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發展糧食流通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1日 03: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糧食流通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十二五”時期,糧食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全面實施《糧食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推動糧食流通又好又快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把握糧食流通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糧食流通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強,糧食省長負責制進一步強化,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升,糧食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完善,為糧食流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糧食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者需求從過去的吃飽轉向吃好,更加注重糧油食品的安全、優質、營養、健康,為糧食流通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三是國家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糧食流通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為糧食流通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四是科技進步不斷加快推動糧食倉儲、物流和加工等領域技術升級,國內交通運輸網絡快速發展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為糧食流通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五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糧食宏觀調控機制更加健全,現代糧食市場體系初步形成,糧食法規體系、監督檢查體系和檢驗監測體系建設不斷推進,為糧食流通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時應看到,“十二五”時期糧食流通發展面臨新形勢、新挑戰。一是國際糧食市場更加複雜多變,對國內糧食市場形成一定影響。目前,國際上糧食問題與金融問題、能源問題和氣候變化相互交織,成為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難題。糧食的金融屬性和能源屬性增強,國際能源市場、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對糧食價格影響不斷加大。同時,國際國內市場聯絡更加緊密,國際市場糧食供求和價格變化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加大。二是保持國內糧食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難度加大。“十二五”時期,我國糧食供求仍將呈現總量緊平衡,品種結構、地區間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從總量看,我國糧食生産受耕地、淡水資源、氣候等因素約束較強,而糧食消費受人口剛性增長以及經濟發展後食物結構變化的影響不斷加大。從品種結構看,小麥、稻穀供求略有節余,玉米供求偏緊,大豆及油脂油料對外依存度較大。從地區看,北方糧食主産區糧食佔全國比重逐年上升,主銷區糧食産銷缺口呈擴大趨勢,“北糧南運”數量增加。三是國內糧食企業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需要進一步增強。目前,國內大多數糧食企業的規模較小,與外資糧食企業相比市場競爭力不夠強。從糧食産業安全角度看,迫切需要做大做強做優國內糧食企業特別是國有糧食企業。四是糧食市場監管需要進一步加強。市場主體更加多元,監管難度相對加大。同時,公眾對糧食質量安全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糧食流通監督檢查體系和質量安全體系需要進一步健全。五是糧食流通基礎設施亟待改善。總體上看,糧油倉儲、物流體系還須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佈局。六是糧食流通在經營理念、發展方式上與科學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多不適應的方面,加快轉變糧食流通發展方式更加緊迫。

  明確糧食流通發展的思路

  “十二五”時期,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發展糧食流通,基本思路是堅持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服務理念,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首要目標,把握糧食流通工作全局。把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作為重點,繼續鞏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構建“供給穩定、調控有力、儲備充足、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糧食行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注重發揮流通對生産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以保護種糧積極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糧食支持保護政策。全面落實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特別是落實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和臨時收儲政策,保護好種糧農民積極性。完善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機制,不斷加大對糧食主産區投入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大力推進糧食産業化經營,鼓勵發展多種新型糧食産業化合作組織,讓農民分享糧食加工、流通收益。

  以糧油保供穩價為重點,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在發揮市場配置糧食資源基礎性作用的條件下,繼續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進一步創新調控手段和方式,提高調控水平,增強調控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構建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流通模式。完善糧食産銷合作長效機制,建立多形式、深層次、長期穩定的糧食産銷合作關係。健全糧食儲備調節體系,完善儲備佈局和品種結構。加強糧食市場預警系統和應急保障體系建設,提高糧食應急保障能力。

  以推進依法行政和健全監督檢查體系為抓手,加強制度建設。加強糧食流通法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糧,不斷提高糧食系統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推進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轉變。建立健全糧食流通監督檢查行政執法體系,實現糧食流通檢查的常態化、制度化。

  以轉方式、調結構為契機,推進現代糧食流通産業發展。加快糧食産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推動産業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糧食流通專業化、現代化、集約化發展。發展現代糧油加工體系,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健康、優質的糧油産品,不斷滿足廣大消費者對糧食的新需求。加快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積極推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糧食市場體系建設。增強糧食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糧食行業科技水平,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推動糧食流通科學發展

  “十二五”時期,圍繞主題主線推動糧食流通科學發展,應以深化改革、轉換機制為動力,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建立健全六大體系。一是構建高效便民的糧食收購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健全臨時收儲政策的啟動、補貼和監管機制。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收購主渠道作用,鼓勵具有資質的多元市場主體從事糧食收購,積極培育發展糧食經紀人隊伍,健全方便農民售糧的收購網絡。強化為農服務意識,創新收購方式,確保國家糧食收購政策落實到位。健全糧食市場價格信息服務機制,促進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加強糧食收購市場監管,嚴格收購市場準入制度,維護糧食收購市場秩序。二是完善保持糧食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的糧食調控體系。繼續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工作重點包括:促進糧食産銷合作,組織好政策性糧食調運,優化庫存地區佈局和品種結構;建立健全中央儲備糧存儲、吞吐輪換和進出口有效結合的機制,充實地方糧油儲備規模;完善國家糧食統一競價交易平臺,科學安排政策性糧食銷售;健全應急工作制度,充實成品糧油應急儲備。三是加強糧食物流體系建設。加強倉儲設施建設和維修改造,有效擴大倉容。加強烘乾設施建設,提高烘乾能力。加快“北糧南運”主要物流通道和西部地區物流通道建設,實現跨省糧食主要物流通道的“四散”運輸。四是加快糧食市場體系建設。推動形成以糧食收購市場和糧食零售市場為基礎、批發市場為骨幹、期貨交易穩步發展,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糧食市場體系,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五是推動現代糧油加工體系快速發展,全面提高糧食科技創新能力。調整糧油加工産業結構,大力發展糧油食品加工業,積極發展飼料加工業。推進節能減排和副産品綜合利用,提升糧油加工業市場競爭能力。加強糧食科技自主創新,繼續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重點開展糧食物流信息採集、追溯技術和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應用示範,逐步實現糧食庫存信息智慧化監控。積極研發綠色儲糧技術體系,不斷提高糧食加工裝備設計和製造水平。六是建立健全糧食標準與檢驗體系。

  積極推進“兩大工程”建設。繼續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為800萬農戶配置標準化科學儲糧裝具,使全國農戶科學儲糧總戶數達到1000萬戶,項目地區農戶儲糧損失率降低到2%以下。深入開展放心糧油進農村、進社區活動,進一步擴大覆蓋面,把這項民心工程辦實辦好。

  加強糧食流通法制制度建設。繼續加強糧食法的調研論證和協調工作,力爭早日出臺。完成《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完善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工作力度,維護糧食市場秩序。加強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和質量安全工作。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管,提高糧食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水平。

  做大做強做優國有糧食企業。繼續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加強對國有糧食企業經營管理指導,扶持條件好的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糧食企業,使其成為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的有力載體,提高市場影響力,增強保供穩價能力。

熱詞:

  • 糧食市場
  • 糧食産業結構
  • 富農政策
  • 糧油倉儲
  • 科學發展觀
  • 綠色儲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