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雲南大學生村官科學抗災減旱情 宣傳節水找水源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05: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炎炎烈日下,雲南省嵩明縣牛欄江鎮荒田村大學生村官黃海瑞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在山間小路上,高原的陽光非常刺眼,乾燥的山風揚起了沙塵,一陣陣撲到臉上。他步行10多公里深入缺水較為嚴重的大火地村小組調查了解旱情,並幫助村民蘇光躍到1公里外的水源地挑水,灌滿了水窖。

  連續三年的乾旱,讓黃海瑞所在的荒田村委會水源點急劇減少,15個村小組的群眾面臨極大的飲水困難。黃海瑞白天跑山頭、找水源,掌握大量一手材料,晚上與村幹部一起研究方案,商量救災工作。

  2月29日,黃海瑞一邊清洗抗旱應急罐、清點塑料桶,一邊對記者説:“我們每天都在關注缺水嚴重村子的情況,哪怕人挑馬馱也不讓一戶缺水。”

  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雲南省已有776.4萬人受到旱災影響,359.8萬人、175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960萬畝農作物受災,2011年至今全省因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8億元。

  在264萬投入抗旱救災的人員中,雲南省眾多的大學生村官主動放棄休息日,不分晝夜,積極走村入戶調查旱情、宣傳抗旱知識,&&拉水送水、護林防火、尋找水源,成為奮戰在抗旱一線的“急先鋒”。

  抗旱中的“調查員、宣傳員、統計員、服務員”

  昆明市東川區銅都街道磨盤村是銅都街道的貧困村之一。連續三年的高溫少雨,乾旱、久旱導致各水源點、河流水量急劇減少,許多水源點枯竭。磨盤村多為山坡地形,水利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産陷入困境,人畜飲水極為困難。眼看著栽種甜杏和核桃的最佳季節就要過去,因為沒水,樹苗仍然無法栽種,磨盤村副主任、大學生村官李兵內心十分焦慮。

  為全面掌握全村的災情,他深入全村10個村民組,對每家每戶特別是五保戶、傷殘群眾、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的受災情況進行調查,把目前最困難的、急需解決的問題向上級作彙報,為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與此同時,他還和其他村幹部一起發動大家開展自救,尋找新水源,挨家挨戶地對黨員、“兩委”成員、種養殖能手等做工作。在他們的耐心説服下,10個小組投入資金240萬元,並投工投勞新建了600個小水窖、小水池600個,為大春生産作準備。

  李兵對各組用水情況瞭如指掌,他和村社幹部天天到各戶宣傳推行節約用水措施,走到哪都強調“科學管水、合理調水、計劃用水、節約用水”。他放棄所有雙休日,和村組幹部戰鬥在抗旱救災一線,每天背水育苗,幫助困難戶、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取水、送水。他還進村入戶宣傳護林防火知識,在進山路口和林區設置警示標語,張貼禁火令,簽禁火保證書,和護林員一起上山巡邏檢查。

  像李兵一樣,大旱當前,雲南各地的大學生村官都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成為街道和村“兩委”的抗旱“四大員”:調查員、宣傳員、統計員、服務員。

  昆明嵩明縣楊林鎮新村社區女大學生村官李清在網絡上收集各地抗旱的好政策、好做法、好經驗,在村務公開欄、黑板報進行宣傳並及時更新。馬坊社區大學生村官繆應舉積極推廣和普及“節約用水小常識”,選擇一些在農村比較適用的節水小常識在各小組的村務公開欄進行宣傳,引導村民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羅良村大學生村官丁曉嬌針對本村群眾調整産業結構連片種植大棚蔬菜的情況,主動從網絡上蒐集節水灌溉的方法,梳理編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材料發放給村民,指導群眾科學抗旱。

  宜良縣匡遠鎮山後村大學生村官趙志芳廣泛收集旱災情況和農民最關心的抗旱救災問題,及時向鎮領導及有關部門反映,盡力爭取相關部門資金支持和物資支持。在她的努力下,村裏的五位困難戶收到了外界送來的礦泉水,2月17日,39戶農戶、123位村民又獲贈了飲用水8噸、礦泉水78桶。

  用知識和勤奮對抗旱魔侵襲

  在此次大旱中,大學生村官們的專業特長和所學知識在抗旱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走村入戶的時候,嵩明縣牛欄江鎮荒田村大學生村官黃海瑞總不忘隨身帶著相機,記錄下地表水一點一點減少的過程。這些附在旱情報告後面的照片直觀地表現了缺水嚴重的情況,為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資金、尋求支持增強了説服力。荒田村原本有兩個抽水站,由於管路破舊、村組資金薄弱無力維修,幾乎荒置。黃海瑞和村“兩委”幹部一起積極多次、多方面呼籲,終於爭取來資金對抽水站進行修復。但由於高度落差較大,水無法到達村內,選用什麼型號的抽水機、揚塵是多少等,成了困擾眾人的一個難題。黃海瑞查閱了大量資料,借來了GPS進行實地測量,提出通過再架設二級抽水站解決問題。現在,村民們正在投工投勞開挖管路,爭取使管路早日架通,確保群眾的正常生活用水。

