商舉措仍然信心滿滿,認為照這個路子走下去,“到2016年,長治的經濟總量就能超過太原”。但在當地一些百姓眼裏,一年引資接近4275億、GDP增幅15%等漂亮的成績單掩蓋的,不過是一場政府與投資商合謀的“圈地盛筵”。

  “抓得住耗子的好貓”

  長治正在進行一場經濟“突圍”。

  長治,下轄3區1市10縣,人口300多萬,國內生産總值在山西11個地區中多年來一直徘徊在第五六位。按照2011年1月上任的市委書記田喜榮的目標,2011年長治的各項經濟、社會指標,要在全山西省“爭三保六”,而招商引資被當作了實現該目標的“第一要務”。按照這位一把手的要求,長治每個縣一年的招商項目不得少於15個;縣委書記、縣長每人每年要引進1個億元以上項目;每個縣的15個項目,要有70%的落地率。

  備受爭議的七條招商新規,正是為實現上述目標而展開的“六七八戰略”的一部分。

  在長治市招商局副局長王建強看來,“一些批評的聲音,對‘新規’是斷章取義了。”他指著這一全稱為《長治市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的文件,一一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解釋道,“這些規定,不是拍腦瓜想出來的,都是在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比如,很多人批評‘不罰外地車’是在縱容‘特等公民’,其實規定裏明確限定:不罰款,僅限于‘輕度違章’的情況。”他舉例告訴記者,“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在山西開車,超速50%時,要被罰款1千元。而在一些村莊的大寬馬路上,限速是40公里/小時,流量少的時候很容易開到60公里/小時,不知道的就挨罰。”

  “本地人跟交警説説,還可能被放一碼,外地人就可能被‘欺生’。外地人來長治旅遊、投資,若罰單接了一堆,誰還會來?”王建強反問。新規實施後,他親自聽來自晉城的不少投資商講,一看到長治交通要道入口處的告示牌,“心情就舒暢”。

  “再比如,大家都在罵‘政府無權拿納稅人的錢包賠企業的損失’,其實規定還有後半句:由於投資方産品質量、技術、經營、管理等原因造成的虧損,由投資方自己承擔。”王建強向記者透露,這一非議最大的條款,“不中聽、特中用”,相當於讓一些鄉鎮政府戴上了“緊箍咒”:讓他們在以一些“土政策”刁難投資商時,能有所忌憚。

  “企業自己的虧損,它也知道不能怪政府。至今,還沒有一個企業申請讓我們賠虧損的。”他透露。

  “還有人質疑,規定是在‘歧視本地人’,其實規定第5條明確寫了:‘外地投資者能享受的優惠政策,本地投資者也能享受。"在王建強看來,七條新規聽起來挺“雷人”,但邏輯再正常不過:用該市委副秘書長李建平的話説,此舉不過是要給投資者“吃一顆定心丸”,讓他們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放心大膽地幹。“在賺錢的同時,也為長治的發展作貢獻。”

  “其實這些招商政策,外地也在搞,有的比長治早。只是我們把精髓提煉了出來,落在了紙面上。”王建強沒想到,“突圍”會遭到那麼多非議,“就是現在我也得説,這些規定,適合我們的發展土壤。”

  “在打造投資軟環境上,這可真是一隻‘抓得住耗子的好貓’!”王建強副局長這樣向記者表示。

  “胡蘿蔔加大棒”

  而幾名當地官員則私下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更厲害的招商術是“六七八戰略”中的“六”重點項目觀摩檢查、督查通報、“三個三分之一”、幹部下鄉駐村、考核獎懲和幹部召回退回這6項制度。

  “這些可直接涉及‘官帽’問題!”

  “對招商引資工作,市裏每個月、每個季度,都會按照簽約率和到位率,對14個縣、市、區進行‘大排隊’,年底還會進行觀摩檢查。排在前3名的,能獎勵一個處級幹部指標,還能按各地引資到賬數的3‰進行獎勵。後3名的,區縣一把手不僅要被通報批評、約談,嚴重的還會被召退回就是‘官帽不保了’。”長治縣工業園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這樣告訴記者。

  王建強證實,長治確有上述獎懲措施。他還透露,某機關因為招商不力,3月中旬,一名局長卸任。

  “胡蘿蔔加大棒”的力量不可小覷,2011年,長治的招商成績一路飆紅。

  根據官方披露的數字,去年長治招商引資簽約項目349個,總投資4275億元,擬引資3511億元,引資簽約總量全省第一;地區生産總值從2010年的920多億元,一舉增加到1218.6億元,增速全省第一;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接近1000億元,緊追太原,增速山西省第一……

  頂著36項“全省第一”的光環,王建強顯得格外興奮:“我來這個局15年了,還沒見過這麼會招商的書記!”

