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環保局前副局長:空氣質量不是監測出來的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05: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杜少中步行上班。蔡代徵攝

  “麥霸八年功過已成昨日,環保無涯努力仍無竟期。感謝公眾、媒體多年理解支持,也為今年以來接電話不及時,回應採訪不積極向‘受害者’表示歉意。送幾張老照片權當賠罪紀念哈。”2月10日,曾經入選“全國十大公務人員微博”的“巴松狼王”杜少中,卸任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和新聞發言人。當晚10點31分,杜少中發了一條微博,引來無數圍觀。

  近日,杜少中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對8年新聞發言人生涯做了一個梳理和總結。

  從奧運空氣到PM2.5

  杜少中是北京市首批局級新聞發言人之一,在任八年,時間最長。他經歷了北京奧運會“舌戰群媒”,以及去年直面公眾對PM2.5的關注。

  2000年,47歲的杜少中從北京市政府信訪辦調任環保局,2003年任環保局副局長,並開始分管宣傳教育工作。當年,北京市推行政務公開,首次設立局級新聞發言人,杜少中以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的身份正式亮相。

  杜少中擔任環保局新聞發言人這幾年,遇到兩次大的危機。第一次危機是2008年及之前的日子,奧運會之前,許多國際組織和外國媒體都懷疑,北京的空氣質量是否能保證奧運會正常進行。在申辦、籌辦和舉辦奧運會的過程中,杜少中也不斷接受各路記者,特別是境外記者對北京空氣質量的輪番“轟炸”。

  從奧運會8月8日開幕到結束的17天裏,北京的空氣質量受到了國內外的認可和讚揚,整個奧運會期間,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57微克/立方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在奧運會開幕前,杜少中向媒體表示:“我們對奧運期間空氣質量達標充滿信心。”奧運會期間,杜少中參加多場新聞發佈會,幾乎所有境外記者都會把問題提給他。而杜少中自信從容、通俗詼諧的回應,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1年11月,因為PM2.5事件,杜少中再次成為公眾焦點。那段時間,北京一連幾天被霧霾籠罩,美國駐華使館的監測站顯示北京空氣污染已達“危險”水平,但北京市環保局同期的數據顯示,當日北京的空氣污染水平為“三級輕微污染”。公眾將目光投到了美國駐華使館每隔1小時更新的PM2.5數據上,而目前國內通行的做法是對PM10可吸入性顆粒的監測與公佈。

  “為什麼我們不監測PM2.5的顆粒物?”“為什麼我們的數據與美國大使館公佈的相差幾倍?我們到底該相信誰?”質疑的聲音在市民中蔓延。作為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杜少中儘管作出許多解釋,但一直無法像4年前談奧運會天氣那樣令人信服。

  杜少中向記者坦言,這次PM2.5事件確實讓他感到一些壓力,是他擔任新聞發言人以來遇到的“第二個奧運會”。“奧運會之前,我就回答PM2.5,回答空氣質量。不同的是,奧運會是回答給外國人,現在是回答給中國人。回答給外國人,我把道理講清楚了,外國人就走了;家裏人,躲著肯定不行,你給他的回答説服不了他,也不行。”

  “PM2.5”一夜走紅,從一個環保專業名詞發展為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熱詞,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對此,杜少中總結道:“空氣質量不盡如人意是根本原因,我們公佈的環境信息不方便公眾查詢和理解是直接因素,多方關注甚至炒作是助推器。”

  對於這場危機,杜少中認為,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努力改善環境質量。

  儘管有壓力,也受到一些指責,但杜少中覺得,環保受到關注是好事。“過去幾年我最頭疼的事,是沒人關注空氣質量。我們這些做環境宣傳的,總是期待大家關注。”

  杜少中認為,每一次有關環境問題的討論,每一個“環境危機”,都毫無例外地推動了環境質量的改善,提高了公眾的環境意識。奧運會把公眾對環境質量改善的期盼提到了空前的程度,而目前公眾參與的這場關於PM2.5與PM10的討論,“不管它的起因如何、中途經歷了什麼,它的積極作用最終肯定是推動環境質量改善和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這種討論客觀上推動了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

  “空氣質量不是監測出來的,而是減排治理出來的”

  “實際上,如果從工作角度看,環境質量不是監測出來的,是減排、治理出來的。群眾不關心你監測什麼,而是關心你環境質量能不能更好一點。”杜少中認為,“神馬都是浮雲,減排才是硬道理”。

  “為什麼北京的空氣質量讓大家不滿意,感覺空氣不好?主要原因就是PM10還未達標,年均值超過國家標準的20%。現在PM10還沒有達標,應該等PM10達標後,再去監測PM2.5。”杜少中説,“就像家門前打掃衛生,先應該將大石頭搬走再掃地,治理顆粒物也是一樣,應該先從大顆粒物開始向小顆粒物轉變。只要增加了污染物的監測,難度就會加大,合格率就會降低,因此,説到底還是應該減排。”

