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市啟動中小學校傳染病早期預警監測系統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0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記者李秋萌)從今年9月起,本市將全面啟動中小學校傳染病早期預警監測系統,實現晨午檢傳染病防病信息實時報告。昨天,市衛生局和市教委聯合舉行學校傳染病早期預警監測系統網絡直報培訓會,學生出現發熱、腹瀉、紅眼、黃疸、皮疹等5種症狀均須實時上報。

  據了解,從今年9月1日開始,全市1800多所中小學將全部運行上述預警監測系統,目前該系統正處於試運行階段。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副所長郭欣表示,該預警系統啟動後,凡有班級內出現學生發熱、腹瀉、紅眼、黃疸、皮疹等5種症狀,均須通過預警監測系統即時上報。其中,對腹瀉和發熱的判定都有明確要求,前者為每天大便次數達到4次及以上,後者為體溫超過37.5攝氏度。上報內容還包括缺課學生人數及原因等,一旦某些症狀出現的人數超過系統設定的最高值,系統就會發出提示。一旦出現聚集性發熱,教育和衛生部門將根據既往政策,採取停課、消毒等措施應對。

  為確保預警監測執行到位,按照市衛生局要求,中小學校對此實行“校長負責制”,將監測信息的收集和報告落實到班級,班主任將作為班級晨午檢、傳染病早期監測信息收集的責任人,負責實施晨午檢,並收集、填報監測信息。同時,中小學校的校醫負責晨午檢、傳染病監測信息收集填報工作的指導,並負責全校監測信息的審核、匯總,之後進行網絡上報。

  此外,校醫還應對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委員進行早期預警監測的培訓,定期對全體師生開展傳染病有關症狀及預警知識的培訓和宣傳教育。

  據介紹,學校傳染病早期監測預警系統是以中小學校每日晨午檢及因病缺勤學生登記與原因追蹤等工作為基本需求,集數據的上報、實時統計與分析、自動預警和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平臺,將大大提高學校晨午檢和因病缺勤原因追查與登記、上報和匯總等工作的效率,減輕學校衛生工作人員的負擔,並能早期發現學校疫情的苗頭,為疫情的處置和控制贏得時間上的主動。

  >>對話

  病預警監測以老師目測為主

  京華時報:為何選擇這5種症狀納入預警監測範圍?

  郭欣(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副所長):這是根據學生發病規律確定的,在38種常見傳染病和學生多發的傳染病中,多表現為發熱、腹瀉、紅眼、黃疸、皮疹等症狀。

  京華時報:學校老師並非專業醫務人員,如何確保預警監測效果?監測方法又是什麼?

  郭欣:以老師目測為主。紅眼、黃疸、皮疹都是一目了然,在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高發期,本市學校將啟動應急預案,老師對發熱、腹瀉同學的一些表現也比較了解,比如打蔫兒,這時,老師就會把學生送到學校醫務室進行體溫監測。

  京華時報:這一預警監測系統今後還將承擔何種功能?

  郭欣:這套系統是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聯動的,信息將進行共享,隨著該系統的正式啟動,我們未來會根據學校、老師、校醫的需求,考慮在該系統中增加其他內容,將學生意外傷害情況、因病缺課情況等非傳染病情況也納入預警監測體系,方便相關部門掌握情況。

  >>疫情

  學生人群易感4種傳染病

  市衛生局昨天提供的疫情播報數據顯示,上周,全市共報告法定傳染病1075例,死亡11例(乙肝4例,肺結核和艾滋病各3例,痢疾1例)。其中乙類傳染病共報告11種580例,報告病例數居前三位的病種依次為肺結核、痢疾和乙肝;丙類傳染病共報告6種495例,報告病例數居前三位的病種依次為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麻疹、猩紅熱、水痘和手足口病的主要發病人群都包括學生兒童。上週全市報告麻疹1例、猩紅熱22例,與此前一週持平,職業以幼託兒童和學生為主;水痘和手足口病分別報告297例和53例,職業以學生、散居兒童和幼託兒童為主。

熱詞:

  • 症狀
  • 學校傳染病
  • 因病缺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