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江陰市新橋鎮宜居宜業提升幸福指數 獲國際城市獎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9日 04: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年前,江蘇省江陰市新橋鎮在世界77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公園協會授予的“國際花園城市”稱號,並被授予景觀改善特別獎。一個鄉鎮何以捧回國際獎?2月8日,我們慕名走訪了這個江南小鎮。

  在從無錫駛向新橋鎮的汽車上,想象著可能看到的純樸鄉村風貌。未料綠色流水環抱的小鎮馬路很寬闊,建築很洋氣,銀行、超市、學校、商場、文化場所一應俱全,甚至還擁有兩家五星級酒店及一個馬術俱樂部。一位多次去過歐洲的同行説,這裡比歐洲的小鎮更有活力、更有生機、更有人氣。

  穿過民樂廣場,便是新橋鎮展示館,隨著3D演示,新橋鎮黨委書記趙強介紹説:“10年前,鎮裏開始‘三集中’,到如今,工業進了園區,村民進了社區,小鎮周邊新添了6000畝生態林區。”

  新橋鎮的花木林業令人稱羨,受益於本土企業的戰略眼光。走訪由江蘇陽光集團投資建設的佔地上百畝的植物新品種培育基地,我們明白了新橋何以享有“國際花園城市”的美譽。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還特意領我們見識了不要泥土、無需花盆、開花結實的“情人草”,以及天然綠色植物窗簾。

  生活在這座花園小鎮的6萬居民,近半是集中安置的周邊農民。在綠園社區一個集中安置小區,62歲的趙鳳娣對我們説:“除了我的農村戶口沒變,其它全變了,我的生活早與城市同步了。”

  趙鳳娣是2004年從蘇圩村一組搬到新橋花園的,四室兩廳的公寓房寬敞明亮。剛來的時候,為燒飯不能用土灶、曬衣不能到庭院還彆扭過一些日子,但慢慢地,她感受到了集中居住的好處。小區設施一應俱全,晚上還能去廣場健身。

  趙鳳娣住在鎮上,家裏的宅基地復墾為農用地並流轉到農林公司,每年可以分到土地流轉出租金3600元,加上辦了新農保,生活基本無憂。趙鳳娣的孩子們都在鎮上找到了工作。新橋鎮鎮長胡瑩潔表示,集中安置的居民只要願意,都能實現就業,目前全鎮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4萬元。

  除了本鎮農民享受城市生活,3萬多外來務工者也逐漸變成了新市民。

  新橋鎮企業多,僅陽光、海瀾兩家著名紡織服裝企業,就要吸收外來勞動力2萬多人。在新橋鎮新市民居住中心,從四川綿陽來此打工的顧偉瓊,正在租住的房屋裏吃中飯。顧偉瓊告訴我們:“我2006年就來新橋打工,汶川大地震後,家裏的房子被震塌,一家子也就全搬過來了。”

  外來務工人員最關心的是房子。顧偉瓊告訴記者:“以前租的房子,價格不便宜,有一次住的破房子,下雨的時候只能一邊打傘一邊做飯。”為了給外來務工人員一個溫暖的港灣,新橋鎮將本地村民集中居住搬遷後騰出來的民居整體收購、整修,建立新市民居住中心,以低廉的租金租給新市民。

  “這裡房子比較大,治安也好,關鍵是價格還便宜,這兩層6間的房屋,我是與人家合租的,一年也就一千多塊”,顧偉瓊説。墻上,是孩子的一張張獎狀,“這裡的教育質量挺好的,小孩成績不錯,打算在這裡住下去。”

  從新橋花園小區8層樓的窗邊往外看,陽臺外還挂著新年的臘肉,小區樓下正對面是氣派明亮的幼兒園,再遠一點,是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樹林。當記者問趙強“對新橋未來有何願景”時,他信心滿懷:“我們將繼續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和生態建設,加快産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改善環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讓新橋成為更加宜居宜業的花園城鎮。”

熱詞:

  • 新橋鎮
  • 國際花園
  • 鄉鎮
  • 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