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調查稱香港長者抑鬱風險高 退休前3月是高危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14: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3月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抑鬱症是都市“隱形殺手”,尤以香港長者最首當其衝,有精神科醫生指出,長者受心理、生理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影響,患抑鬱症的風險較一般人為高,退休後首3個月更是罹患此症的高峰期;一名長者更因作為精神寄託的兒子離港公幹而情緒低落,最終患上抑鬱。

    他又引述一項研究指出,香港多達30%長者有抑鬱症狀,呼籲市民多注意身邊長者的情緒行為,及早識別及接受診治。

    精神科專科醫生趙少寧指出,長期疾病是其中一個導致抑鬱症的原因,加上長者面對喪偶、親友相繼離世、退休後失去工作帶來的滿足感或出現經濟壓力等,均會增加患抑鬱症的機會,患者不論在心理、生理及社交上,均會構成嚴重影響。他又表示,剛退休不久的長者,可能因為失去寄託而患有抑鬱,約25%患者便屬該類個案。

    他指出,突然出現緊張、憂慮、失去自信、對所有事情提不起勁,甚至有自殺念頭,便可能已患抑鬱症,“有些長者想尋死卻沒有勇氣,會採取一些被動方式,如刻意走在馬路邊,期望被車撞死。”他表示,香港平均每10萬名長者中,便有30人曾自殺,是青少年的10倍。他又指出,如長者認知能力衰退亦可能是抑鬱症徵兆,但與腦退化症不同的是,抑鬱症患者會隨著情緒轉差忘記事物。此外,抑鬱症亦會引發其它疾病,每名精神病患者平均有3.42種其它疾病。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鐘鎮邦指出,患有愈多慢性疾病的長者,出現抑鬱的機會亦較高,“數據顯示,30%中風患者、40%至50%柏金遜症及癌症患者,均同時患有抑鬱症。”他指出,部分家屬即使察覺長者情緒有問題,多誤以為是年紀大或他們的性格所致而沒有理會,慢慢令病情惡化。

    鐘鎮邦引述,一名70歲的陳太本身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及關節等毛病,每天至少服用5種藥物,由於早年喪偶,加上性格內向,最近其任職律師的兒子被派往外地公幹半年,她與媳婦關係一般,引致情緒低落,拒絕進食及不願下床,身體日差,最終病倒送院急救,並確診抑鬱症,要轉介至精神科接受治療。鐘鎮邦指出,醫生為她處方藥物及作心理治療,2周後情緒問題大為改善,如今兒媳即使工作再忙,亦經常致電慰問,令她的情況進一步好轉。

熱詞:

  • 香港長者
  • 抑鬱
  • 退休
  • 高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