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焦點訪談]龍年春節記憶之1964:大寨的變遷(20120128)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9日 0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b4479afba1fe4a2a9538c0259a5b5030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CCTV-1

    1月28日  19:38

    重播:

    CCTV-1

    1月29日  06:10

     

    CCTV-新聞

    1月29日  01:45

     

    CCTV-新聞

    1月29日  05:30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焦點訪談):1964年是農曆甲辰年,在這個龍年春節到來前,《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通訊。這篇報道發表後,山西省昔陽縣一個普通的小山村,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知曉,逐漸成為了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這個後來聞名全國的村子,就是大寨。

    大寨人共同的記憶:大災之後的春節還能吃上白麵餃子

    1964年春節前三天,大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山西小山村上了《人民日報》的頭版。從此,大寨這個名字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知。而讓人們記憶深刻還有一群大寨人的形象。

    這裡面有宋立英,時年34歲,是大寨村的婦女主任;郭鳳蓮,時年17歲,是大寨鐵姑娘隊的隊長;還有賈新文……她們對於那年春節共同的記憶是:吃上了白麵餃子。

    對於大寨人來説,在1964年的春節能吃上白麵餃子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1963年,大寨遭遇了一場特大洪水災害,大寨人不等不靠,靠自己的雙手恢復生産,重建家園,當年産糧42萬斤,不僅留足了300多人的口糧,還賣給國家24萬斤公糧。全村人也在那個大災之年後的春節吃上了白麵餃子。

    位於山西晉中昔陽縣的大寨村,地理條件非常惡劣,七溝八梁一面坡,土薄石頭多,近800畝土地被分割成4700多塊,糧食畝産不足百斤。但大寨人經過十年的奮鬥,三戰第一大溝---狼窩掌,到了1964年硬是把七溝八梁一面坡改造成畝産超過700斤的高産良田。而十年造地大寨人幾乎沒有冬閒的時間,其中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有的人白天開山劈石,手被震裂出血,晚上回家用針線縫上,第二天再接著幹。而幹完活吃冰渣飯更是經常事。

    與時俱進 二次創業 打造名貫全國的金色招牌

    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的大寨是什麼樣子,大寨人的生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又一個龍年到來的時候,記者來到了大寨。

    剛到村口,就看到了一組雕塑群像,雕塑和真人一樣大小,男勞力抬大石塊,鐵姑娘們推獨輪車,臨近拍攝,就好像自己也是當年大寨人勞動大軍中的一員。

    七溝八梁中的第一大溝---狼窩掌,因為當年打下的基礎比較好,基本保持了梯田的原樣。其他溝梁的梯田除了一些土質好的土地保留之外,很多都種上了各類樹木。而昔日的虎頭山也變成了生態旅遊公園。

    在村西南方向的一道樑上,修建了大寨紀念館,裏面的每一幅照片,每一個物件,都訴説著大寨的變遷。

    進入村裏,旅遊公司,旅館,飯店,商店,各種以大寨命名招牌比比皆是。昔日的大寨村的婦女主任宋立英十年前開了一家經營旅遊商品的小店,每年能掙一兩萬元。

    據介紹,現在每年有約40萬人次來大寨旅遊,僅此一項就給大寨人帶來3000多萬元的收入,現在大寨的人均收入是12000多塊錢。

    實際上大寨今天的變化,離不開經苦奮鬥的傳統,更離不開解放思想、銳意創新的精神。因為今天我們看到的大寨是從20年前的低谷走出來的。回想起91年重返大寨時看到的情景,郭鳳蓮仍記憶猶新。郭鳳蓮説,那時候,家底很薄,不僅一分錢都沒有,還欠著別人幾十萬元。

    郭鳳蓮重回大寨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大家轉變關念,走出去,引進來,向全國學習。這位昔日裏帶姑娘們戰天鬥地的鐵姑娘隊長,開始跑項目,找資金,談合作,簽協議,而"大寨"這個昔日名貫全國的小山村也成為今天的金色招牌,經過20年的創新發展, 現在以大寨冠名的企業有20多家,以大寨命名的産品有50多個,大寨經濟總收入在近20年間增長了近200倍,500多人的小山村成了名符其實的億元村。

    經濟發展反哺民生福祉 大寨人越過越紅火

    龍年春節前夕,每戶的代表來到村委會領取每人一千元的人頭紅利。這是近年來,村裏過年之前的慣例。

    集體經濟壯大了,大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保障。村民李懷蓮告訴記者,大寨實行60歲養老,從幼兒到初中全免費,村民都給上了醫療保險,再者就是上學有補助,考上大專的一年補助八百,考上本科的一年補助一千。每份年終歲末,村裏都會按人口分配大米、白麵、食油、豬肉、飲料等等。

    説起現在的生活,大寨人最驕傲的還是住房。以村民賈新文為例,現在住的小二樓房是在2005年搬進來的,使用面積220平米,蓋房子的錢大頭由村集體出,自己只拿了六萬五。而這已經是老賈自1964年那個龍年以來的第六次搬家了。老賈現在的身份是大寨虎頭山生態公園的主任,他感受最深的就是近些年來,大寨種的樹越來越多,自然生態發生了很大變化。

    如今,大寨人的日子是越過越紅火,每逢正月十五,敲鑼打鼓,跑旱船,放煙火,更是大寨人一年來最熱鬧的時候。村民們都和記者説,他們覺得大寨不能滿足於現狀,要認真向別人學習,讓大寨的將來更美好。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