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外交部專家談南海問題:若靠打周邊局勢反陷混亂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4日 10: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吳建民,資深外交家。現任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等。

    吳建民生於1939年,1959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曾為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擔任過法語翻譯。他曾是中國駐聯合國第一批代表團工作人員,擔任過外交部發言人,駐外大使。回國後,他任外交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等職,還曾于2003-2007年任國際展覽局主席,是第一位中國人、第一位亞洲人、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士擔任這一重要職務。

    前日下午,受省政協和廣東省公共外交協會邀請,資深外交家、原駐法大使吳建民來粵作《我國外交政策與開展公共外交》的專題報告。

    前日上午,吳建民接受了南方日報專訪。他説,隨著美國戰略重心轉移,中國和世界正處在一個關鍵點上,如果處理不當,亞洲崛起的勢頭將中斷,最終導致兩敗俱傷。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應抓住各方共同利益的主軸,千萬不能墮入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泥沼。

  新冷戰基礎根本不存在

  談中美關係

  新冷戰基礎根本不存在

    中國的國策是永遠不稱霸,新“冷戰”的基礎根本就不存在。而且,我們也不能容許新冷戰的發生,它的結果將使亞洲崛起的勢頭中斷,最終兩敗俱傷

    南方日報:近年來,世界局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西方國家飽受美債危機、歐債危機的困擾,包括利比亞、伊拉克等在內的不少國家已經或正在發生劇變。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外交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吳建民:大的環境沒有變,仍然是以和平發展為主流。但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和世界正處在一個關鍵點上。可能倒退,也可能前進。去年,美國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採取了一系列行動,戰略重心轉移。雖然美國要裁軍,但太平洋地區的軍隊不僅沒減少,反而要增加。現在亞洲出現了軍備競賽的勢頭,亞洲國家之間的問題和矛盾日益增多。

    南方日報:美國戰略重心轉移,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吳建民:一方面,美國戰略重心的轉移是必然的,它追隨國際關係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的移動。另一方面,轉移還處在初期。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伊朗等國,已經耗費了美國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政治精力。

    至於這個轉移會帶來怎樣的結果,要看我們如何應對。去年,我去巴厘島開亞太小組會議,會上有些人援引2011年11月25日《華爾街日報》刊登的由澳大利亞前任國防部長撰寫的文章,文章提出奧巴馬主義,並把它與杜魯門主義相提並論,認為中美之間可能要搞冷戰。

    我覺得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因為中國的國策是永遠不稱霸,新“冷戰”的基礎根本就不存在。而且,我們也不能容許新冷戰的發生,它的結果將使亞洲崛起的勢頭中斷,最終兩敗俱傷。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同志用大智慧來處理這個關鍵問題。

    南方日報:您所説的大智慧是指什麼?

    吳建民:2011年9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發佈《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其中提到要擴大同各方利益的共同點,在利益匯合點,構建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共贏的局面,這就是大智慧。

    大智慧與大利益相聯。21世紀中國最大的利益是保持發展勢頭。這個勢頭是中國人經過100多年的艱苦奮鬥才爭取來的,如果這個勢頭因為我們處理關鍵節點關鍵問題的失誤,可能造成中斷,一旦中斷,恢復起來代價將十分巨大。

    南方日報:有人説,美國的戰略重點轉移,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比以往嚴峻。您怎麼看?

    吳建民:嚴峻不嚴峻,得看如何應對?思路決定出路,思路對了,柳暗花明;思路錯了,寸步難行。今年2月,習近平副主席訪問美國,強調始終要抓住中美雙方共同利益的主軸。中美的分歧很多,但是過去40年來中美關係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就是依賴雙方的共同利益:我們都希望太平洋地區實現和平穩定以及基於共贏的經濟增長。

    對於中美關係,我們應當沿著習近平副主席的思想:“太平洋很大,可以容納中美兩國。”如果選擇對抗,形勢當然會走向嚴峻。

  極端民族主義要不得

  談南海局勢

  極端民族主義要不得

    打就能解決問題?很多人以為打仗打贏了就好,其實不然,反而會讓中國的周邊局勢陷入混亂

    南方日報:去年以來,在中國南海,爭端頻頻發生,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走“平衡外交”路線,試圖拉攏“第三方”進入南海。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南海地區日益複雜的局勢?

    吳建民:關鍵是弄清中國的大利益、地區的大利益、世界的大利益是什麼。和平發展與合作是大利益,南海問題是有分歧的,但也有共同利益。我們應該遵循鄧小平同志的思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南方日報:有學者和網民在南海問題上態度激烈,認為中國應該更為強硬,必要時採取武力措施。對此,您怎麼看?

    吳建民:打就能解決問題?很多人以為打仗打贏了就好,其實不然,反而會讓中國的周邊局勢陷入混亂。

    兩年前溫家寶總理在聯合國大會上就説過,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最後手段已經過時了。看看美國人發起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戰爭,它們問題解決了嗎?沒有。一個力量對比如此嚴重的不平衡戰爭,不僅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還給美國、歐洲帶來了一堆難題。

    南方日報:您寫過一篇文章叫《南海爭端,中國克制是種自信》,引起廣泛關注,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吳建民:小不忍則亂大謀。我的觀點是:愛祖國,也要愛人類,才能站得住腳。在全球化、信息化也已構築了各國利益如此緊密的智慧地球時代,我們已經不能關起門來只講狹隘的愛國主義了。中國人自古就有天下觀,這個天下觀不應只限于中國,而是世界的。

    希特勒愛德國嗎?當然愛,但他搞民粹主義。今天的青年人要有廣闊的視野,要胸懷天下。民粹主義、極端的民族主義和狹隘的愛國主義要不得。一個自私自利的國家會失去朋友,會被孤立,在今天,孤立就是一場災難。

    南方日報:對於民粹主義和極端的民族主義,應該怎樣引導?

