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全球船舶擁有量排名:香港擁712艘船位居第八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12: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向來是衡量強弱的指標,香港在全球十大船舶擁有國家與地區排名榜中,去年排第八位,報712艘船,3718.3萬載重噸。而香港旗船籍載重噸佔總數的64.8%,外國籍船佔35.2%。其載重噸位佔世界載重噸總數的3%,而排第一位的仍然是希臘,擁有3213艘船,2.02388億載重噸。


  香港航運發展局每季度發表一份香港航運業統計摘要,而最新一期是截至2011年12月,摘要主要從船舶註冊、船種類、船保險、船公司經營、收入和就業等大方面公佈統計數字。

  摘要公佈的十大船舶擁有國家與地區的數據是來自聯合國2011年海運回顧報告,在截至去年1月1日時,能進入十大排名榜,還有排第4位的中國大陸,擁有3651艘船,1.0797億載重噸,佔世界總載重噸位的8.6%,而外籍船載重噸位佔總數的57.2%。

  此外,中國台灣亦排名第十位,有662艘船,3296萬載重噸,佔世界總載重噸位的2.6%,而方便旗船載重噸位佔總量高達87.6%。

  去年全球十大船舶擁有國家與地區總船舶是38847艘,12.5億載重噸,外籍船載重噸位佔總數的68.1%,顯示上述國家與地區的船舶在挂旗選擇上,仍然是一個大問題。例如排第二位的日本,在擁有3795艘船中,外籍船載重噸佔其總量的百分比高達90.4%,顯示日本船挂方便旗載重噸位有一面倒之嫌。而德國、中國台灣亦高達八成以上。

  另外,經常被報道的海事處下屬香港船舶註冊的數字顯示,至2011年年底,船隻數目是1952艘,共6833.3萬載重噸,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12.5%和20.9%。回顧過去十年,香港旗註冊的各種船舶一直是處於穩定上升,年平均升幅分別是11.64%和17.6%。香港旗船註冊受船東接受和歡迎,歸咎於船東界和政府通力合作,制定適時、具有遠見的政策和鮮明可行的措施有關。

  在各類港註冊船舶中,散貨船居首位,報826艘,總噸位3372.9噸。貨櫃船排第二位,報290艘,1261.5萬總噸。普通貨船有212艘,269.3總噸,這類船大部分是在港口作業的貨躉或小型船隻。

  在液化船方面,在截至去年底為止,油輪最多,報186艘,1030.3萬總噸。化學品船居次,有142艘,248.3萬總噸。不可忽視的液化氣船近年在港註冊有上升的趨勢,去年共30艘,97.3萬總噸。所有液體船共366艘,1395.2萬總噸。

  在由保險業監理處提供在香港獲授權承保船舶保險公司數目統計中,去年本地保險公司有55家,海外來港的保險公司有37家,合共92家。這十年來,船舶保險公司總量一直在下跌,由2002年時的118家,跌至去年的92家,少了26家。其中一個很大原因是競爭和經營理唸有一定關係,例如瑞士再保險經受不住新加坡政府的各種優惠政策的利誘,把其亞洲區總部由香港搬去新加坡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種在航運中心大旗幟要成立區域總部的營運理念,一直未受到特區政府的應有重視與對待,輕易地讓鄰近地區搶走,在政策上埋下一個讓人有爭議的伏線。

  保監處在提供航運發展局的船舶承保業績數字是滯後的,在去年頭三季度,獲授權的保險公司毛保費合共是14.298億元、凈保費是9.712億元,已償付申索毛額是6.92億元,已償付申索凈額是4.843億元,已承付申索凈額是6.272億元,而承保利潤則錄得虧損71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2010年起追溯過去7年,香港船舶的保險業績有4年是虧損的,即是去年前三季度仍然虧損7100萬元。船舶保險業總的形勢是沉淪,營運情況是乏善足陳,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極不相稱。

  香港航運業統計摘要報告另一項鮮為知道的是對航運業營運、就業、收入統計數字。在截至2010年的最新數字顯示,船務代理、管理人和海外船公司駐港辦事處共245家,就業人數7653人,分別比上年同期跌1.6%和1.4%。其中遠洋船船東及營運商有135家,共4461人,分別比上年同期升29.8%和18%,足見外資船公司來港經營的興趣和攬貨賺錢的目的,仍然是興致勃勃。

  往來香港至珠三角港口的船東或航商經營者在2010年統計到共76家,共2024人,分別比上年同期升5.6%和10.7%,顯見香港與珠三角地區航運市場盛久不衰和穩步發展。

  船舶經紀機構有50家共285人。而海事保險公司有95家,但無法統計準確人數。

  在業務收益和其他收入項目下,船代及管理人和外資船公司在2010年報59.75億元,升14.8%。遠洋船船東及營運者收入是937.27億元,高升35%,與09年時跌34%,兩年間的收入表現是大起大落,反映國際航運市場在國際經濟環境轉變過程的一個特殊情況,這種大賺、大虧明顯反差完全可以在十大班輪公司的過去兩年的上市年報中,充分反映出來。另一點説明遠洋船公司之所以在港增開公司、加聘人手,是他們相信在港開辦航運業賺錢能力可觀,其中一個很大原因與寬鬆的營商環境和低稅有關。

  香港與珠三角港口的船東和營運者收入亦不俗,報69.89億元,同比升19%。船舶經紀的收入是8.02億元,同比升15.2%,與09年6.96億元收入,同比跌34.2%,已充分反映09、10年兩年盛衰環境與好壞。

  此外,摘要還特別引出航運業組別的增值,在截至2010年,船代管理人和外資船公司增值額38.14億元,同比升16%,人均增值是50萬元,同比升17.6%。遠洋船船東及營運者增值額是144.48億元,同比增幅持平,人均增值額是324萬元,同比持平。而香港至珠三角港口的航商及營運者增值額9.83億元,狂升128.2%,人均增值額49萬元,升106.2%,船舶經紀增值4.81億元,升3.1%,人均增值額169萬元,跌22.9%。

熱詞:

  • 全球
  • 船舶
  • 擁有量
  • 排名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