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經濟日報署名文章:崛起的中國勢不可當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14: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原稿2012年3月1日發表于新華社,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經濟日報3月2日署名文章:崛起的中國勢不可當——寫在2012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

    鍾經文

    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報告稱,今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並將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

    這不僅使人聯想到國內有關方面大體相同的預測,而且使人聯想到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新變化與新挑戰,還聯想到近期兩個重要國際會議對社會制度的反思,進而聯想到中國發展道路及戰略機遇期等若干重要問題。

  一、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與和平崛起的基本態勢不會逆轉

    剛剛過去的一年,面對嚴峻形勢,中央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及時出臺一系列應對措施;廣大企業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大大減少了外需不足造成的不利影響,使我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在世界經濟增長3%左右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的表現格外突出。

    不僅如此,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中國崛起的勢頭更加明顯,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加,國際地位與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隨之上升。

    過去幾年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更沒有改變我國發展與和平崛起的基本態勢。

    近期我國經濟良好發展勢頭不會發生逆轉:依據之一,今年外貿出口仍將保持一定增長;依據之二,消費需求的拉動力仍然強勁;依據之三,投資需求旺盛。

    分析表明,出口、消費和投資“三駕馬車”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仍然強勁。同時,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需求潛力,財政收入狀況良好、金融體系運行穩健、社會資金比較充裕,以及宏觀調控經驗不斷豐富、企業競爭力明顯提高等等,都決定了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鞏固和保持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二、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會因為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深化而發生逆轉。

    這幾年,儘管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形勢産生了重大影響,但是,本世紀初黨中央作出戰略判斷時所依據的國內外發展趨勢和基本條件並無改變。

    總體而言,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大過挑戰,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利用國外資源、技術和人才,有利於我國企業提升參與國際産業分工層次、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

  三、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央對今年經濟工作提出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這個“穩”,不是不動;這個“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攻堅克難,奮發有為,努力在各項工作上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和新成效。

    重點是抓好“兩穩一擴”:穩定外需、穩定投資、擴大消費。

    擴大居民消費,就必須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為此,需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並且深入研究財産性收入等問題。

    擴大內需的許多具體措施,不但直接影響經濟增長速度,而且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因此,要著力抓好“四個結合”。

    一是把擴內需與調結構更好地結合起來,拓展內需增長新空間。

    二是把擴內需與城鎮化更好地結合起來,培育內需增長新動力。

    三是把發展與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抓住時機儘快在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價格體制、文化體制改革,以及行政審批制度和國有企業改革等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

    四是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結合起來。

  四、堅定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前進

    近期召開的兩個國際會議值得關注。一個是由發達國家主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著名專家和經濟界人士,集中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深刻反思。與會者普遍認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在本質上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另一個是發展中國家主辦的世界社會論壇。參加這次會議的各界人士紛紛提出,國際金融危機反復發作並揮之不去,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中國家應破除對資本主義的迷信,努力尋求新的發展模式。

    分析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表面上源於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大量違約和金融衍生産品泡沫破裂,引發全面信用危機。若從直接起因考察,可説是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不當、虛擬經濟過度擴張、政府監管缺失造成的,是長期負債消費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的結果。而從內在本質分析,則暴露了自由市場經濟的固有弊端,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缺陷,暴露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深層次結構矛盾。

    我國曾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把計劃看成是絕對的,因而束縛了生産力發展。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們看到,市場也不是萬能的,一味自由放任,勢必引起經濟秩序的混亂和社會分配的不公,最終受到懲罰。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重大挑戰面前,我們的發展道路經受了考驗,我們的社會制度展現了優勢,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充分顯示出指導實踐的強大威力。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全黨全國人民堅定信心、團結一致、攻堅克難,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崛起的中國就勢不可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完)

     

熱詞:

  • 國際金融危機
  • 科學發展觀
  • 經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