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四川綿陽感恩助發展 文化自覺孕育感恩文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0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黨的恩情深似海,羌山兒女永不忘”,“戰勝大災難全靠共産黨,安縣人民世代銘記遼寧援建恩情”……走在四川綿陽這片土地上,感恩符號隨處可見,一股清新的文明之風撲面而來。

  感恩黨、感恩祖國、感恩援建,3年多來,綿陽把感恩情懷內化為寶貴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質,以文化自覺的方式孕育出了特有的感恩文化。綿陽市委書記吳靖平説,培育感恩文化的理念,就是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感恩情感滲透到群眾內心深處,變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為,以此來催生感恩奮進的良好精神狀態和加快科學發展的不竭動力。

  傳唱感恩歌,滋生感恩情

  “從小爺爺對我説,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從災難發生,到災後重建,再到發展振興,綿陽人在歌聲中傳遞著感恩的情懷,在歌聲中傳遞著奮進的力量。

  為激發全市人民的感恩情懷和戰勝大災難的鬥志,綿陽市委宣傳部採取多種形式推進感恩歌曲的傳唱,組織文藝骨幹,成立了10支文藝隊伍,深入抗災、救災和重建一線,為大家演唱感恩歌曲。

  綿陽市原市長曾萬民感慨地説:“文化工作者是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一支重要力量,每一個被調動起來的文化元素,都是一名戰鬥不止的戰士。”

  綿陽將20首感恩歌曲的歌譜印發到各縣市區,安排文藝幹部到各單位進行教唱;市電視臺、電臺,綿陽政務網等市級網絡媒體掀起了全市人民共同傳唱感恩歌的熱潮。

  感恩處處有,活動經常化

  3年重建任務完美收官,如今的綿陽,民居最漂亮,學校最堅固,醫院最現代,群眾最滿意,人民最感恩。

  “戰勝大災難,全靠共産黨。”在安縣樂興鎮青龍村,這條醒目的標語成為這個災後新村最獨特的風景。該村800多戶群眾,家家都貼有感恩共産黨的對聯,村民們把感恩共産黨當成了最自覺的行為。

  “謝謝”——九環線平武境內高懸的兩個紅色大字,濃縮了平武18萬群眾對黨中央、國務院,對解放軍、武警官兵,對全國人民的無限感激。

  安縣在文化廣場修建抗震救災浮雕藝術墻,銘記國內外愛心人士的無私援助。“碑文內容是感恩,感恩不僅要把它刻在石頭上,更要把它‘刻’在心上。”安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趙奎説。

  綿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學民告訴記者:“綿陽為了體現感恩符號處處有,感恩活動經常化,倡導標語要體現感恩情,廣告要表達感恩意,活動要圍繞感恩這條主線來展開。”

  “謝謝你們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做出的巨大貢獻,綿陽人民不會忘記你們!”在2011年建軍節期間,綿陽市委書記吳靖平、時任市長曾萬民先後來到綿陽消防支隊、綿陽武警支隊和77123部隊,向駐綿部隊官兵一一致謝。

  同時,在2011年“512”前後,綿陽市委、市政府還先後到山東、遼寧、河北、河南開展一系列感恩活動。綿陽所有對口援建區縣採用不同方式向援建方、人民子弟兵、志願者表達了深深謝意。

  凝聚萬顆心,搭起千座橋

  在綿陽採訪,感受最深的是,因為感恩這座城市把人民的心緊緊地凝聚在了一起。因為感恩,這座城市實現了經濟與文化更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因為感恩這個主題,綿陽幹群實現了空前的團結和凝聚。

  在全市人民感恩之情達到高潮之際,綿陽抓住時機,迅速掀起了“加快綿陽發展是最大的感恩”主題活動,全市人民圍繞“加快綿陽科學發展新跨越我們能做什麼”展開了大討論。通過討論,綿陽人民實現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處處爭奉獻,關鍵抓落實,在綿陽幹群當中成為一種常態。

  因為感恩這根紅線,綿陽把對口援建變為了對口合作,實現了經濟與文化更為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據統計,綿陽先後與濰坊、洛陽等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並與新西蘭的納皮爾市和黑斯廷市締結友好合作城市。

  談起感恩對綿陽帶來的新變化,綿陽市委書記吳靖平由衷地説:“感恩,現在已是綿陽人特有的符號;感恩,也是綿陽這座城市廣泛交流與合作的名片。”

熱詞:

  • 感恩
  • 文化自覺
  • 文化工作者
  • 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