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南開大學校長:自主招生不等於不拘一格降怪才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0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程聚新攝

  閱讀提示

  2月11日,2012年自主招生的一個高峰即將來臨:“北約”、“華約”同時開考。每一年的自主招生,都將公眾的視線聚焦于高招制度乃至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問題。

  有人發問:偏才、怪才是否因為自主招生而有了一張“通行證”?又有人擔憂:城鄉之間的教育鴻溝是否會因自主招生而進一步加深?更多的目光,射向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大局:“世界一流大學”的老調何時能在現實中奏響?中國教育緣何“難産”傑出人才?學術腐敗等如何得到有效遏制?

  面對種種中國教育的熱點問題,南開大學校長龔克9日做客文化講壇,呈現別具一格的“龔氏觀點”。

  自主招生=不拘一格降怪才?

  偏或怪,不是培養指揮棒

  教育不均衡,難用高考解決

  很多人在呼籲改革高考制度。現在,高考的明顯缺點是按總分排隊。在“排隊”的邏輯下,每所學校都想吸引最好的學生,高考變成了所謂的“掐尖大戰”。事實上,人才是多樣化的,簡單以總分排名,就把多樣化抹殺了。

  自主招生考試,是在目前高考大框架下的一個補充手段,是高校招收多樣化人才的一種渠道。今年,南開大學退出了“北約”聯盟,源於我們想配合本校的教學改革,在招生環節上做一些契合南開特色的嘗試,為高考改革做探索。今年,我們自己組織考試,強調要體現出分科考試的權重,在多科考試的框架下力爭發現不同的“尖”。我設想,今後還可以更靈活,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考這科,不考那科,考生説了算。

  自主招生考試不是選拔個別的偏才、怪才。前不久,南開大學舉行自主招生筆試,我們發現,單科成績靠前的考生,其他方面多數也不差,我們更關注這類人才。少數特別偏或怪的學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錄取,而不是在考試上設置優惠。如果在考試中太注重偏才或怪才,可能會對中學形成“指揮棒”效應,人才培養往偏或怪的方向發展,不是正確的導向。從長遠看,全面發展、特色鮮明的學生更有潛力。

  有人質疑自主招生抬高了農村學生進入高校的門檻,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看:首先,有些大學的自主招生面向優秀中學,賦予學校推薦權,這些優秀學校中恐怕少有農村學校,這其實反映的是城市和農村教育不均衡發展的問題。讓大學的考試來解決中學教育的不平衡問題,很難。

  其次,我們也曾考慮為家庭經濟困難的考生赴考提供資助,但這樣做可能吸引更多人參加自主招生考試,這不是我們的本意。以南開為例,今年自主招生報名考生1萬多人,約3000人參加筆試,最後通過的只有160人左右。競爭很激勵,考生要有理性判斷,不要誤以為“一自主,托個門路,就能成”。

  實際上,比選拔更重要的,是培養。如果説,選拔人才是篩選出好種子,種子能不能生長得更好,才是大學的真正任務。

  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

  差距比較不應有線性思維

  中國大學科研前沿性不夠

  關於中國高校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現在社會上有一種線性思維。比如,比較中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差距,就看哈佛有什麼,我們差什麼。如果哈佛發表8000篇論文,我們發表3000篇,那差距就是5000篇論文;如果哈佛獲20個諾貝爾獎,我們一個也沒有,差距就是20個諾貝爾獎。

  這樣的線性衡量,顯然不正確。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評價大學的標準應該是看它能否培養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人才。中國大學能否變成世界一流大學,要看我們能否培養出領軍時代的傑出人物,以適應社會經濟轉型,適合中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

  跟西方許多大學相比,中國大學與社會服務、産業發展的聯絡是非常令人羨慕的,我們來自企業的科研經費達到總科研經費的一半,這點幾乎沒有一所美國大學可以比擬。

  但在激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上,我們與一流大學的差距非常大。我們在培養學生的時候,大量規定的是必修課,教師和學生互動不夠,教師對學生的啟迪也就不夠。

