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全文)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1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

  物聯網已成為當前世界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發展物聯網對於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抓住機遇,明確方向,突出重點,加快培育和壯大物聯網,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特製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2015年。

     一、現狀及形勢

  (一)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物聯網發展與全球同處於起步階段,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産業和應用基礎,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産業發展初具基礎。無線射頻識別(RFID)産業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低頻和高頻RFID相對成熟。全國有1600多家企事業單位從事傳感器的研製、生産和應用,年産量達24億隻,市場規模超過900億元,其中, 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市場規模超過150億元;通信設備製造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建成全球最大、技術先進的公共通信網和互聯網。機器到機器(M2M)終端數量接近1000萬,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場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

  技術研發和標準研製取得突破。我國在芯片、通信協議、網絡管理、協同處理、智慧計算等領域開展了多年技術攻關,已取得許多成果。在傳感器網絡接口、標識、安全、傳感器網絡與通信網融合、物聯網體系架構等方面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取得進展,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WG7)的主導國之一。2010年,我國主導提出的傳感器網絡協同信息處理國際標準獲正式立項,同年,我國企業研製出全球首顆二維碼解碼芯片,研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光纖傳感器,TD-LTE技術正在開展規模技術試驗。

  應用推廣初見成效。目前,我國物聯網在安防、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保等領域已經得到應用,且應用模式正日趨成熟。在安防領域,視頻監控、周界防入侵等應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電力行業,遠程抄表、輸變電監測等應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領域,路網監測、車輛管理和調度等應用正在發揮積極作用;在物流領域,物品倉儲、運輸、監測應用廣泛推廣;在醫療領域,個人健康監護、遠程醫療等應用日趨成熟。除此之外,物聯網在環境監測、市政設施監控、樓宇節能、食品藥品溯源等方面也開展了廣泛的應用。

  儘管我國物聯網在産業發展、技術研發、標準研製和應用拓展等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應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物聯網發展還存在一系列瓶頸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核心技術和高端産品與國外差距較大,高端綜合集成服務能力不強,缺乏骨幹龍頭企業,應用水平較低,且規模化應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隱患等。

  (二)面臨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物聯網由起步發展進入規模發展的階段,機遇與挑戰並存。

  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美國已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歐盟制定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14點行動計劃;日本的 U-Japan計劃將物聯網作為四項重點戰略領域之一;韓國的 IT839戰略將物聯網作為三大基礎建設重點之一。發達國家一方面加大力度發展傳感器節點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統、智慧計算等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加快標準制定和産業化進程,謀求在未來物聯網的大規模發展及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

  創新驅動日益明顯。物聯網是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突破的重點方向,蘊含著巨大的創新空間,在芯片、傳感器、近距離傳輸、海量數據處理以及綜合集成、應用等領域,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創新要素不斷積聚。物聯網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深化,將催生大量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應用、新模式。

  應用需求不斷拓寬。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更加注重經濟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採用包括物聯網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産業,提升傳統産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家居生活智慧化水平。巨大的市場需求將為物聯網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産業環境持續優化。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物聯網發展,明確指出要加快推動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示範;大部分地區將物聯網作為發展重點,出臺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許多行業部門將物聯網應用作為推動本行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加以支持。隨著國家和地方一系列産業支持政策的出臺,社會對物聯網的認知程度日益提升,物聯網正在逐步成為社會資金投資的熱點,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二、指導思想、發展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歷史機遇,抓住我國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契機,加強統籌規劃,促進協同發展;加強自主創新,注重應用牽引;加強監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加強政策扶持,優化發展環境。重點突破核心技術,研製關鍵標準,拓展規模應用,構建産業體系,為我國物聯網的全面發展並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奠定堅實基礎。

  (二)發展原則

  1.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引導相結合。既要充分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利用市場手段配置資源,面向市場需求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又要注重政府調控引導,加強規劃指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産業發展環境,促進産業快速健康發展。

  2.堅持全國統籌與區域發展相結合。做好頂層設計,進行統籌規劃、系統佈局、促進協調發展。同時,各地區根據自身基礎與優勢,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大力培育特色産業集群,形成重點突出、優勢互補的産業發展態勢。

  3.堅持技術創新與培育産業相結合。著力推進原始創新,大力增強集成創新,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推動技術成果的産業化進程,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展培育壯大物聯網産業。

  4.堅持示範帶動與全面推進相結合。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先導應用,逐步推進全社會、全行業的物聯網規模化應用,形成重點覆蓋、逐步滲透、全面推進的局面。從政策法規、標準規範、技術保障能力等多角度,全面提升物聯網安全保障水平。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我國要在核心技術研發與産業化、關鍵標準研究與制定、産業鏈條建立與完善、重大應用示範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發展格局。

  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攻克一批物聯網核心關鍵技術,在感知、傳輸、處理、應用等技術領域取得500項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項以上國家和行業標準;推動建設一批示範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創新載體,為形成持續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初步完成産業體系構建。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産業鏈,培育和發展10個産業聚集區,100家以上骨幹企業,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建設一批覆蓋面廣、支撐力強的公共服務平臺,初步形成門類齊全、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的物聯網産業體系。

  應用規模與水平顯著提升。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廣泛應用,在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應用水平明顯提高,形成較為成熟的、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在9個重點領域完成一批應用示範工程,力爭實現規模化應用。

熱詞:

  • 物聯網
  • “十二五”發展規劃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