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厲以寧:中國必須改革 不改革沒有出路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21: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劉詩平、周劼人、賴臻)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即將落下帷幕,然而在北京會議中心政協委員駐地,採訪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寧的記者依然絡繹不絕。

  這位備受矚目的經濟學家,在本屆大會上談得最多的,是“必須改革”和“如何改革”。

  “中國必須改革,不改革沒有出路。當前,改革更需要頂層設計,不能繼續摸著石頭過河。”厲以寧説。

  在政協經濟界別小組討論會上,厲以寧洪亮的聲音,加上經常揮動的手勢,常常使會場的討論變得更加熱烈。

  82歲的人生,與兩會四分之一世紀的緣分——15年的人大履職和10年政協經歷,他不光在講,更多在做,並且往往站在改革的潮頭浪尖。

  “在人大的15年,做了四件大事。”坐在記者面前,厲以寧娓娓道來。

  證券法的起草,被他視為第一件大事。他向記者強調:“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

  一直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奔走呼號的厲以寧,把主持、參與經濟領域的其他一系列立法工作,算作第二件大事,包括企業法、公司法、預算法以及一系列有關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的法律。

  “十幾年間,環保問題花了我很大力氣。”厲以寧説這是第三件。

  而第四件,是對教育問題的持續關注。20多年前,一份由厲以寧主持的研究報告指出:教育經費應該佔到國內生産總值的4%以上。令他欣慰的是,2012年國家將確保實現教育經費佔GDP4%的目標。

  “2003年到政協後也幹了四件大事。”厲以寧笑著對記者説。

  2005年2月,《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頒布。這份首次把非公經濟置於與國有經濟同等地位的中央文件,最早的倡議者中,就有厲以寧。

  厲以寧説,支撐著計劃經濟體制存在和運轉的兩個支柱,是政企不分、産權不明的國有企業體制和城鄉分割、限制城鄉生産要素流動的城鄉二元體制。對前者的改革尚未完成,後者正在破題。

  為此,幾年間,他不間斷地關注農村土地流轉問題,並利用政協舞臺,積極呼籲,建言獻策。近幾年來,曾先後帶隊赴山東、湖南、湖北、重慶、貴州、雲南等地調研,為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尋找新的突破口。

  厲以寧樂意聽到人們稱他“厲三農”。他常説,“我和其他同志一起,都是農村改革深化的宣傳者”。現在,他依然身兼貴州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專家顧問組總顧問。在畢節扶貧,他自認為是在政協期間的第四件大事。

  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臨著新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諸多新的問題,如何大力推進改革,做什麼、怎麼做、誰來做?厲以寧直言:“經濟好比人的身體,外力的作用讓其冷熱難免。經濟一旦出現問題,馬上通過宏觀政策進行調整,就如同人生病了要吃藥來恢復,這種刺激是外來的。假如制度本身就有一種促進發展的機制,經濟這一‘肌體’便可以少通過吃藥來解決問題了……”

  在本次政協會議上,厲以寧鮮明地提出,30多年前開始的改革,無論是農業承包制、鄉鎮企業改革或股份制,都是發現和調動民間積極性,實行自下而上式的改革。現在的改革和30多年前有所不同,需要改革的決策者具備戰略眼光,不能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將整個戰略佈局做得更好。

  厲以寧提高了嗓門對記者説:當下,不排除小範圍摸著石頭過河,但主要靠頂層設計,這就是我對當前改革的看法。

熱詞:

  • 政協委員
  • 厲以寧
  • 改革
  •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