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何剛:糧價不宜給予太大的價格保護 三方面促進農民增收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8日 1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a53d985bd2d24066a16d7c1bfb19cb38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2年兩會前夕,中國網絡電視臺“中國理想”節目組記者就當前三農問題的熱點採訪了《財經》雜誌執行主編何剛先生,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剛:關於“三農”問題,為什麼增産不增收,糧貴也傷農。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今天雖然城市化的進程,每年兩千萬到三千萬的農民變成城市的常住人口,但是我們仍然有數以億計,全世界最大的農業人口,而且這種狀況在未來的五年甚至十年當中,還會持續地存在。在我們可與其的城市化進程,即使達到70%,仍然有4到5億人口會居住在農村。所以農民的增收和糧食的增産是持續永恒的話題。我們看到的就是在過去幾年裏,確實國家採取了一些保護性的糧食收購價格,事實上我們從絕對數字上看到了農民的收入其實還是有明顯的增長,但增長的不僅僅局限于糧食價格的上升而帶來的收入增長,實際上我們總體來講,中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糧食的增産隨著科技的進步,還有餘地,但是總體的可開拓的餘地已經在變小。另外,總體上來講,我們要看到中國土地的面積,可供耕種的土地面積會不斷地縮小,雖然有紅線保護。所以,從總體上來講,如果農民只是靠糧食的增産和增收來獲得更高收入的話,實際上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糧食價格不僅是中國農業的價格,還有世界的價格,有些品種,玉米、大豆、小麥,如果國內價格過高,進口反而會有一個反差,進口糧食反而會衝擊我們的市場。

  所以我認為對糧食價格不宜過多的給予太大的價格保護,它還是要面對全球市場供需的平衡。對農民來講,如果要增收,其實應該幾個方面著手。第一,除了基本的糧食生産和種植之外,更重要的是發展高附加值的多種農林牧副漁,比如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於一些高端的高附加值的更環保、更綠色的、更有營養的、多樣化的農産品的需求,在飛速地上升,以黑龍江五常為例,作為中國最好的水稻生産基地之一,那邊最好的水稻和大米的價格,已經接近甚至超過最貴的比如説日本大米或者泰國大米。類似這樣的特色農業,高附加值農業,我認為是一些有自然資源優勢的地方可以開展的。再比如説水果,陜西一些山區裏邊有非常好的很綠色的、很天然的優質水果,但是基於一些交通運輸各個方面,沒有更多的走入市場,實際上他們有可能在未來發展成為高附加值的農副産品。

  第二個農民增收,還是要涌入到農業産業化的潮流,這裡既包括了剛才説的這些東西,也包括另外多種農業産業經營的開發,比如在一部分城市周邊已經開始的休閒遊、度假遊,特色農莊,類似這樣的方式,我認為也是農民增收非常好的途徑,比如説我們在成都、北京、上海周邊,大量的農家特色旅遊已經成為農民增收非常重要的補充途徑。

  第三點,我認為就是相當一部分,尤其是中青年農民,他們未來更深入地參與到城市的製造、服務業的機會在不斷地增加,進而他們會逐漸成為向城市轉移的人群。隨著更多的人進城之後,農民總的數量在減少,土地相對集中經營就成為可能。未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會反過來客觀上帶動農民可能增收空間的擴大。但是總體上我們要認識到,在中國今天這個現實的情況之下,由於人口巨大,農村人口的數量比較大,我們希望農民的增收,在短時間內有過於快速的增長,或者依靠財政和政策的補貼獲得快速的增長,我認為也不完全的現實。

  所以一方面政策給予更多的空間和支持,另外一點,我們的農民兄弟,農業産業相關的企業家們,還是應該更多的開動腦筋。總體上我認為中國應該還是講地大物博,農業産業化,或者農副産品商業化的開發,還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高附加值的農副産品和基於農業、農村服務業的發展,我認為是有空間的。

 

熱詞:

  • 何剛
  • 糧價
  • 三農問題
  •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