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十年阜新煥然一新—看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轉型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0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遼寧阜新是2001年12月國家批准的第一個轉型試點城市。轉型十年,阜新經濟社會脫胎換骨:地區生産總值由當年的65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預計460億元,年增15.3%;人均生産總值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3.3%,比轉型初期提高13.3個百分點……

  這些成績放在發達地區,可能算不了什麼;但對一個曾極端貧困的資源枯竭型城市來説,數字背後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同類城市和地區借鑒。阜新轉型實踐證明:依靠體制機制優勢,完全可以用較低成本實現資源型城市的轉型。

  歲末年初,哈氣成冰。走遼西北,看阜新“轉型”。

  總投資245億元的大唐集團煤制天然氣示範項目如火如荼施工;金風科技阜新生産基地風電設備年産值實現30億元;德爾汽車轉向泵公司佔國內同行業市場達20%;魯花花生油阜新公司年銷售額20億元……“阜新從未像今天這樣,有這麼多值得外地客人一看的項目。”當地幹部説。

  十年間,在黨中央、國務院關懷下,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領導下,阜新初步完成從單一産業結構到多元發展的轉變。2001年轉型之前,煤電工業佔工業比重達76%;而目前,農産品加工、煤化工、新型能源三大支柱産業三足鼎立,液壓裝備、氟化工等六個産業集群初具規模,多元産業格局已形成。

  “經過十年轉型,阜新已走出困境,夯實基礎,進入跨越發展的新時期。”阜新市委書記潘利國説,“站在新起點,在經濟轉型試點的基礎上,我們提出爭創全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示範市的重大部署,正從‘試點’向‘示範’邁進。”

  煤電一條腿走路,走到無路可走;依靠現代農業走出陣痛期

  阜新取意于“物阜民豐,煥然一新”。這個1940年建市的遼西北城市,曾是共和國的工業重鎮: “一五”時期,國家156個重點項目,阜新即有三個煤礦和一個電廠項目,有當時亞洲最大的海州露天礦和發電廠。

  2001年底開啟的這場馬拉松式的艱難轉型,是逼出來的。

  因煤而立、因煤而興,也因煤而衰。50年間,阜新累計生産原煤7億噸,發電2000億千瓦時,為共和國做出巨大貢獻。

  輝煌過後是陣痛。進入21世紀,挖了一輩子煤、發了一輩子電的阜新人,忽然發現城市無法維持了,日子無法繼續了。

  到上世紀末,國家對阜新的投資88%集中在煤電行業,城市人口55%以上為煤電系統職工和家屬。21世紀初,阜新礦務局20多萬在職礦工中,有一半下崗;當時,全市下崗失業人員達15.6萬人,佔全市職工總數的45%!

  海州煤礦退休職工王國賢回憶,當時4個兒子先後從礦上下崗,孫子孫女們吃喝拉撒,還要上學,“只能是過一天算一天。”

  轉型之初,産業結構極度單一,缺乏發展後勁,是最大的困難。單純靠煤炭這個資源註定走不下去了,而就業、吃飯是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怎麼辦?

  阜新土地遼闊,農業資源豐富,發展畜牧養殖業和農産品精深加工業,可以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因此,現代農業成為當時決策者選擇發展接續替代産業的主攻方向。

  在“是轉型還是後退”的爭議聲中,不到兩年時間,阜新全市建起10多個以安置礦區下崗職工再就業為主的農業園區和50多個專業小區。阜新從市委書記、市長到普通工作人員均到各地招商,引進産業化龍頭企業50多家,包括河南雙匯、內蒙古伊利、瀋陽輝山乳業等,很多企業當年投資,當年生産,龍頭企業安排近8000人就業。通過發展第三産業,鼓勵下崗職工自謀職業,又有一大批下崗職工重新找到工作。2002年當年安置就業和再就業4.15萬人。

  “現代農業可以解決就業,但不可能強市,更不可能實現阜新經濟轉型這個歷史任務。”阜新一位老幹部説,“但客觀地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也許是儘快走出陣痛期的最好選擇。”

  “綠色”産業,繪出阜新新未來;多元發展,撐起阜新新格局

  十年轉型,阜新産業經濟依次走過黑黃綠三種色調:從轉型之前的依賴煤、電,到轉型前5年單純靠現代農業走過難關;繼而,靠風電、煤化工及相關鏈條這些更具持續發展能力的産業,最終繪出“綠色能源之都”的新藍圖。

  一花難獨放。沒有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和突破,經濟要素本就缺乏的資源枯竭型城市,難以單兵突進。對欠發達地區來説,搭建平臺至關重要。

  進入“十一五”時期,阜新轉型迎來重大機遇:中央出臺“振興東北”戰略;“瀋陽經濟區”吸納阜新,並上升為國家戰略;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舉全省之力“突破遼西北”,並著力幫扶阜新。借著這些東風,2006年,阜新明確提出:建設全國重要的農産品及食品加工供應基地、新型能源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即“三大産業基地”的目標。

  寒冬,車行在阜新空曠的野外,白雪皚皚,荒草淒淒,北風拍打著車窗,一派北國風光的壯美。不遠處,屹然矗立著巨大的風力發電機,像一排排身著白衣的健壯士兵。

  地下煤炭有限,地上風能無窮。在國家産業政策的鼓勵下,風能豐富的阜新引來了華能、華潤等八家央企和十幾家地方風電企業,投資建設風力發電場,如今裝機總容量已經達到180萬千瓦,佔遼寧全省的45%。按照規劃,十年後,阜新將崛起為一個聞名全國的千萬千瓦級別的風電之都。

