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記工程院院士葛寶豐:生命燦爛有絕色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04: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耄耋之年的葛寶豐院士每天堅持到辦公室上班,翻閱資料,研究專業知識。 

  新華社發

  2月10日,大西北寒冷依舊。

  在一片紛紛颺颺的大雪中,蘭州軍區總醫院裏一片繁忙。匆忙的醫患人流中,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引得大家一片問候——93歲高齡的工程院院士、蘭州軍區總醫院骨科中心主任葛寶豐,六十五年如一日地來醫院上班了。如同往常一樣,先拿起放大鏡,看一下中外醫學雜誌,然後,走向手術室……

  65年來,葛寶豐在大西北軍營接診手術超過10萬例,創造了接活連體熱缺血36小時斷肢再植的世界紀錄,完成了世界第十二例十指斷指再植手術,有6項科研成果屬國內首創,4項科研成果屬世界獨創。

  人生百年,生命燦爛有絕色。信仰不老,醫道精深終報國。

  93歲依然救死扶傷

  2010年3月,92歲的葛老因急性腰扭傷,疼痛難忍,住進了保健科。

  就在傷病好轉的過程中,玉樹發生了大地震。38歲的藏族同胞斯塔因16處骨折和嚴重的全身擠壓傷綜合徵被空軍運輸機緊急轉運至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當時斯塔已陷入昏迷狀態,生命垂危,是此次玉樹地震中傷情最嚴重、情況最緊急傷員。

  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葛老躺不住了:“誰也不要勸阻我,我要去治病人!”

  當身穿白大褂的他來到重症監護病房後,立即組織16名專家連夜對斯塔進行緊急會診,並組成“搶救斯塔專病組”, 24小時對斯塔進行治療和陪護。

  經過8個多小時的連續搶救,斯塔的生命體徵終於恢復了。而葛寶豐在這8個多小時裏幾乎一眼未合!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護士們看著睡著了的葛老,都不忍叫醒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為他輕輕掩上房門。

  葛寶豐常説:“病人以生死相托,這是多麼大的信任!我們醫生要將責任看的比千鈞更重!”信任與責任,將醫患、軍民之間的感情緊緊相係。

  1987年,7歲的潘園園不幸遭遇車禍,導致嚴重骨盆骨折和股動靜脈的大面積損傷,在多家醫院拒收的情況下,缺血38小時已深度昏迷的小園園被送往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骨科中心。

  由於缺血時間長,術後很可能引起組織壞死、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風險極大。

  經過精心準備,當時已年近70歲的他用手中的手術刀與死神展開了較量!

  手術室的燈整整亮了9個小時,護士一次又一次為葛老擦去額頭上細密的汗珠,血管一根又一根的被縫合……手術取得了巨大成功!

  術後,喜極而泣的母親撲通一聲跪在了葛寶豐面前:“醫生,是你救了我女兒的命啊!我不知道怎麼報答你,就讓我給你磕個頭吧!”

  葛寶豐忙扶住她:“園園能康復,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了!”

  隨後,他一直坐在小園園床旁的木凳上,靜靜地觀察著園園的生命體徵和傷口的情況,一眼未合。護士勸他去休息一會,他卻説:“現在是她術後最危險的時候,我怎麼睡得著?”

  這樣的事已不是第一次發生在他的身上。究竟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是在病人床旁的小凳上度過的,葛老自己也記不清了。

  1993年,青海農民王偉領著母親來醫院看病,精心檢查後,老人確診為股骨頭壞死。

  葛寶豐與科室人員反復研究治療方案,決定為她實施骨關節融合保守治療,放棄關節置換,這樣既保證了治療效果,又節約了手術費用。

  可是王偉為盡孝心,決定賣掉房屋,請葛寶豐為母親做股骨頭置換術。但葛寶豐堅決不同意,他説:“你母親的情況置換關節毫無益處,只能是白花錢,聽我的,一定要保守治療。”

  王偉急了:“是不是因為我沒有錢,不想給我媽媽做手術啊?”

  葛寶豐耐心地解釋:“放心吧,我會把你母親的病當作我自己的病來治!”

  結果,王偉母子以最少的錢,獲得了最大的治療效果。王偉感念葛寶豐,非要給葛老送500元錢的禮。葛寶豐堅定拒絕了:“廉潔是醫生的本分。貪財圖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當醫生。”

  65載創新活力不竭

  葛寶豐的一生,是迸發著創新激情的一生。

  從醫60多年來,他診治病人17萬餘人次,治愈率達到98.6%,傷殘率降低至0.1%。憑的是什麼?創新!