  數字繁榮背後

  伴隨著“招商大業”,近40個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在長治城鄉散佈開來。

  “工業園是我市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近兩年,全市70%的新上項目,75%的招商項目落戶園區。現在,大項目必須進園區,否則不給立項。”長治市經濟委員會主任陳輝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但是,就在招商戰績“生根結果”的工業園,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的景象,卻與成績單上的火紅數字有天壤之別。在記者走訪的數個工業園,附近百姓大多向記者反映,自己近五六年來,並沒有嘗到長治招商引資的“甜頭”,而只是目睹了一場“圈地盛筵”。

  在長治光電産業園,記者看到,這一報紙上宣稱2011年9月已竣工投産、初步建成了“LED前端産業鏈”的市級工業園,卻在“推動轉型跨越發展”的大標語下悄無聲息。各家工廠的圍墻內,幾乎都是黃土成堆,聽不到機器投産的轟鳴聲,只有零星幾臺挖掘機在露天作業。問到“工廠是否投産”時,大部分門衛會警覺地告訴記者:“廠子還在調試設備階段。”附近村民告訴記者,很多企業“圈地”五六年還未投産。

  類似的蕭條場景,在記者走訪的7家工業園中,比比皆是。

  在長治市高新區技術産業園裏,記者了解到,31家被招來的企業中,真正在“開機器”的只有6家,投産率僅20%。其它企業更像影子般的存在:靜悄悄的院子裏,廠房如孤島一樣“釘”在黃土中間,雖然看門人告訴你“廠子還在生産”外,但不少本地人都告訴你它們已經“倒閉了”。

  “這已經算好的了,至少人家還頂著‘省級示範園’的頭銜!”長治縣工業園管理辦一位官員這樣告訴記者。

  上述説法在記者的走訪中得到了證實。7個工業園裏,多數至少於2005年就已啟動,但如今有相當一部分,在被招商來的企業“劃地築墻”之後,就荒置數年。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治市工業園區管理辦公室向記者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在長治市17個成規模的工業園裏,入駐的投資企業達232家,去年的工業總産值超過了808億元,全年利潤突破27億元。

  企業囤地賺錢,官員保住官帽

  漂亮的招商成績單,為什麼成了百姓眼中的“圈地盛筵”?

  “招商引資沒問題,但在中國,啥指標要是跟‘官帽’挂上鉤,都得變質。”長治縣、屯留縣一些工業園裏的管理者稱。其中一位李姓管理者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連年攀升的招商指標壓力下,一些縣鄉各級領導只得與一些投資商結成某種“浮誇與投機共生”的關係“説白了,一個囤地賺錢,一個為保官帽,各取所需。”

  今年年初,長治喊出了2016年“經濟總量趕超太原”的口號。記者了解到,2011年省裏下達給長治的招商引資任務是706億元,但長治“自我加碼”到了1045億元。一份分解下達給各區縣的招商引資任務表顯示,每個區縣市的招商引資任務,從183億元到20億元不等,産煤區襄垣縣、長治縣等,均在100億上下,“壓力很大”。

  對投資商而言,“囤地掙錢”的動力,在於這裡優惠得令人咋舌的招商政策。

  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為吸引投資,長治各區縣近年來出臺的招商政策的確“折扣力度驚人”:“到長治投資建廠的,在工業園區裏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土地使用費按50%徵收”;“企業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返還土地出讓金縣(區)留部分的20%~50%”,特定情況下,免繳土地出讓金的縣(區)留部分;“”;“對所有引進項目,開通‘綠色高速通道’,由分管領導負責組織有關部門上門服務、限時服務、包保服務、跟蹤服務”;“對投資過億元的重大項目,可以‘一事一議’、‘特事特辦"……

