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陸良八老”種樹記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14: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鏡頭一】

  冬春挖塘,雨季栽樹,為搶時間,8個人常常住在山上。“雜木砍下來搭個棚子,找些枝枝葉葉墊著,管它地上濕不濕,就這麼睡了。”王家壽説,實在太冷了,他們就擠在一起取暖,第二天起來時,全身都是冰碴碴。

  78歲的王家壽還記得,30多年前,花木山林場所在的山區被當地村民喚作“石渣子”、“光頭山”。“山上沒樹,擋不住風,山腳下種個玉米都不會結苞子。一場雨下來,啥都衝光了。”

  “山頭要有樹,山腳要有路,農民才會富。”時任龍海公社樹搭棚村民兵營長的王小苗曾帶人到山上打靶,卻連一棵可以充當靶子的樹都找不到。望著這一大片荒涼的石疙瘩,想起山腳下辛苦討生活的鄉親,他萌生了植樹造林的想法。1980年3月,時年41歲的王小苗帶領7個壯漢上了山。橫在他們面前的第一隻“攔路虎”,是如何在漫山遍野的亂石縫中挖出塘子(樹坑)來。

  “山上全是石頭,一鋤下去,火星直閃,有時三天就能挖斷一把鋤頭。”王家壽説。雙手磨出了血泡,血泡又變成老繭,8條漢子硬是在亂石堆中挖出了4000多個塘子。可種子播下去,第二年卻不見樹苗長出來。“老鼠、鳥雀把松子吃掉了。第一年虧得很慘,借錢重來吧。”王雲方老人回憶説,他們開始找地方育苗,然後移栽。

  8個莊稼漢,7個一字不識,但在植樹造林的實踐中,他們慢慢有了心得。“50天育出的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王家雲説。為趕在下雨天移栽完所有樹苗,8個人領著兒子、媳婦一起幹。“晚上就住在山上。我們都自帶伙食,白布口袋裏裝著苞谷面、老酸菜。爛席子也帶著,還有棕葉子編的蓑衣,雨天拿它披,夜晚拿它蓋。”

  剛上山的時候,老人們回憶,當年他們要麼光著腳,要麼穿著皮草鞋(用舊輪胎皮做底的草鞋)。雜木的刺、鋒利的石頭邊常常劃傷腿腳,但天長日久,腳上的皮膚磨出深褐色的老繭,硬得用針扎也難扎進去了。4年風吹雨淋,8個人在花木山林場植樹造林7400畝,成活率達95%以上。聞訊而來的周邊村鎮幹部紛紛邀請他們去幫助造林。他們帶領數百名青年,組成植樹大軍,在此後的10多年裏,累計承包植樹造林13.6萬畝,驗收成活率都在90%以上。

(編者注:本文原載於人民日報,時間為2012年3月26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陸良八老
  • 種樹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