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學雷鋒實踐活動述評:不朽的豐碑 永遠的榜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04: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開欄的話

    雷鋒,不朽的豐碑、永遠的榜樣。近半個世紀以來,雷鋒同志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堅定信念,奉獻、敬業、創新、創業的崇高精神,影響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幹部群眾奮勇前行。如今,雷鋒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正在華夏大地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向雷鋒同志學習,樹立道德標桿;與雷鋒精神同行,汲取榜樣力量。從今天起,本報推出“與雷鋒精神同行”專欄,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深入報道學雷鋒重要活動,廣泛宣傳學雷鋒先進典型,集中反映學雷鋒總體情況,與“走轉改”活動緊密結合,生動展示新時期雷鋒精神的蓬勃生機,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強大力量。

     

    雷鋒,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士兵,以其短暫的一生譜寫了無比壯麗的人生詩篇,樹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豐碑;

    雷鋒精神,一座內涵豐富、意蘊深刻的精神寶庫,以其與民族傳統美德、社會進步潮流、黨的先進本色相契合的魅力,哺育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內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成為中國人民共有的精神財富;

    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是社會的呼喚、時代的強音。讓我們共同高唱雷鋒之歌,與時代同行,與文明同在。

     

    有一個名字,永遠寫在春天裏;有一種精神,持續傳頌在神州大地。雷鋒,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成為一個不滅的火把,一直燭照人間。

    幾十年來,雷鋒精神須臾不曾離開國人的生活。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倡導下,學雷鋒活動如火如荼,獲得了持久的生命力。雷鋒精神,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液與道德肌體,滋養著一代代人的心靈,成為中華民族昂揚前行的不竭源泉。

    如同人類精神史上所有的經典一樣,雷鋒精神一次次被時代重新解讀,一次次被賦予新的生命因子,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那是一個需要“雷鋒”並且産生了雷鋒的時代,雷鋒身上所呈現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格,鮮明映照出時代的精神標尺,因而成為社會的典範。  

    毛澤東同志一生只給三個人題過詞——白求恩、劉胡蘭和雷鋒,而新中國成立以後,只有雷鋒這普通一兵獲此殊榮。

    “向雷鋒同志學習”——每年的3月5日,圍繞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通過年復一年的學雷鋒實踐活動,一個國家的公民奉獻意識得以強化、社會道德觀念得以昇華。

    “威力無窮的精神原子彈”,時隔這麼多年,一位老勞模對當年工廠黨委傳達毛主席題詞時的用語仍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偶像的黃金時代,一場學雷鋒、爭先進、做新人的群眾性活動蓬勃展開,個中盛況或許只能從那代人的回憶中重溫:“廠內墻上標語寫的、黑板報上刊登的、宣傳欄裏張貼的、廣播裏廣播的、電影上播放的,全是關於學習雷鋒的內容;每天下班後,廠裏組織全體員工一起學習,要求人們發言,或者寫出學習體會,並將雷鋒精神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組織評比出學習雷鋒先進個人和先進小組。那時,人人都把服務他人、助人為樂當作一種精神享受。” 

    這是一個令人驚嘆的事實。雷鋒精神,這一融民族傳統美德、社會進步潮流、黨的先進本色為一體的“精神樣本”,跨越“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改革而經久不衰,並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中,澎湃著不絕的激情。

    在大規模的學雷鋒實踐活動中,一大批雷鋒式的英雄模範人物在各條戰線上涌現。一時間,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為之一振。

    雷鋒犧牲的當年,一個叫劉英俊的青年入伍了,這個和雷鋒同樣年輕的戰士,把“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刻在了自己勞動用的鋤頭上,也刻進了自己的心裏。

    他在連隊是“業餘修理員”,在醫院住院是“勞動休養員”,在出差途中是“義務勤務員”,在部隊駐地是附近小學的“校外輔導員”;而當驚馬危及群眾生命時,他毅然選擇了人生的最後一個角色——“群眾生命的守護員”……

    更多的是普通人,在綿綿延延的學雷鋒實踐活動中,他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參與其中,並養成了一生的習慣或義舉,比如公交車上讓座,撿到東西無償歸還;比如見義勇為覺得理所應當,無償獻血感到無上光榮,幫助別人打心底裏高興……  

    離開雷鋒的日子裏,“雷鋒”卻從不曾離開,他已成為社會主義新人的標桿和典範,一代代新人沐浴著雷鋒精神的陽光,健康成長。

    40多年來,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涌現了無法計數的模範人物。

    1982年7月,一個大學生的死,引起了全社會的巨大關注。解放軍第四醫科大學學生張華,為搶救一名掏糞落入糞池的老農,光榮犧牲,年僅24歲。同年11月25日,中央軍委頒令,授予張華“富於理想勇於獻身的優秀大學生”稱號,英雄的價值得以承認。