  這些舉措讓投資商窺見了政府的急切,也嗅到了“唐僧肉”的味道。

  “長治招商是有政策,産業鏈、人才基礎都沒跟上,最大的吸引力還是在土地上。”在長治某工業園內,一位河北籍投資商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我也是衝著地來的,哪個不知道如今土地最保值?”他透露,在這裡簡單建個廠房、“做做投産的樣子”,幾年後再連地帶廠加價賣給“下家”,就可坐地生財。

  對這種如意算盤,長治一些區縣的領導並非不知。但“幹部召退回”這個“大棒”和“獎勵幹部配置指標”等“胡蘿蔔”,顯然讓更多人選擇對空心“大項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各縣區為了本縣經濟,普遍存在企業入園標準低、招商引資隨意性較大的情況。”該市工業園區管理辦在去年的工作總結中承認。

  長治市委和招商局,也不同程度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實際上,如何保證項目能落實,是招商局最頭疼的問題之一。”王建強坦承。

  “我們每個季度也會下去抽檢、督查,避免數字‘泡沫’,但困難不少。”王建強告訴記者,比如所謂抽檢,就是隨機檢查一些簽約引資項目的到賬單,“但為了盤活招商方式,我們也允許以設備、人才、專利技術等參與投資,這個怎麼監督到位率?好多問題我們也不懂,要學。”

  誰管分蛋糕

  陳輝主任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長治對招商項目並非沒有技術、能耗、環保等方面的門檻限制;對長期閒置不投産的項目,也有相應的清退機制。“比如,我們提倡新能源産業、第三産業和科技含量高的産業,不歡迎高污染的重復投資。”他説,“對進園區後無限期地放著、不生産、沒效益的項目,我們也清退了一些。不如換出來,讓老百姓種糧食。”

  這些門檻在指標壓力面前,顯然脆弱。

  “在大的環境下,項目來了都歡迎,因為都怕完不成任務,‘剜到碗裏都是菜’。”記者走訪接觸到的幾個區縣工業園的管理者都如此表示,“遇到大項目,縣委書記就主動找你來了,立項、環評、規劃,給你提供一切方便。領導説話了,職能部門哪個不是一路綠燈?”

  上述説法得到了招商局的佐證。今年,台灣富士康公司擬來長治投資,對這個“大財神”,政府不僅一舉劃了600畝土地,“一切手續,兩個月內就能辦齊”。

  按照招商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的説法,一個來投資的企業只有1億元的實力時,往往敢劃下兩億的盤子。“土地、廠房都建起來了,資金鏈斷了,怎麼辦?等!”他表示,項目沒進展,區縣領導臉上挂不住了,會找銀行給企業拉貸款。“有時,下面政府也默許這種現象,把空地、空廠房當做招商引資的‘賣點’。通俗地講,企業這種行為叫‘跳起來摘桃子’,政府也就順水推舟、‘築巢引鳳’。”

  他進一步向記者解釋其中的深意:“你沒有兩億元的實力,但全國500強企業有。兩年後,它來長治開廠,從你手裏買地、買廠房就是了。用1億5千萬元成交的話,前一個企業‘摘了5千萬的桃子’,接手的企業節省了土地和建設成本,政府也招到了商,是‘三贏’的事。”

  王建強也承認長治招商確實有一些饑不擇食的地方,“但絕大多數的項目不是影子工程,而項目建設、産業轉型有自己的週期,期待立竿見影,並不現實”。

  “往小了説,現在招商來的項目,至少三年以後,才能評價果實是好是壞;往大了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蛋糕做大了,給老百姓的就業機會自然多。只要不懶、不盯著自己家門口那一點,長治的城鄉就業崗位總體上還是越來越多的。”他説。

  長治市市長張保在2012年初表示,今年,長治的GDP增長率依然要力爭15%,固定資産投資要增長25%,招商引資仍是“重中之重”。同樣,今年各個縣市區的招商引資簽約項目不得少於15個,落地不得少於10個,高新開發區招商引資增速不得低於30%,書記區長要繼續引進一個億元項目,全市簽約項目投資總量不得少於3000億元。

  “長治的問題是,從鄉鎮到區縣,再到市裏,各級領導都在靠招商謀發展、換成績,都忙著‘做大蛋糕’呢,誰管‘分好蛋糕’的事?”該市招商局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這樣反問。

熱詞:

  • 山西
  • 長治
  • 招商方式
  • 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