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西安市草陽社區黨支部書記劉雅莉:説到就要做到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04: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劉雅莉(左)正在和晨練的社區居民聊家常。

  本報記者 姜 峰攝

  【閱讀提示】

  修健身廣場時,她第一個跳進“垃圾山”清理垃圾;小區保潔人手不夠時,她親自打掃街道。她叫劉雅莉,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西關街道草陽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鏡頭一】

  “我立三條軍令狀:修健身廣場、安裝天然氣、解決路燈照明,如果有一條達不到,就請大家罷免我。”居民代表會議上,面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劉雅莉斬釘截鐵地發表了自己的“施政綱領”。

  在草陽社區工作了7個年頭,劉雅莉當上了社區書記兼主任。官職雖小,壓力挺大。10個小區、76棟樓、3200戶家庭、12000多名居民,社區一半兒以上是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老舊小區,居民絕大多數是中低收入者,問題重重,開展工作談何容易。

  憑著一股倔勁兒,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的劉雅莉説幹就幹。修健身廣場時,首先要清理場地上堆積如山的居民建築、生活垃圾。面對刺鼻的惡臭,劉雅莉&&第一個跳進“垃圾山”,直接用手往外刨,光垃圾就運了十幾車。為收集草陽社區的建築資料,給天然氣安裝立項提供參考,她騎著電動車往返奔波于規劃局、城建開發公司、檔案局,經常電動車騎到沒電了,她就推著車走到下一家單位,充上電後繼續跑。如今,衛生、方便的天然氣直接入戶,社區花園修葺一新,健身設施擺放整齊,居民們紛紛給劉主任豎起了大拇指。

  由於歷史原因,草陽社區自從建成後,26年來小區街道一直“有路燈無燈光”,晚上居民摸黑行走,入戶盜竊案件頻發。經過安全論證,她説服駐地單位提供電線和技術支持,並&&組織捐款。居民也很踴躍,白天,大夥一起幫著扶梯子、扯電線;晚上,紛紛拿著手電給施工人員照明。

  去年10月,路燈亮起,居民給劉雅莉和居委會送來錦旗,上面寫著“點亮草陽路燈 溫暖群眾心田”。“完成了‘軍令狀’,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劉雅莉説。

  【鏡頭二】

  “你們居委會能解決什麼問題?”下著大雨的夜晚,在草陽社區所轄樂豐小區的車棚裏,面對各種質問甚至是謾罵,劉雅莉和小區居民代表正在進行艱難的協商。

  樂豐小區長期以來水費收不齊,管網老化、跑漏水嚴重,自來水公司多次停水催費,居民怨氣也很大。劉雅莉費盡週折,爭取到自來水公司暫緩停水並實施小區水網改造,然而卻在向居民籌集水網改造費用時遇到了圍攻和詰難。

  “社區工作就是處理各種繁雜瑣碎的事務,事無巨細,勞神勞心,遇到居民不理解更是家常便飯,受了委屈也只能往肚子裏咽。”劉雅莉見到這種情況,只好挨家挨戶去做工作。小區居民徐芳&&鼓動居民不交水網改造費,“愛弄不弄,反正我不交”。劉雅莉上門了解到她住頂樓,由於年久失修,她家和其他頂樓住戶的屋頂存在滲水問題,於是帶人立即對小區樓頂進行大面積翻修。再下雨屋頂不滲水了,徐芳和許多居民對居委會的態度逐漸改觀,“劉主任説到能做到”。到後來,劉雅莉再去樂豐小區,徐芳就十分熱心地幫她動員其他人,水網改造最終如期實現,小區居民得到了實惠,與居委會的關係越來越融洽。

  “社區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居民比較多,只有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才能真正讓他們生活幸福。”劉雅莉常常上門走訪,殘疾人張敏坐輪椅出行不便,她就帶人將門口臺階改造成坡道,並給張敏的愛人在社區安排了一份工作。“雅莉就是我們社區的‘總理’,有什麼事找她就行。”社區居民如是説。

  “居委會不是管理部門,而是服務部門。”劉雅莉常常這樣告誡自己的工作人員。

  【鏡頭三】

  早晨8點,劉雅莉一如往常帶著社區工作人員挨個街道、門洞打掃衛生、清理垃圾。這時,只見一位白髮老者從遠處蹣跚走到她面前:“娃啊,沒想到你在幹這個。”劉雅莉抬頭一看,來人是自己70歲的老父親,她的眼眶頓時濕潤了。

  原來,偌大的草陽社區只有兩個保潔員,人手不夠,劉雅莉就&&發動居委會全體工作人員早晨提前20分鐘到崗打掃衛生,無論寒暑從未間斷。在居民眼中,這是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這個“秘密”被她的父親發現後,心疼之餘,老人家在家裏坐不住,也拿著掃把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劉雅莉的先生從事旅遊行業,經常出差,希望她安心在家操持家務,但她卻割捨不下社區裏的街坊鄰里。2010年底,劉雅莉的母親患病在床,當時恰恰趕上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社區摸排走訪工作異常繁忙,她去探望母親,經常是前腳進門鞋還沒脫,後腳接個電話就得往小區趕。“老母親去世時,我正在外地開會,沒能見上老人最後一面……”劉雅莉語帶哽咽。

  辦理完老人的喪事,劉雅莉身心疲憊地回到單位。走在小區裏,很多居民默默地主動迎上來,拍拍她的肩,或是送上一個擁抱,無語勝千言。劉雅莉騎電動車上班,平時就把車停在健身廣場,社區的離休幹部叢大爺擔心車丟了,每天拎著一個馬扎,就坐在電動車旁邊替她守著。劉雅莉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讚許,群眾也用熱情來回饋她的無私,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沒有居民,哪有社區;沒有社區,哪有社區主任。”劉雅莉以此自勉。

熱詞:

  • 劉雅莉
  • 垃圾山
  • 到崗
  • 施政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