  杜少中告訴記者,這些年北京的空氣質量是在逐步提高的。“有人説,奧運會以後北京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

  杜少中首先解釋説,“奧運年”和“奧運期間”是兩個概念,“如果要我們現在每天都跟奧運期間那17天一樣,現在做不到。因為奧運期間我們採取的措施是超常措施,那時污染減排的力度,整個城市的污染物減少了50%以上。”杜少中説,但是跟奧運年比,北京現在的空氣質量沒有滑坡,而且穩中有升。

  杜少中向記者介紹,1998年空氣質量達到一二級標準的天數只有100天,佔27.4%,到2011年,達標天是286天,佔到78.4%。所以,總的來説,我們的空氣質量是在逐步改善的。再進一步分析,1998年到2008年進步比較快,2008年到現在進步比較慢,“上升比較緩了,因為上坡越高越難爬,但絕對沒有説不如2008年,或者還不如以前,那是不對的。”

  但杜少中也坦言,從根本上説,我們目前的空氣質量還不盡如人意,如北京的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濃度從來沒有達到過國家標準。2011年最好,仍超標14%左右。21.4%達不到二級標準天,再加上二級天中接近三級的天,“一年中近百天看上去就不行,公眾的感覺也就可想而知了”。

  杜少中告訴記者,大氣污染包括四個主要方面,煤、車、工地、工廠,以北京為例,我們必須繼續加大對2500~3000噸燃煤、500萬輛機動車、1億平方米以上施工工地和道路揚塵、工業各種排放污染的防治,還有2000萬人口的其他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活動。

  杜少中是一個務實的人。他説,“環境質量改善不是監測出來的,而是污染物減排治理出來的”。還是要在減少燃煤、機動車尾氣、工地揚塵和工業排放等方面繼續加大力度。不減少污染物排放,就不會降低空氣中PM10和PM2.5的濃度,空氣質量改善也是不可能的。

  他認為,“環境保護不能犯急性病,不能今天下一個目標,第二天馬上就達到”。他在2012年1月14日的微博上寫道:“居住得溫暖,但要少用煤;出行得方便,但要少開車;住房得寬綽,但要少施工;消費得增長,但要少生産。發展得快點,但要節約資源。環保就是在矛盾中前行。北京規模已經不小了,但還在擴大;北京人也不少了,但還有多少人在來北京的路上,北京的環保就是在尖銳的矛盾中前行。本言論毀譽全收,褒貶不拒。”

  一鍋半生不熟的飯

  作為新聞發言人,杜少中感到,這些年北京污染減排力度效果明顯,公眾環境意識不斷提高。

  他是一名官員,組織開展環保舉報活動、發動市民監督環境污染;他更是一位行者,大力倡導“為了首都多一個藍天,我們每月少開一天車”。“少開一天車”是一種綠色出行方式,它是為了減少污染,也是為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而車友們的積極響應,也是對杜少中最強有力的擁護與支持。目前,加入該活動的車友會組織已達400多個,大學生環保社團、民間環保組織、新聞媒體等近百個。

  杜少中本人也是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志願者,作為一名局級幹部,他堅持每個月最少有兩天步行上班,還經常騎車上下班,引起社會關注,並當選“2006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這個習慣他一直堅持著,為環境作貢獻已經成為杜少中的生活態度。卸任後,杜少中説,他現在有了更多時間踐行“少開一天車”的理念,“以後公務活動會少一些,就會更加要求自己少開車,多坐公交,多坐地鐵,多騎車。”

  杜少中還組織開展了“環保有獎舉報”活動,發動全市市民監督工地揚塵、汽車尾氣污染、煙囪冒黑煙等環境污染行為,有力地促進了環保執法。

  杜少中是最早開通微博的北京市委辦局新聞發言人之一。2011年5月27日,有市民通過杜少中的微博舉報小區的空氣污染問題。雖然接到投訴時杜少中正出差在外,但還是立即在微博上給予回應,與投訴人取得聯絡,並通知環保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開展調查。北京市環保局迅速查明了污染源,要求多家污染廠家限期整治。當年6月28日,市環保局通報稱,2013年之前,小區附近的通州區污物處理站將搬遷,而最大的異味來源東方化工廠也將於2015年搬遷。這是北京市首次處理微博舉報的環保污染問題。

  這些年,杜少中認為自己付出很多,收穫也很多。“在這個世界上,環保就像一鍋正在製作的米飯,鍋已經很熱了,但飯還遠沒有熟。有心幹環保的,不管你是聯合國官員還是哪個國家哪個地方的官員,甚至是一名環保志願者,你都得面對這鍋半生不熟的飯。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不然就別幹!當代環保人就是這樣的人,除非你骨子裏就不是。”杜少中在微博上這樣寫道。

熱詞:

  • 杜少中
  • 環保局副局長
  • 公眾環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