  在旱魔肆虐的石林縣大可鄉水尾村,當93戶人家326人、近2000頭大小牲畜的飲水安全迫在眉睫的時候,村官畢志祥竟奇跡般地找到了新的水源。

  作為水尾村最年輕、文化程度最高的一名村幹部,畢志祥看到村民們賴以生存的水源點龍潭一點點乾涸如坐針氈。他與鄉里的水利和規劃的專業人員一起,實地查看了地形地貌,提出了一個成本控制最低,解決範圍最廣、可行性最強的旱情解困方案。

  沒事的時候,畢志祥整天泡在老黑山村裏,東摸摸西找找,村裏村外被他走了個遍。他終於發現在村南200多米處有一小灘水洼,而且水很清。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畢志祥找來一把鋤頭在水洼處開挖起來,果然有水滲出!畢志祥趕緊與村委會和鄉里取得了聯絡。經過實地勘察,這個新水源點開挖出來,基本能解決村上300多人的飲水問題。新水源點離村上的泵站僅100多米,即使新架管道也能節約不少成本。

  經過申報和立項,一個容量36立方米的新水池已建成,150米的新管路連接著新、老兩個水源點,使300多人能24小時正常取水。老黑山的村民現在逢人便誇:“這個大學生真行!”

  昆明市五華區西翥街道龍慶社區馬桑園小組有70余戶,今年春節前人畜飲水已經困難,小組組長王玉明每週開著自家的貨車到30多公里外無償為村民拉水喝。龍慶社區大學生村官趙春燕在走訪調查中了解這一情況後,立刻與上級聯絡,彙報相關情況,經過努力,馬桑園已修建起200多個蓄水水窖,並得到了上級的補助和社會愛心救助。

  趙春燕還了解到,馬桑園小組以山藥為主要作物,而目前正是種山藥的最好季節,她又積極聯絡抗旱人員到馬桑園小組幫助農戶種植山藥,最大限度地降低旱情帶來的損失。一天的辛苦勞動後,抗旱隊員們儘管口渴難耐,卻都婉拒了村民遞上來的水杯。

  富民縣東村鎮大學生村官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邀請農業技術專家下到田間地頭,就水稻、茭瓜、臍橙、山藥、冬桃等種植技術進行培訓。目前該鎮已用新技術種植韭黃700畝、臍橙150畝、花卉苗木80畝,相比傳統種植、灌溉方法,科學種植技術用水量僅需常規方法的15%左右,節水率可達85%以上。

  “沒有身臨其境,無法深刻感受到缺水的緊迫”

  每天早上8點鐘,富民縣赤鷲鎮咀咪哩村大學生村官馬莉虹就準時和村“兩委”的人員一起,站在村口等待。當滿載“甘露”的救災水車駛進村裏的時候,忙碌的一天就拉開了序幕。

  “我們要引導水車到達村民的水窖或水池旁,幫助村民拉皮管從救災車上渡水到水窖裏,協調好渡水過程中的一切事情,做到及時、快速、公平、公正、不浪費。”馬莉虹説。

  每天,馬莉虹要配合拉水車來回拉水6次,匆匆吃完午飯,連喝杯茶、休息幾分鐘的時間都沒有,又要在烈日下奔忙。“很多村都缺水,都在等待著拉水車能早日為他們拉水,所以我們更要抓緊時間,爭取每天多拉幾車水,多送幾戶人家,不讓村民缺水,更不能讓其他村的村民等太久。直到天黑看不清了,我們才能坐下來好好地吃晚飯。”

  昆明盤龍區團結社區大學生村官謝麗蓉從來沒有這麼辛苦過。

  地處山區的團結社區位於昆明松華壩水源保護區內,居民飲水主要來自為數不多的小水池,但由於連年乾旱又無降雨,社區水源點較少,大部分出水點乾涸,社區受旱面積較大,受災群眾較多。松華街道辦和社區領導高度重視團結旱情,千方百計確保群眾生産生活用水。

  送水車送水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群眾的飲水問題,但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解決根本問題。2月9日,謝麗蓉跟隨街道辦的負責人步行10多公里,才在磨刀箐的辣子箐山溝裏找到了一個的水源點。“這只不過是一個小水塘,水量不大。但是在村民眼裏,這就是他們生活用水的希望。”謝麗蓉説,有了水源點,才能根據水源點情況安排部署蓄水池和水網管道的修建。

  “作為大學生村官,我一路隨行,感觸頗多。”謝麗蓉説:“我住在昆明市區,以前經常在公交車廣告和其他公益廣告上聽到和看到節約用水的倡議,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如果沒有身臨其境,無法感受到缺水的緊迫。到團結社區任村官,才深刻體會到乾旱其實就在身邊,有水喝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我會儘自己所能為抗旱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把節約用水的意識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節約珍貴的水資源。”

熱詞:

  • 大學生村官
  • 水源點
  • 旱情
  • 留守兒童
  • 節水灌溉
  • 水源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