  在1950年時,他就率先開展帶血管循環骨移植。1951年,在國內探索開展淋巴管外科研究。1965年,他指導學生接活冷缺血54小時斷掌和59小時斷指,創造了接活連體熱缺血36小時下肢再植的世界紀錄,成為新中國成立60年來最重要的60項醫學成果之一;1997年,成功完成的十指斷指再植手術,成為亞洲骨科領域第一例成功手術病例,轟動世界……

  臨床粉碎性骨折碎片難以復位和保持固定是一項困擾世界的百年難題。自他立志要攻克這一難關後,經過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不眠不休的反復研究,終於發明了內固定半環式梯形加壓鋼板,大大提高了粉碎性骨折的治愈率,1998年該成果獲國家發明三等獎;他採用自發生機制、骨牽引、內外固定的方法治療四肢、脊柱和骨盆骨折病人,有效地促進了骨癒合、修復骨缺損,形成了西北骨外科一套獨具特色的技術體系。

  為探索高原病防治技術,葛寶豐一身戎裝,在西部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的高原邊防留下了常年奔波的身影。“十五”期間,針對官兵訓練時骨創傷比較多的實際,80多歲高齡的他親自到基層部隊,向戰士宣講“預防訓練傷”問題,利用5年時間,研製出治療部隊訓練傷的特效藥物高肟甲素霜。

  葛寶豐堅持每年隨醫療隊到一線為官兵服務,收集疾病防治的第一手資料,調查部隊駐海拔500、1500和3000米官兵的骨密度值和骨代謝指標,跟蹤研究緊急進駐高原部隊官兵體內骨吸收指標的變化情況,首次發現了高原環境對官兵骨代謝和骨骼健康的影響及其規律,完成了全軍重大科研課題“西北高寒高原地區軍民骨質疏鬆症的研究”。

  最近,葛寶豐領導開展的骨質疏鬆的防治研究也已經顯現成果。在黃酮類化合物抗骨質疏鬆和電磁場防治骨質疏鬆等研究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蘭州軍區總醫院院長尹強是從這所醫院的普通醫生成長為醫院領導的,他告訴記者:“葛老始終將目光聚焦在人民需要的課題上。”

  很長一段時間裏,西北地區沒有醫院專門開設骨醫學科,骨醫學科的理論基礎和醫療技術更是滯後。葛寶豐在醫療臨床實踐中大膽探索,潛心研究,建立了西北骨醫學科完整的理論體系,也夯實了他成為大西北骨科專業的開拓者、軍隊骨科專業的重要奠基人的基石。

  葛寶豐先後編著了《實用骨科學》、《創傷外科學》、《矯形外科學》等多部世界公認的權威論著,發表論文近500篇,獲得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科研獎勵20項,被國際著名骨科專家雷普譽為“古絲綢路上的‘醫學大樹’”。

  一輩子育才桃李滿園

  1981年8月,第一屆全軍骨科學術交流會在蘭州舉行,葛寶豐作為大會的主持人之一,把8個具有學術價值的題目全部分給科裏年輕同志,親手把他們送上那令人羨慕的講臺,自己卻沒有宣讀一篇論文。

  葛寶豐把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作為自己醫學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976年,一位女患者住到了骨科,需要實施淋巴管靜脈吻合術。葛老當時在國內已率先進行了多年的淋巴管再生基礎研究,而這個手術機會,葛老已等了整整15年。這個手術一旦成功,將填補國內淋巴管顯微外科技術的空白。可是,劉興炎卻沒想到,葛老把這個手術機會讓給了他。

  這一年,葛寶豐57歲,劉興炎27歲。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政委張柯平非常感慨地告訴記者,就是這個在醫學界産生轟動效應的手術,奠定了劉興炎攀登醫學高峰的第一塊基石。這位參軍時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沒有上過正規大學的醫生,在葛寶豐的精心培育下,自修完研究生課程,獲得醫學碩士學位,並練就一手過硬的顯微外科技術,如今,他已是技術3級教授,並榮獲了“全軍科技重大貢獻獎”和“全國首屆百名醫學科技之星”。

  有人對此不解,葛老卻説:“對於青年人來説,給他們成功的機會,比什麼都重要。”

  葛寶豐英文水平高,年輕的醫生們常常將想要發表的國際論文交給葛老審查修改,葛老總是會一絲不茍的認真提出修改意見。而當這些年輕人在葛老修改過的論文署上葛老的名字時,他每次都堅決反對:我不能掠人之美,我沒有參與就不要署我的名!

  他擔任全軍骨科專業委員組組長,連任第二、第三、第四屆達11年之久的全軍骨科組組長,每年有大量的學術論文請他審閱,他都本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報獎單位、個人的論文認真審閱,反復查閱文獻資料,親自考證臨床效果,從不草率下結論,從沒有評過人情獎、關係獎。

  經過葛寶豐的精心培育,600余名骨科專業高層次人才從他的骨科中心脫穎而出,34名英才成長為全國各地醫院的骨科醫院院長或骨科主任。

  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甘為人梯,舉人過己——這不就是一個軍中良醫奮鬥百年、德被軍內外的崇高境界嗎?!

熱詞:

  • 葛寶豐
  • 熱缺血
  • 1950年
  • 骨吸收
  • 搜索更多葛寶豐 熱缺血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