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受不了病人的眼神,於是一次次闖入醫學禁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1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腫瘤醫院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0年代初期的一天早晨,正在刷牙的陳敏華聽到先生大喊,“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播你的消息。”一個禮拜前剛為一位九歲的小女孩做完顱腦腫瘤手術定位的她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所做的一件小事竟然被冠以“代表我國在該領域位於國際水平”,並被中央級媒體予以報道。
  她騎自行車來到醫院,剛剛穿上白大褂,九歲的王潔跑進辦公室,撲通一聲跪倒在陳敏華的面前,泣不成聲。陳敏華與她緊緊擁抱在一起,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
  半個月前,北大醫院顱腦外科的一位專家找到陳敏華,讓她幫忙想辦法,一位小患者顱內右腦運動中樞有一顆指甲蓋大小的腫瘤,由於腦膜表面血管無異常,開顱後腫瘤定位便成了大難題。陳敏華想到年幼的患者那可愛的面龐、孩子父母期待的眼神,她咬咬牙答應了。“這是個禁區,無人敢闖啊!”科室領導的擔憂不無道理,陳敏華翻閱了所有的資料,卻沒有找到任何可以參考的內容,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從小就不服輸的陳敏華毫不猶豫,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用三個中午騎車去城外醫學院解剖室看腦解剖,用一天重溫病理,用兩天研究設計操作方案。一個禮拜後,手術開始了。當時用的超聲探頭如磚頭大小,怎麼能貼近顱腦?她冥思苦想,終於設計了一個水囊作為顱骨小開口的超聲窗,探頭從小顱骨窗探查進去。但腫瘤是什麼回聲?形態如何?從未有過報道,一切均是未知數。難度之大還由於從一個不規則的掃查切面、在複雜的腦組織結構內尋找微小腫瘤,能否找到?在場的醫生都捏把汗。
  “這些結構中到底哪個是那個小腫瘤?”手術室內鴉雀無聲,氣氛變得異常緊張。陳敏華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畢竟沒有人嘗試過。但根據之前的判斷,她相信手中觸顯示數毫米膽管、胰管的超聲探頭,覺得可行,她給自己鼓勁,決定採用“對稱結構排除法”,一點點地排除正常的腦組織結構。一秒鐘、兩秒鐘……一分鐘、兩分鐘……時間在異常緊張的氣氛下變得異常緩慢。在艱難的排查下,她總算發現了左右不對稱的組織的1團結構,初步判斷為腫瘤區位。按手術前的設計,她用兩根粗的手術鋒線在腦膜外進行縱徑、橫徑相交拉線定位,並報告精確位置深度。在顯微鏡下切出1cm大小的口子,繼續向深部……終於,用顯微鏡引導手術的詹教授興奮地叫起來,“這是腫瘤,這肯定是腫瘤”,手術室內所有人都大大松了一口氣。此刻的陳敏華,才發現自己脖子上大顆的汗珠嗖嗖的直往下流,手術衣早已濕透,冷得發抖。顧不上高興,她趕緊跑到氧氣筒旁吸氧來平復因緊張而隱隱作疼的心臟。
  像這樣的醫學禁區陳敏華後來又接二連三地闖了許多個。不僅完成顱腦術後引流、脊髓腫瘤術中定位,她還首創了超聲引導經皮穿刺腹腔神經叢阻滯止痛新技術、成功應用超聲引導對肺胸疾病穿刺活檢診斷等。
  上個世紀末,國際上開展用射頻消融技術治療肝癌。陳敏華發現,在關於肝癌診斷及治療的國際會議上,鮮有來自肝癌大國的中國學者及專家的身影。多年來一念及此,向來不服輸的陳敏華就難以釋懷。在“介入超聲”領域打下深厚功底的基礎上,1999年,53歲的陳敏華開始進入肝癌射頻消融領域。一向敢闖敢拼的她,通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奮戰,在這個領域裏繼續創造着奇蹟:她打破了國際上“射頻消融只能治療腫瘤直徑3厘米小肝癌”的定論,使直徑6厘米的大肝癌微創治療成為現實並建立了規範方案;她還一次次地接手非手術適應症肝癌等疑難病例治療,為難治性腫瘤制定了個體化消融方案;她率先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肝癌早期診斷標準和應用指南,最終被國際權威機構認可並據此修改了國際標準。2009年,她主編《肝癌射頻消融》100余萬字的專著成為世界上肝癌射頻消融領域第一本全面系統的專業書籍。
  “怎麼能堅持幾十年闖入這麼多的醫學禁區”,面對記者的疑惑,陳敏華平靜地回答,“我可不是為了闖禁區而闖,都是臨床醫生和病人的需要,給了我極大的勇氣與力量。”一向堅強的陳敏華最受不了患者及其家屬悲傷無助的眼神,病人一哭,她也常跟着含淚。正是這份對病人的同情,讓她一次次義無反顧地接下那些棘手的病例,也讓她一次次求着助手們跟着她一起冒險,“患者把生命都交給我們了,沒有理由、不好拒絕呀……”。
  “由於常常拒絕不了患者,只好硬着頭皮,哄着大家一起做。”談及此,陳敏華掩飾不住對她的整個團隊以及整個腫瘤醫院的感謝之情。在“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辦院理念下,腫瘤醫院的確為敢闖敢幹的她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陳敏華植根於這片沃土,帶出了優秀的臨床團隊。而正是整體大環境和團隊小環境,為她能夠勇闖醫學禁區提供了巨大的環境支持和人力支持,對此,陳敏華將之概括為“天時、地利、人和” 。

  編者注:本文原載於北京腫瘤醫院網,時間為2012年3月16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受不了病人的眼神 於是一次次闖入醫學禁區 陳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