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魏力婕:最簡單的宣傳 最難做的新聞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21: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簡單的宣傳 最難做的新聞

    新聞聯播編輯部 魏力婕

    來臺九年,算是個做新聞的熟手了。經驗每年在漲、感悟越積越多,但要問我什麼新聞最難做,答案年年不變——“兩會”!

    相信各位同仁中,很多都會有如我般的感覺:每到兩會前的策劃,用什麼樣的形式錶現這場重要的會議,往往讓人絞盡腦汁,也經常跳不出一些固有的模式。是了,5000多名代表委員集體進京,每天最真實的環境就是不變的會場,以及日復一日的分組討論。如果整天紮在這樣的氛圍裏,做名正言順的會議程序性報道,不難!但要做出觀眾愛看的花樣、新聞精品來,很難!

    有幸的是,在我來到央視的第3個年頭,也就是2005年左右,目睹了新聞同仁的一次大膽創新,那一年,新聞聯播裏推出了“兩會一年間”,第一次將兩會報道的鏡頭調轉,瞄準了北京以外,通過會內會外相結合的方式,讓代表直面一些社會上的熱點。那一次,對於經驗尚淺的我來説,的確是受益匪淺。但此後,這會內會外的玩兒法也沿襲多年了,創新又從哪開始呢?

    李風主任:要找離新聞最近的人

    創新,這正是兩會報道之初,《晚間新聞》欄目組弟兄們的煩惱。“創新”這個詞,時尚卻是個苦活兒,你必須從大量的資料蒐集、策劃會上的頭腦碰撞、嘴皮交鋒去一點點地厘清思路。漸漸地我們發現,我們的鏡頭曾記錄過會內的代表委員説什麼,曾記錄會外的公眾期盼什麼,但我們往往只是個記錄者、傳聲者。往往沒有將自己媒體的身份作為一個兩會的當事人來看。而這恰恰讓新聞遠離其最本質的東西。另外,我們過去經常採用的往往是代表委員提出什麼問題,在會外找到一個解決得比較好的案例範本進行搭配。個人覺得這並不夠解渴,因為公眾需要的是在兩會上解決他們尚未解決的問題。

    自來到聯播部,李風主任的一句話一直讓我記憶深刻:做新聞要找新聞當事人,找不到當事人,就找離新聞最近的人。是的,在兩會上聚集的代表委員,其實也是中國最權威、也應該發出各種聲音的人。我們為何不成為一個行動者,幫公眾把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帶上兩會,並且用最務實的做法探究解決之道呢?

    細節決定成敗

    《趙普@兩會》就這樣出爐了。借助趙主播的頭銜,晚間新聞的小編們行動起來。這一次,我們首先不是把鏡頭瞄準代表委員,而是先尋找公眾關心,但尚待解決的問題。用李風主任的話説:“這個事情一定是公眾關心的、也有人付出行動正在解決的問題,但它一定不夠完美,需要再推動一把。”而我們的“趙普@兩會”也決不是單純地鏈結,而是要深入地挖掘。

    那麼要挖掘什麼樣的話題呢?教育、醫療、就業、社保……,其實想到這些一點都不難,這些主題已經是年年兩會上不變的主題了。因為關係民生嘛!但不是説重要,觀眾就愛看,因為什麼?太宏觀了。一個教育話題就包羅萬象。如果浮于表面泛泛而談,那肯定是不好看。

    決定成敗的往往是細節,對於電視更是如此。因此,這一次能過選題關的第一標準就是先要找到扣人心弦的“事件”!也就是一個什麼樣的具體案例引起大家關注了,有爭議了,我們才去做。而不是要確定一個教育的選題,再去找事例。比如我負責的“地溝油”一集,在地方部河南站的鼎力支持下,正是找到了鄭州一個正規的地溝油收油隊,收不到油,甚至和餐館動起手來的故事。這本身就很吸引眼球,而背後的文章也大了,地溝油不給正規軍,那賣給誰了呢?這條暗流年年堵,為何就是堵不上呢?大有文章可做。而王麗潔負責的“異地高考”也是這樣。這個選題來自去年晚間新聞發過的一個“走基層”。一個普通的企業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幫一群孩子實現異地高考的心願。老師們怎樣在一堂課上拿著四川、湖南幾個省不同的課本?故事的看點一下就來了。我們做的是新聞節目,節目首先要抓住人心,才能看下去,這就是我們簡單但對自己相當苛刻的要求。

    東華主任:堅決要找新聞的當事人

    兩會節目,代表委員的元素當然不能缺少。但這個代表委員怎麼選?東華主任發話了,要用“聯播的金標準”來選代表,堅決要找到新聞當事人。經常上兩會的同仁會了解,許多代表委員對很多民生話題都很關注,都能説上兩句,但真正進行深入調研,有權威性發言的,每個代表委員能説的就不多了。而這次,我們尋找他們有兩個目的:一,為節目著想,讓他們講出最深刻、最務實的言論;二、找到最相關的當事人,為推動這些事件盡我們媒體人的一份責任。因此,我們選起代表委員來,可以説是相當苛刻。比如“地溝油”的話題,有很多代表提交過相關的議案,但我們最終確定的兩個委員,一個是從十年前就開始關注“地溝油”的童石軍,他能清楚地講出十年前,上海和平飯店每天淩晨就有人偷撈地溝油,加工劣質食用油的事件。也能清楚地講出十年來,在國家的不斷打擊下,代表委員們對於這個問題的提案議案的變化:從打擊到立法、從扔掉到回收利用,脈絡相當清楚。

    另一個委員則是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佩智。這個既是委員又兼有官方,既是兩會上的建議者,又是平日裏的推動者的身份,應該符合“離新聞最近的人”了吧。能採訪到這位關鍵人物,還要感謝社會部石岩以及率領的楊威的鼎力支持。最終,我們的這期《地溝油:“堵住”!更需“疏通”!》出爐了。沒有浮于表面,沒有泛泛而談,而是有鄭州收油隊事件的衝突、有代表委員多年的調研、還有對國家治理地溝油的根源究竟在哪的思考?

    讓我們想不到的是,這樣的深入挖掘的確産生了效果。節目播出的第二天,楊威便傳來好消息,公安部要成立專題調研組,和我們採訪的幾位代表委員座談,研討地溝油下一步的解決之道。

    其實,也沒那麼難

    這一次,我突然發現,兩會的節目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做。這一次的創新,我們的《趙普@兩會》雖然在形式上也亮點頻頻,湯健想出了@背景、@數據等很多生動搶眼的方式,但我覺得更大的創新是我們更為務實,更為尊重新聞最基本的規律。我們可以用各種包裝手段讓節目變得更好看,但內容卻來不得半點花哨,必須用一雙樸實、勤勉的腳踏踏實實地走出來!

熱詞:

  • 魏力婕
  • 簡單
  • 宣傳
  •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