  風電上馬,風機裝備製造産業隨之興起,大金重工、金風科技等多家製造企業落戶阜新。風機製造、風場建設成為阜新新經濟增長點。

  煤化工産業,是阜新經濟轉型的又一重要戰略選擇。阜新地處遼寧、內蒙古交界,遼寧缺煤,內蒙古富煤,卻外調困難。而巴新鐵路(錫林郭勒盟巴彥烏拉鎮—阜新新邱區)建設通車後,大量煤炭進入阜新,為阜新發展煤化工産業和火力發電提供了條件。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支持下,阜新煤化工産業基地建設正式列入國家規劃。

  2010年3月,大唐國際總投資245.7億元、年産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示範項目在阜新正式開工建設,這是阜新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大唐煤制氣一期力爭2012年底投産,將向瀋陽等城市輸送優質天然氣,緩解瀋陽經濟區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局面。

  2008年,遼寧提出“三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把突破遼西北與遼寧沿海經濟帶、瀋陽經濟區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阜新在“三大産業基地”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發展液壓裝備産業、氟化工産業、板材加工産業、皮革加工産業、鑄造産業、新型材料等六大産業集群。“從謀劃到初具規模僅三年時間,累計新開工項目688個,竣工投産項目367個。如今,六個産業集群産值已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0%。”市長齊繼慧説。

  從單純經濟轉型邁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始終把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

  入冬前,浙江來阜新投資的一個機械加工企業,想招工500名,結果卻招了不到100人,只好求助於市政府有關部門。

  阜新轉型十年,昔日就業難,如今招工難。轉型前,失業率最高時超30%,目前登記失業率為3.9%。城市人均居住面積由7平方米上升到23平方米,成片棚戶區不見蹤影……民生大為改善,這個十年前被列入全省“最不穩定的地區”,社會和諧度明顯增加。

  “十年轉型,阜新的最大體會和亮點是,始終堅持改善民生與轉型發展同步推進,盡最大程度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數。”潘利國説。

  對於轉型之難,阜新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忠林深有體會:“作為典型的資源枯竭城市,阜新轉型試點要破解的不僅是發展問題,還有民生和社會問題,也有遏制生態惡化等一系列問題。”

  沒有到過老阜新的,難以想象阜新當時的生態之差、環境之困、生活之苦。

  2001年,阜新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天數僅有146天,到處煙塵灰霾;居民區沿礦而建,棚戶區總面積接近500萬平方米,佔遼寧全省1/3多,人均住房不足7平方米,居住條件、環境惡劣,甚至上廁所都排長隊;基本公共設施匱乏,無大型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城市人口的25%,農村人口的55%屬於特困,城鄉群眾極度困難。

  轉型十年,阜新始終把改善民生放在與轉型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抓。從2005年開始,啟動了全省面積最大、任務最重、困難最突出的棚戶區改造工程,15.3萬戶棚戶區居民喜遷新居,生活環境、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新邱區益民街道棚改新區居民劉炳恒和老伴,住上了近60平方米的樓房,每月還領2600多元的養老金。劉炳恒説:“以前住破平房,冬天取暖是個大問題,連上廁所都頭疼,都不知怎麼過來的。”

  阜新市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作為轉型發展的首要任務,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就業和再就業的實名制登記制度;通過責任狀對每個部門、每個地區的完成情況進行量化考核,按月考核、按季通報、年終總評,將考核結果列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獎懲。10年來累計實現實名制就業64.1萬人次。

  隨著轉型的深入,全市民生保障各項事業全面開花。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20.4萬城鄉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五險覆蓋面不斷提高;農業人口參合率達到100%。“百萬農民增收致富工程”歷時5年基本完成,幫扶城鄉貧困群眾30余萬戶次,扶貧、開發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57.17萬人次。對低保對象在冬季取暖費、住房動遷、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每年僅為低保家庭減免取暖費達2000萬元。

  十年轉型,阜新站上一個新的起點。2011年,阜新決策者自我加壓,提出創建“轉型示範市”的新目標: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完成經濟轉型任務,實現人均生産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把阜新城鄉建設得更加美好,讓阜新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那種迷惘絕望的心態沒有了。現在全市幹部群眾精氣神足、心氣順,人人想幹事業、思趕超、求跨越。對轉型期的城市來説,這是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阜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國強説。

  “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不僅要追趕先進地區,還要補償歷史的欠賬,面臨著補課和趕超雙重壓力。”齊繼慧清醒地認識到,“目前,阜新改革中遺留問題尚未得到全面解決,全面完成經濟轉型試點的任務還很艱難;但依靠轉型十年取得的經驗,有‘阜新速度’和阜新精神,這個目標一定能實現。”

  2011已然隱去,2012已經走來。冬日正午,雪花仍在飛舞。

  離開阜新,在城外高速,回望這個站滿了腳手架、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找尋十年前她不堪回首的困窘,哪還有多少影子?十年後,這個城市無論怎麼發展,也許都不是奇跡。

熱詞:

  • 阜新
  • 金風科技
  • 風電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