    90年代中期,人們通過媒體認識了一名普通的水電維修工——徐虎。他10多年如一日,背著工具箱,騎著一輛自稱為“老坦克”的舊自行車,奔波于6000多戶居民中間。修電路、通水路、掏馬桶,他每天都重復著相同而瑣碎的工作;為了居民們報修的便利,他還把報修箱挂到小區門口。

    稍稍留意就會發現,我們生活中無處不有雷鋒的影子——雷鋒體育場、雷鋒學校、雷鋒儲蓄所、雷鋒紀念館,以雷鋒命名的建築物或單位遍佈全國各地;“學雷鋒小組”、“學雷鋒研究會”、“學雷鋒基金會”、“雷鋒車隊”、“雷鋒公司”,民間的學雷鋒社團組織活力無限;更有那層出不窮的雷鋒圖書、雷鋒雕塑、雷鋒歌曲、雷鋒遊戲,讓雷鋒精神融入社會的血液和細胞。

    有關雷鋒的種種,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現象,它不僅有著明確的精神內核和持續不竭的發展動力,而且在歷經幾代人的創造與傳承後,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時刻煥發著蓬勃向上的力量。

    雷鋒精神深深紮根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彰顯了共産黨人的先進本色,蘊涵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幟

    雷鋒精神是一座內涵豐富、意蘊深刻的精神寶庫,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它無可替代的核心與實質,也是它永葆生命力的內在動力。

    一個僅僅活了22歲的年輕人,何以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光輝榜樣,創造出如此穿越時空的精神財富,這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問題。而問題的答案就在那本薄薄的《雷鋒日記》裏。

    靜靜體味《雷鋒日記》,人們都會隱隱聽到雷鋒與先賢們的應和——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裏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看到這樣的句子,就不難體會到古人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大境界;而感受“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幸福當成自己的幸福”這樣的情懷,耳邊就會響起“仁者愛人”的千古咏唱……

    “京城活雷鋒”孫茂芳把雷鋒當做“一生的榜樣”,以雷鋒的名義,孫茂芳扛起尊老愛幼、扶危濟困的大旗,一扛40年。他“孝敬老人,當老人的小棉襖;幫助殘疾人,當殘疾人手中的拐杖;幫助不幸的人,當他們眼中的小油燈;幫助青少年朋友,當他們人生路上的小航標……”

    把學雷鋒活動,與解決老百姓實際困難結合起來,是讓雷鋒精神常駐的有益探索,也是領導幹部保持與群眾血肉聯絡的有效途徑。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句被引用最多的“雷鋒語錄”,把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詮釋得淋漓盡致。

    有人做過統計,在《雷鋒日記》等各種相關文字留存中,“人民”一詞出現過100多次。正是在這些被反復引用的話語中,雷鋒不斷提醒自己要“熱愛人民”、“尊敬人民”,要“永遠做群眾的小學生,做人民的勤務員”,要隨時準備為人民的利益犧牲一切……

    “每一條公共汽車的線路都有終點站,但為人民服務沒有終點站。”樸素的話語閃爍著美麗的光芒,正如她的名字——李素麗。一名普通的售票員,用真誠的笑臉、細緻的關懷讓乘客如沐春風,被譽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護士、乘客的貼心人、老百姓的親閨女”。

    一輩子堅守共産黨員的精神家園不動搖,楊善洲的一言一行,堪稱弘揚雷鋒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創業精神的楷模。照片上的他滿頭白髮、樸素慈祥,工作35年,這位原保山地委書記,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本色,廉潔奉公、一心為民。退休後,他主動放棄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植樹造林。“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他的善行義舉深深感動了億萬中國人,成為全黨全社會爭相學習的榜樣。 

    “對軍人而言,雷鋒精神是一支值得永遠傳承的精神火炬。” “獨臂英雄”丁曉兵説,每到生死攸關的緊要時刻,中國軍人總能挺身而出,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在精神高地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與雷鋒精神血脈相連。

    黨員幹部&&學雷鋒,把學雷鋒與踐行黨的宗旨結合起來,把做好事與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滿足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結合起來,不僅有助於雷鋒精神大眾化,而且有益於引領社會風尚,已經成為領導幹部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絡的有效途徑。

    匡正道德失范,矯正誠信缺失,提升道德水平,是弘揚雷鋒精神的時代課題,也是新形勢下深入開展學雷鋒實踐活動的著力點

    一面是一些領域的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面是民間涌動的強大道德力量。雷鋒精神在經受巨大考驗的同時,也面臨著應時而起、發揚光大的契機。

