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公款送禮:拜年恭賀變“公賀”“原則上”不原則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0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公家送禮發“福利

    鄰居小唐夫婦都在某鄉政府機關工作。今年春節前,為了感謝我們經常為他們照顧孩子,小唐夫婦送來了花生油、牛肉和酒,還有一件高檔羊毛衫。這麼貴重的禮物,我們實在不敢接受,極力推辭。相持了好久,小唐道出了“真情”:“這些東西都是政府機關送的,又不是花錢買的。再説我們離老家遠,用不了就壞了,客氣啥呢!”

    他愛人把我愛人拉到一邊,開導説:“嫂子,不瞞您説,自從公務員實行‘節日補貼’後,不準發福利。但每逢重大節日,政府機關之間都互相送禮,並且都是商量好的,你送吃的,我送穿的,他送花的,人人有份。但本單位不能發本單位買的東西,以免違反規定。其實,這都屬於正常的工作關係,友好合作,禮尚往來,不足為怪。”話説到這份上,我們也就毫不客氣地收下了禮物。怪不得人人都想當公務員,原來政府機關有如此誘人的“潛規則”。(山東淄博市臨淄區 邊增進)

    拜年恭賀變“公賀”

    春節前後,各單位禮尚往來、互致祝福,無可厚非。然而,這期間,一些單位和個人趁過年請客送禮搞“感情投資”:各種名目的團拜會、“鴻門宴”排滿了高檔酒店的各個檔期。

    值得一提的是,少數人打著為了單位辦事方便的旗號,想方設法用公款相互請吃。下級到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家中走訪拜年,給領導孩子送“壓歲錢”,贈送高檔禮品、有價證券、購物卡等,表面看是恭賀新禧,實質是“公賀新禧”。一些領導幹部也心知肚明,心安理得地笑納下級“公賀”的錢物。

    “公賀”新禧的目的,無非就是想在以後能得到相應的關照。比如,正常申報的項目能順利得到審批,依法申請的經費能及時得到撥付,還有就是為自己的升遷之路鋪平道路。這種變了味的“年禮”,既違反了紀律,又損害了領導幹部形象,還助長了不良風氣。如此“禮尚往來”,不僅“拜”壞了黨群幹群關係,還引起了廣大群眾的不滿。 (湖北武漢市盤龍城 王 濤)

    漂白禮金進腰包

    某單位與地方幾乎沒有什麼業務往來,人事權也不在地方,與地方平行的單位更是老死不相往來。幾年前,上級派來一名“會來事”的“頭兒”,春節前突然讓後勤準備幾十份禮金,分別是上級單位領導每份5000元,地方單位領導正職3000元,副職2000元……如此一來,每年春節僅禮金一項,單位就要花掉數十萬元,還美其名曰“擁政愛民”的需要。據了解,每年這筆錢真正送到貧困人家的,僅有一二戶而已,且每戶不超過400元。如此先例一開,此風就蔓延下來,單位現在每年都例行公事,用這種方法來送禮。

    對內“開源節流”,對外“廣施禮金”。有人説,這領導是不是腦子進水啦?憑什麼把自家的錢送給別人花。後來經人點撥才恍然大悟:送出去的是公家的禮金,收回來的卻是自家的“紅包”。如果每年將幾十萬的禮金全部變為己有,再強勢的單位領導也無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覺”,最起碼會計也會掌握情況。以“禮”的形式送出去,每份2000元、3000元,做賬目的時候又是公對公,查賬也沒事。花樣一變,單位正常對外交往費用幾十萬元出去了,名正言順,會計自不必説了,所有幹部職工也無話可説。即便是審計單位來查賬目,用於相互慰問的禮金,也成了最好的説辭。(江蘇儀徵市 登月村人)

    “籠統發票”有名堂

    由於工作關係,筆者經常接觸到很多單位的財務收支狀況。不少單位“禮品”開支在總支出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在支出科目裏,不少原始發票所開的品名籠統地稱為“禮品”、“食品”、“辦公用品”等,至於購買了哪些禮品,禮品的用途、去向等沒有註明。

