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卓新平:宗教參與中國社會建設空間正在擴大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16: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卓新平:宗教參與中國社會建設空間正在擴大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宗教參與中國社會建設的空間正在擴大”,這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從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讀出的深意。

  報告關於宗教的表述只有短短62個字,但“合法權益”和“文化繁榮”的出現讓卓新平頗為感慨,他自語道,“現在提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正面了。”

  卓新平供職于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宗教學術研究專門機構,從事宗教研究34年。他曾提出“宗教理解”的概念,研究探討中國社會應如何看待宗教,如何處理跟宗教的關係問題。

  他認為此次報告體現了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同時對宗教在文化建設中的定位問題也予以了正面肯定。“這對宗教界是非常好的關愛,是對宗教的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正面理解”。

  細讀最近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宗教在中國社會的參與度漸進拓寬,從“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再到“文化繁榮”。今年初,中國官方還相繼出臺解決宗教教職人員社保問題、鼓勵宗教界從事慈善活動的文件。

  “現在的宗教環境,可以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時期。”今年57歲的卓新平,頭髮略微有些斑白,他曾赴德國留學,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位在國外取得宗教學領域博士並學成回國的學者。

  “中國信仰宗教的人數在不斷上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宗教信仰自由最有説服力的旁證。”卓新平説。

  中國不僅信教人數在上升,信教的人群也在走向多樣化。近十年來,城市白領信仰基督教的人數在不斷增多;博士、博士後出家的新聞也時有耳聞。2010年,一位被稱為“數學天才”的北京大學學生放棄美國麻省理工獎學金而入寺修行,引發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這非常正常,不值得奇怪”,卓新平以20世紀中國著名知識分子李叔同皈依佛門為例説,“弘一法師為中國佛教在學術方面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突破,也為中國佛教界增加了一些高僧大德”。

  “只要你是中國公民,都享有宗教自由。不管是大學生、工人還是農民,信仰是在同一個層面的。”

  在卓新平的觀念裏,宗教並不等同於信仰,信仰是系統、整體的文化構成,可以包括政治信仰、民族信仰、文化信仰和宗教信仰。中華民族“海納百川、厚德載物”的文化信仰也與宗教信仰有著關聯。

  “世界是立體的,有不同的層面;地球還是圓的,是多元共構的整體。”他比喻説。

  而中國社會對信仰的關注確實到了“該補課”的時候。“老人跌倒該不該救”、“幼兒被車碾壓路人視而不見”,一些原本並不需要討論的問題,在過去一年中卻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

  “這些東西好像看不見摸不著,但如果沒有精神追求是很危險的,對文明的延續也非常不利”。卓新平微微皺眉,説完停頓了許久。

  他告訴中新社記者説,其實中國自古就有將道德誠信作為信仰的訴求,比如民間的“關公崇拜”。關公是一位信守諾言、執著忠義的古代武將,中國人對他品行的敬仰和緬懷一直延續至今。

  在卓新平眼中,信仰可以為道德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在弘揚道德的過程中,沒有信仰支撐,是不能長久的,是走不下去的”。

  信仰是什麼?卓新平的右手高高舉過頭頂,掌心向下。

  “信仰是鳥兒,黎明還是黝黑時,就觸著曙光而謳歌了。”他用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句作了回答,“它是未來的,讓我們往前爭取的”。(完)

熱詞:

  • 卓新平
  • 宗教
  • 中國
  • 社會建設
  • 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