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崛起的中國勢不可當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06: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段時間,發達國家步履維艱和世界經濟前景黯淡,使得我國經濟備受關注。

  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報告稱,今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並將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這份報告不僅使人聯想到國內有關方面大體相同的預測,還使人聯想到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新變化與新挑戰,聯想到近期兩個重要國際會議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思,進而聯想到中國發展道路及戰略機遇期等若干重要問題。

  一、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開始顯現,面對新的困難和挑戰,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與和平崛起的基本態勢不會逆轉

  新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深層次影響不斷擴大。1月份,我國外貿出口出現了少有的負增長,房地産市場交易平淡,汽車市場銷量大幅下滑,證券市場甚至出現了兩個“開門綠”……

  諸多問題和不利因素疊加,使得不少人對經濟發展前景深感迷茫,甚至信心不足。因此,十分需要對國內外環境及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系統性的全面分析,從中引出正確的判斷。

  回顧剛剛過去的一年,面對世界經濟下滑、通脹水平抬升、國際市場陷入低迷的嚴峻形勢,中央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及時出臺一系列應對措施,廣大企業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大大減少了外需不足造成的不利影響,使我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勢頭:國民經濟增長9.2%,糧食生産實現連續8年增産,工業生産增長13.9%、企業利潤增長25.4%,城鎮居民收入增長14.1%,農村居民收入增長17.9%。在世界經濟增長3%左右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的表現格外突出。

  不僅如此,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格局也在迅速變化。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普遍面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加快。由於各個國家的實力此消彼長,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中國崛起的勢頭更加明顯,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加,國際地位與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隨之上升。

  過去幾年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更沒有改變我國發展與和平崛起的基本態勢。現在需要進一步探究的是,國際金融危機遠未結束,還在持續深化和演變,世界經濟由此將會出現哪些變化?又將給我國經濟帶來哪些新的影響呢?綜合分析,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深化導致國際形勢更為複雜嚴峻,雖然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上升,但總體發展趨勢和一些特點還是比較明朗的:一是主要發達國家經濟不振將會持續較長時間,二是國際市場將陷入持續低迷狀態,三是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融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互聯互接的新形勢下,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深化導致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國際市場低迷和國際競爭加劇,其影響必然通過多渠道傳導給我國經濟,這在今年初的外貿出口方面已有所體現。其中雖有節假日因素,可是一些外貿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了上述影響,其他相關企業和行業亦有連鎖反應。不過,我們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也可以作出判斷,近期我國經濟良好發展勢頭不會由此發生逆轉。

  依據之一,今年外貿出口仍將保持一定增長。我國對發達國家出口的産品多數為生活必需品,無論歐美日經濟如何不振,生活必需品總是不可或缺的,這方面我國産品仍保持相對優勢;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形勢總體良好,我對其出口潛力可觀。

  依據之二,消費需求的拉動力仍然強勁。去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一直比較快,今年預期收入增長不太可能驟然放慢。同時,就業人員持續增加,社會保障水平切實提高,對於提升居民消費信心、增加持久消費具有積極作用;文化産業的大發展,將直接促進居民文化消費數量增加、質量提升、內容充實和形式多樣。這些因素都決定了2012年整體消費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完全有可能超過去年。

  依據之三,投資需求旺盛。中央安排“十二五”時期水利建設投資規模4萬億元,2012年和2013年正是水利建設的高峰期;各類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物流業方興未艾;文化産業正處於大發展時期,這些都需要大量投資,而我國的財力和物力也完全可以支撐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以上分析表明,出口、消費和投資這“三駕馬車”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仍然強勁。同時,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升級蘊藏著巨大的需求潛力,財政收入狀況良好、金融體系運行穩健、社會資金比較充裕,以及宏觀調控經驗不斷豐富、企業競爭力明顯提高等等,都決定了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鞏固和保持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對於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內外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們當然不能忽視,必須積極應對,但也不能為複雜形勢所迷惑,為一時困難所動搖,而應努力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相互聯絡中審時度勢,堅定信心,攻堅克難,開拓前進。

  二、國際金融危機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格局,我們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且機遇大於挑戰

  深入分析還可以作出的判斷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向好趨勢、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會因為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深化而發生逆轉。

  這幾年,儘管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形勢産生了重大影響,但是,本世紀初黨中央作出戰略判斷時所依據的國內外發展趨勢和基本條件並無改變。從國際情況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沒有變;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沒有變;國際大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的局面沒有變。從國內情況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和科技、教育等發展的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不斷推進,將繼續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消費總量大,隨著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國內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的潛力巨大;政治和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深化改革開放將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與潛力。