    面對生命垂危的小女孩,18個路人的冷漠,極大刺痛了國人的道德神經;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接二連三的食品安全危機,在問責監督體系的同時,也在拷問著國人的道德底線……

    “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精神滑坡”,當這樣的字眼頻頻進入人們的視線時,許多人開始從心底發出強烈的呼喚:我們的社會,需要深入開展學雷鋒實踐活動,需要大力弘揚雷鋒精神!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因為兩位平民英雄的義舉而讓這個社會暖意融融。李國喜,這位58歲的河南農民路遇3人落入冰河,他甚至來不及脫掉身上的棉衣,便跳了下去,先後救出3人後,終因體力不支,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當人們還在為“最美媽媽”杭州吳菊萍的義舉感動時,在北國冰城哈爾濱,一個叫謝尚威的年輕人再次用幾乎一樣的姿勢,托起了一個幼小的生命。一南一北,兩次托舉,托起的是閃耀的人性之美,彰顯的是人心向善的力量。

    市場經濟追求利潤最大化,有信仰物化、慾望橫行的風險,除了法治與秩序規制外,道德的調節也不可或缺。而如何讓蘊含在民間的道德力量噴涌,並使之成為全社會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便是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的時代主題。

    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書房裏,靜靜擺放著《像雷鋒那樣做人》和《雷鋒辭典》;他一生榮譽無數一向淡然,卻唯獨因與雷鋒並稱為“優秀共産黨人”而“心情激動極了”。他説:“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後對我的工作滿意的話,那才是最高獎賞。”

    20多年跋涉在大涼山深處、書寫世界郵政傳奇的王順友,在路上累了,就會唱起自編的山歌“黨的領導指引我,要學雷鋒一個樣,為人民服務要到底,我和人民心連心”。好事做多了,鄉親們都説王順友是雷鋒。他説:“我比不上雷鋒,但我要學雷鋒。”

    好人與榜樣,給社會帶來力量。感動背後,傳遞的是公眾一直尊崇和追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幾十年來,雷鋒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國人的道德底色,凝結成人間的大愛,與時空永在。

    告別狂熱和盲從,超越程式化的活動形式,人們開始重新考量學雷鋒實踐活動的真諦所在。

    “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裏來四月走”、“一時呼呼隆隆,長期冷冷清清”……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雷鋒活動在很多人眼中變成了走過場。程式化的活動形式讓學雷鋒活動本身弱化了教育功能,那個“完美的人”讓人們覺得與自己異常陌生。

    當針對雷鋒的懷疑、解構、惡搞接踵而來時,雷鋒精神的價值被重新發現,學雷鋒實踐活動的新思維也在人們的思考中産生。

    “雷鋒是個時尚青年!”2010年3月,跟學雷鋒活動一起到來的,是一本名為《雷鋒1940——1962》的傳記。在這本帶些“顛覆”色彩的書裏,雷鋒是那個時代的時髦青年——他穿皮夾克,戴瑞士手錶,愛留長髮,騎著摩托車在天安門照相,甚至朦朧中喜歡過異性朋友……

    一時輿論譁然。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雷鋒作為英雄人物的形象並沒有因此而坍塌。媒體幾乎一邊倒的叫好聲——人們歡迎這個有血有肉、生動而平凡的雷鋒。

    文化觀念多元,個人價值凸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已經厭倦了特定語境下“高大全”式的説教。學雷鋒實踐活動也開始講究時尚化,年輕人找到了學習雷鋒的新角度。志願服務在中國的廣泛開展,既是學雷鋒實踐活動不斷深化的具體體現,又是雷鋒精神與時代進步潮流相對接的産物。

    尤為重要的是,傳統單一的學雷鋒活動形式,被扶貧、賑災、助學、助老、植樹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所取代,與時代同行的雷鋒精神在服務社會、造福群眾、凈化心靈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彰顯與弘揚。

    雷鋒還是一個青年勵志的典型。今天通讀《雷鋒日記》,我們不難找到這些熱詞:愛、忠誠、堅強、樂觀、奉獻、敬業……他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這些品質中蘊含的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無疑是今天每一個渴望成功的年輕人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

    當下,人人都在尋找自己的雷鋒,人人都在學雷鋒的過程中努力成為“身邊的感動”。

    雷鋒是不朽的豐碑,雷鋒是永遠的榜樣。“學習雷鋒好榜樣”,讓我們共同高唱雷鋒之歌,與時代同行,與文明相隨!

熱詞:

  • 學雷鋒
  • 實踐活動
  • 不朽的豐碑
  • 永遠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