    出現這類比較“含蓄”的發票,原因有三:一是不便説出其中的詳情,給受用的具體單位、部門或個人留點情面,以防給該單位日後的工作帶來不便;二是不願意説出其中的原因,以防止給本單位的工作帶來被動;三是不敢説出其中的緣由,害怕得罪了有關人員,對本單位或自己的發展升遷有影響。

    在審計時,有財會人員坦言,單位買的一些禮品、辦公用品主要用於送禮,包括上級領導、友鄰單位、業務往來對象、檢查組人員。雖然在賬面上沒有註明禮品的來龍去脈,但他們心裏有本“備忘錄”,一一記下了禮品的用途、去向。

    一些禮品商店為了經營收益,凡購買的物品均可以出具“禮品”、“食品”發票,且品名、數量甚至金額等,均能滿足顧客的要求。更有甚者,會將發票撕給顧客,讓顧客隨意去填。有的商家主動熱情提供“變通”,以達到商家與顧客的“雙贏”。

    出現“籠統品名”發票,看似小事,實質上是為公款送禮披上合法外衣,以掩人耳目。 (江蘇南京市 方 敏)

    “禮部侍郎”有“真經”

    表舅是鄉鎮機關事務辦公室主任,專門負責後勤保障工作。他常稱自己隸屬“公關部”,替領導掌管著迎來送往、送禮接待等方面的事宜。

    雖然已經50多歲,表舅依然是鄉鎮領導最愛的“幹將”。鄉里人説,主要因為表舅頭腦靈活、處事圓滑、很會來事、善於應酬,會給領導當參謀,尤其在替領導給上級送禮的事情上,那可是八面玲瓏遊刃有餘,統統擺平。私下裏,知情者都把表舅稱為鄉鎮公款送禮的“禮部侍郎”。

    説起公款送禮之道,表舅滿腦子都是“真經”,渾身都有妙招。用他的話説,沒有送不到的禮,沒有讓人不滿意的時候。他説投其所好是送禮的根本。表舅送禮時十分“善解人意”,很會“把脈”,所送禮品都恰到好處。為了便於送禮和採購禮品,更為了能暗中乾凈利落地替領導把“真禮”送到,表舅下足了功夫。他對上級領導的心理進行揣測,對其生活行蹤全面把握,包括某些領導的個性、喜好、車號、內部電話、家庭住址、幾處房子、司機是誰、有何親朋、何等胃口等相關情況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每逢過節,表舅都忙得焦頭爛額,這也是他最能施展“才華”的時候。因為這“一技之長”,表舅總能為領導分憂解難,替領導抵擋了很多棘手之事。表舅所在的鄉鎮不僅連年被評為先進單位,而且有些領導還提拔重用。表舅自豪地告訴我,鋻於他的才幹,他一時半會兒內退不了。(山東濟南市長清區 馬洪利)

    禮賬“混入”工程款

    朋友是山東德州農村的一個包工頭。過去,本村的一些工程都承包給了當時村支書的侄子。2008年春天,村支書因為經濟問題被上級免職了。新任村支書為避嫌疑,將村裏的工程交給沒有親戚關係的這位朋友做。年底,朋友被通知到村委會結賬。

    村支書當著主任、會計等村幹部的面拿出一摞單據,對朋友説:這些都是村裏吃飯、送禮花費的,鎮財政所審查嚴格報不了賬。可是為村裏辦事,總不能我們幾個掏錢呀。商量之後認為,這筆款只有加到工程裏了。朋友聽了一驚,但知道已經沒有迴旋的餘地:不答應的話,別説今後村裏的工程接不到,就是眼下結賬恐怕也麻煩。只好按照村支書的意思,將工程款和那摞單據加在一起,出具了收據。村支書當場將那摞單據燒掉,結清了朋友應得的工程款。此後,村裏每年的工程都交給朋友做,修橋補路、學校擴建、村辦公室翻修等等。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公款開銷也就“順便”隨著工程出賬報銷了。