  從大學科研來看,我們的前沿性不夠,所以發表文章的質量和影響力不強。大學做科研和企業做科研不一樣,企業做科研是為市場服務,大學做科研是為了培養學生,培養學生要講究前瞻性。我們現在最大的需要是要把著眼點、出發點、落腳點都放到學生成長上,在學生成長方面,我們的差距比論文上的差距要更值得重視。

  有差距,就要趕超。我們趕超的主要辦法是要真正把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那樣就會有好研究,出很多好論文。

  在這其中,現代大學制度很重要。我心目中的現代大學制度,頂層是校內人和社會人共同治理的結構,內部管理受限于這個頂層。現在,我們在校內共同治理結構上做得還不夠,突出問題是教授作用發揮不夠好,大量被行政力量替代,比如説很多學校,包括我們學校的學科發展規劃,沒有經過學術委員會的審議。今年,我們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南開的學術委員會換屆,原來由黨政指定的學術委員會將改成教授推選産生。

  現代大學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就是大學制度的構建目的是育人,要有利於學生自己成長,學生要在裏面,教師要在裏面,我們要研究怎麼結合大學的根本任務構建這個制度。

  下一位“錢學森”在哪?

  人才培養像農業而非工業

  高中需要跟大學互動合作

  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人才培養像農業而不是工業。但現在我們的教育有著很深的工業化思維的烙印,我們往往把培養、塑造、加工看成是一件事,按照規定的系統把學生培養成這樣、那樣的人。其實學生是長出來的,種子各不相同,先天的東西一直帶著。對教師來説,非常重要的是為不教而教,正確的教育理念應該是讓學生像植物一樣自己生長,而不是工業加工。

  錢學森曾感嘆,這麼多年都沒有冒出傑出人才。他用的是“冒”這個字。有人把辦尖子班的做法和中學應試教育方法延伸到大學來,是不得要義的,我不知道哪個科學家是從尖子班培養出來的。

  傑出人才“冒”不出來,跟制度設計很有關係。整個教育體系是互動的,傑出人才的培養不單純是大學的任務,特別重要的是高中階段,要跟大學互動起來。我們現在需要探索傑出人才的培養規律,按照規律辦事情,把環境營造好,我相信中國十幾億人口,每年幾千萬年青人中一定會冒出傑出人才,但是千萬不要把傑出人才定義為牛頓的模式、愛迪生的模式等,現在我們已經過了萬能科學家的時代了。我們現在是一個大科學的時代,是一個講求合作的時代。也許我們在人才培養上能夠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不必什麼都在外國優秀大學後面亦步亦趨。

  學術腐敗為何屢禁不止?

  源於科學教育仍不完善

  調查監督評判機構缺失

  學術不端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如果連學術界的公信力都喪失了,社會就太可怕了,必須保持大學校園的凈土。我們的確存在學術不端的行為,但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是世界上學術腐敗最嚴重的國家,當然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現象發生。

  學術腐敗的産生,首先是因為科學教育的不完善。西方的科學教育,特別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後,將科學道德提升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而我們的科學教育講具體的科學知識比較多,講科學道德比較少。美國對學術不端專門做了立法,我國關於學術誠信的規範也散見於各種規範性文件中,但是很多教師對規範不了解。

  對於學術腐敗問題,確實應該加大懲處的力度。現在總體上我們處理得有點松,這部分是由於事件本身較為複雜,也有調查監督評判機構缺失的原因。當然也要正確地理解一票否決,申請項目時造假,這個項目肯定不給你,甚至今後一段時間都不給。但是這個人是不是就不能做科研工作了?我覺得一票否決並不等於槍斃,在懲處上也要有一個適當的掌握。

  這幾年,科研經費浪費、濫用等問題不斷被揭發出來,科技經費的管理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怎麼做到公私分明、專款專用,我們一直在探索。科學研究有著探索性強、不可預見性強的規律,科技預算管理如何去適應,這是一個大難題。三年甚至五年前就能預算到今天怎麼花錢?那不是真正的科研。我們在加強預算管理的時候,應按照預算嚴格控制支出,兼顧科研工作的不可預見性。

  (本報記者朱虹採訪整理)

熱詞:

  • 自主招生
  • 怪才
  • 現代大學制度
  • 學術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