  總體而言,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大過挑戰,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利用國外資源、技術和人才,有利於我國企業提升參與國際産業分工層次、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我們應當堅持用戰略眼光和全球視野去抓住和用好機遇,善於運用一切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加快形成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三、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穩中求進,攻堅克難,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為了積極應對和把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推動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央對今年經濟工作提出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這個“穩”,不是不動;這個“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攻堅克難,奮發有為,努力在各項工作上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和新成效。

  重點是抓好“兩穩一擴”。一是穩定外需。廣大外貿企業應在穩定歐美日傳統出口市場的同時,深度開拓新興市場;在增加傳統商品出口的同時,擴大高技術、高附加值商品出口。二是穩定投資。要繼續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增長,尤其是鼓勵民間投資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等領域;有序推進“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大項目。所謂“擴”,就是擴大消費。要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把擴大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擴大居民消費,就必須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為此,需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並且深入研究財産性收入等問題。近年來,銀行儲蓄存款負利率、證券市場持續低迷,對居民財産性收入造成一定影響。這種狀況雖有其客觀成因,但相關部門和單位也應從擴大居民消費和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出發積極作出努力。最近,一些商業銀行取消不合理收費就值得肯定。證監會負責人明確提出,藍籌股已顯示罕見投資價值,這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和舉措。股市波動、牛熊轉換是正常運行態勢,有其內在規律。眼下種種跡象表明,經過4年多充分調整,加之重圈錢、輕回報等弊端逐漸克除之後,我國證券市場有望走出低迷,轉向健康發展。

  擴大內需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舉措,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務;它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擴大內需的許多具體措施,不但直接影響經濟增長速度,而且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既要立足當前,突出工作重點,又要著眼長遠,加強統籌協調,並著力抓好“四個結合”。

  一是把擴內需與調結構更好地結合起來,拓展內需增長新空間。服務業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産業,也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我們應將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作為産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採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環境,大力推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科研設計等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大力推動旅遊、健身、養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同時,還應不失時機地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

  二是把擴內需與城鎮化更好地結合起來,培育內需增長新動力。我們講擴大內需,最大的內需在於城鎮化,因此,很有必要將穩步推進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抓緊制定並有序實施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此外,城鎮化形成的剛性需求,必然會帶動房地産業發展。眼下房地産市場低迷,主要是因為前些時候房價上漲過快、過度炒作等“痼疾”所致。從各方面情況看,房地産業不會就此一蹶不振,經過調控的“醫治”,必將走上新的坦途。

  三是把發展與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抓住時機儘快在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價格體制、文化體制改革,以及行政審批制度和國有企業改革等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

  四是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結合起來。為了適應群眾的新期盼和形勢的新要求,應將民生工作放到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將重大民生工程擺在發展工程的優先序列。要切實提高發展的包容性,通過多種渠道促進社會公平、防止兩極分化;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實行更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

  四、應對危機的實踐和成效,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與活力;堅定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實現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也是我們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過程。這次危機對西方國家的思想理論和發展模式産生了巨大衝擊,在危機繼續演變深化之際,我們既要從經濟運行層面展開研究,還要從社會制度層面深入分析。

  近期召開的兩個國際會議值得關注。一個是由發達國家主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著名專家和經濟界人士,集中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深刻反思。與會者普遍認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在本質上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

  另一個是發展中國家主辦的世界社會論壇。參加這次會議的各界人士紛紛提出,國際金融危機反復發作並揮之不去,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中國家應破除對資本主義的迷信,努力尋求新的發展模式。

  兩個重要國際會議同聲針砭現行資本主義制度並非偶然。國際社會逐漸形成的共識表明,發達國家的社會制度受到嚴重質疑,西方模式的發展神話已難自圓其説。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波及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衝擊強度之大,世所罕見。

  這場危機的原因,表面上看源於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大量違約和金融衍生産品泡沫破裂,引發全面信用危機。若從直接起因考察,可説是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不當、虛擬經濟過度擴張、政府監管缺失造成的,是長期負債消費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的結果。

  而從內在本質分析,則暴露了自由市場經濟的固有弊端,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缺陷,暴露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深層次結構矛盾。

  現在,國際金融危機正演變為一次世界經濟的深度衰退,更是進一步反映出以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為主要特徵的新自由主義理論及實踐的危害。

  我國曾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把計劃看成是絕對的,因而束縛了生産力發展。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們看到,市場也不是萬能的,一味自由放任,勢必引起經濟秩序的混亂和社會分配的不公,最終受到懲罰。

  從這場危機中還可以看到,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效,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與活力,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重大挑戰面前,我們的發展道路經受了考驗,我們的社會制度展現了優勢,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充分顯示出指導實踐的強大威力。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全黨全國人民堅定信心、團結一致、攻堅克難,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崛起的中國就勢不可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轉自經濟日報,本報有刪節)

熱詞:

  • 國際金融危機
  • 科學發展觀
  • 生産性服務業
  • 資本主義制度
  • 擴大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