    農村實行村級財務鄉鎮代管制度,本是為了遏制財務管理混亂現象。然而,農村財務中佔比很大的吃喝送禮款,依然混過審查關報銷下賬;各村幹部之間“禮尚往來”,張村送李村,李村送王村,你來我往依然皆大歡喜。這位朋友的經歷讓我明白了:吃喝請送不允許公款報銷,那麼就讓你看不到吃喝請送的影子;公款裝進個人腰包是貪污犯罪,而通過一送一收的流轉就變得名正言順。村級財務鄉鎮代管監督制度的優越性,難道就“優越”在賬面上嗎?(山東濟南市 段玉文)

    小車司機的感嘆

    朋友小王給領導開小車,惹得大家“羨慕嫉妒恨”:直接為領導服務,辦起事來也容易得多。説起現在盛行的公款送禮,小王感慨良多。

    十年前,給領導送禮或各單位領導之間相互用公款送禮都還遮遮掩掩,費盡心機。那時不敢正大光明把禮品送到家裏,更不敢送到領導辦公室。送禮也不讓駕駛員自己去送,因為上級領導怕走漏風聲。得知自己的領導要去送禮,駕駛員一般要提前打探各種信息。送禮那天晚上,還得早早“潛伏”在上級領導家附近。尤其在春節期間,送禮常常要連續奮戰好幾晚。在那個年頭,送禮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兒。

    現如今,給領導送禮就沒那麼難了。送禮者毫無顧忌,收禮者也心安理得。送禮不再局限于節日:領導來視察來開會可以送,單位搞活動搞慶典可以送,逢重大節日或紀念日也可以送,向領導求助時必須送……禮品也大不相同:過去,禮品是扎眼的大包小包;現在,各種購物卡、禮品券層出不窮。卡和券薄薄一張,卻有“厚厚”的“內存”,功能龐大,想買啥就買啥。

    不僅如此,現在送禮方式也高效許多。以往單位領導親自去送,現在駕駛員就行,駕駛員也往往能分上“一杯羹”。因為花的是公家的錢,還能辦自己的事情。(上海市嘉定區 杜一鳴)

    對上對下差別大

    大學同學小周,畢業後懷著報效家鄉的熱情,毅然選擇回到村裏的貧困小學教書。然而一年後,他心灰意冷地離開了。

    原來,在這所貧困小學,教師一節課時費補助2元,假期值班一天補助5元,教師出差補助伙食費每天8元,學校按規定應給教職工配繳的醫療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從不配繳。當教師要求提高福利待遇時,校長總是哭窮,説學校生源少,公用經費不足。

    窮是現實,但在招待送禮方面,學校卻絲毫不“窮”。有一次,全縣舉行四年級語文基礎知識競賽,縣教育局派了4名領導幹部來校監考。迎接他們時,學校為每人準備了800元的“辛苦費”;午飯在鄉鎮最好的酒店解決,一份土雞湯單價280元,總計消費1300余元;領導臨走時,校長還為每人準備了土雞鴨、山貨等特産。小周説,因為全程參與,他對這次普通接待的花費一清二楚。僅這一次,這所貧困小學就耗資近萬元,更別説迎接檢查等更高規格的活動。

    對領導和對下屬,校長的做法真是天壤之別。如此慷公家之慨,拉近的是校長個人與上級領導的感情,涼的是小周等一批骨幹老師的心啊! (江西石城縣 黃 蓉)

    “原則上”不原則

    上級領導來了,如何招待?“原則上按標準”;節日就要到了,怎麼向上級領導機關表示?“原則上不送禮”……

    “原則上”一詞其實早就已經成了違反原則、變相“同意”或“默許”的潛臺詞,聽這潛臺詞的人心裏都明白:所謂“原則上”實際就是“不原則”,就是要“靈活”。“原則上”已經演變為公款送禮的“馬甲”。

    聽到領導“原則上”的指示,機關辦事人員就“心有靈犀一點通”,知道怎麼“靈活”了。於是,不該辦的事,辦妥了,不該花的錢,花光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單位超標準接待,公款送禮等行為可以大張旗鼓地暢行于光天化日之下,大都是在領導作了“原則上”的指示後發生的。若沒有這種“不原則”的指示,公款接待、公款送禮怎能如此明目張膽、如此肆無忌憚?(福建龍岩中級法院 陳立烽)

熱詞:

  • 公款送禮
  • 拜年
  • 恭賀
  • 公賀
  • 原則
  • 不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