    吳建民:其實我們要相信中國老百姓大多數是理智的,有一個沉默的多數。極端的東西,多數老百姓是不贊成的。中國人是很善良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友善的民族。

    現在社會上有兩種人搞民粹主義:一種是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看不到世界已進入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人,他們還保留戰爭與革命時代的眼光,犯了時代錯誤。還有一種人是出於既得利益的需要,在美國就有人喜歡煽動緊張情緒,國與國關係一旦緊張,軍火就好賣。

    南方日報:做這種引導工作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有可能引來非議,被批評甚至被謾罵。

    吳建民:真理不就是不斷地迎接各種謾罵之後才成長起來的嗎?今天的中國在走向世界的時候,要有人出來講幾句話,這對中國好,對世界也好。極端的民族主義任其氾濫,最後只會給中國帶來災難。

  國家看法不同很正常

  談敘利亞問題

  國家看法不同很正常

    國家的看法不同,這在聯合國再常見不過了。每個國家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立場,發表自己的觀點

    南方日報: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敘利亞、伊朗等問題上存在分歧。對聯合國安理會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中國兩次投反對票,招致美法等西方國家不滿。這會不會影響中美、中法關係?

    吳建民:我認為不會有什麼影響,國家的看法不同,這在聯合國再常見不過了。每個國家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立場,發表自己的觀點。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最佳方式是什麼?

    吳建民:中國政府在敘利亞問題上應該始終堅持以下幾條原則。第一,主權平等;第二,國家由誰來領導,由這個國家的老百姓説了算;第三,出現爭端要通過和平方式來解決,不應訴諸武力;第四,爭端應該通過對話來解決;第五,聯合國在解決國際爭端中發揮主導作用。

    南方日報:您曾是中國駐法大使,怎麼看待當今的中法關係?

    吳建民:總體是好的。雖然2008年奧運會期間,中法之間有過不愉快,但後來雙方達成了《中法聯合公報》。去年,法國總統薩科齊來中國好幾趟,他是願意發展中法關係的。

  向世界説明中國

  這項任務很繁重

  談公共外交

  向世界説明中國

  這項任務很繁重

    目前,世界對中國的疑慮、擔心乃至恐懼,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多,所以向世界説明中國這項任務是很繁重的。向世界説明中國,政府可以做,社會各階層人士和民間人士都可以來做

    南方日報:前幾年,中國有很多開展公共外交的絕佳機遇,比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但接下來幾年此類大型國際盛會相對較少,在此背景下,中國開展公共外交的新亮點在哪?

    吳建民:開展公共外交,根本目的是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目前,世界對中國的疑慮、擔心乃至恐懼,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多,所以向世界説明中國這項任務是很繁重的。向世界説明中國,政府可以做,社會各階層人士和民間人士都可以來做。

    過去國與國之間都是官方的政治關係、貿易關係,官方外交非常重要,但現在國與國之間依存度大大加深,官方外交已經遠遠不夠了。開展公共外交,利用大型活動當然很好,但細水長流更加重要。在文明和文化傳播的歷史上,潛移默化和口耳相傳可能更有力量。

    南方日報:為什麼外國人對中國有疑慮?

    吳建民: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整個世界在變,國際關係的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亞洲的地位在上升,而中國崛起是亞洲崛起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國經濟連續十幾年平均增長率超過9%,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從未有過也不可複製。第二,蘇聯強大後搞霸權主義,把蘇聯共産黨的名聲搞壞了。人們很容易把對蘇聯的印象套在中國身上,不相信中國“和平崛起”。第三,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西方經濟陷入衰退,但中國反而還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這個反差很大,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有很強的失落感。第四,隨著中國社會走向多元,在中國國內關於中國外交、安全政策,出現了各種不同,甚至有比較極端的聲音“中國同某國必有一戰”。這些讓外國人對中國的疑慮乃至恐懼在增加。

    南方日報:本屆全國政協外委會在推動公共外交方面做了許多有影響的工作,今年將換屆,據您了解的情況,下屆外委會是否還能繼續保持政策的連貫性?

    吳建民:政策是否延續要看實際需求。向世界説明中國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強。公共外交工作作為一個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隨之也要加強,這既是中國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換屆之後,公共外交的工作不僅不應當減弱,還應當加強。

    南方日報:廣東是中國最早一批成立公共外交協會的省份,廣東要搞好公共外交,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吳建民:要結合廣東的實際情況。首先廣東海外聯絡特別多,僑胞多,外向型經濟發達,同世界相互依存度很高。全中國5000萬海外僑胞,3000萬祖籍在廣東,這些僑胞與當地政府、社會有緊密聯絡。其次,跨國公司全球500強很多公司在廣州設有機構,這些跨國公司對各國政府政策都有影響。廣東開展公共外交,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資源。另一方面,廣東走在改革開放前列,儲備了一批人才,動員這批人才和力量,對國內外發展都有益。

    南方日報記者 賴競超 雷輝

熱詞:

  • 外交部發言人
  • 廣州亞運會
  • 吳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