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喜愛這樣的"泥腿記者":丹東廣播電視台資訊部副主任劉彤(上)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0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位不在高,想民則名;權不在大,為民則靈。斯是記者,心繫百姓。談笑皆民生,往來皆民情。田間地頭走,話筒進街庭。可以明實事,察實情。無浮誇之亂耳,視弱者為親朋。責任當使命,真愛作準繩。百姓雲:‘泥腿記者’”。

  2012年元旦,丹東市遼寧絲綢學校3位教師寫了這篇飽含深情的《記者銘》,送給了他們愛戴的人——丹東廣播電視台資訊部副主任、記者劉彤。

  根深紮在泥土裏

  劉彤1997年調入電臺從事農村報道工作。自此,他的雙腳走遍了丹東農村的溝溝岔岔,采寫出了一篇篇充滿泥土芳香、深受農民喜愛的稿件。“有一年,俺們小隊都用面袋子往回拿錢”、“俺們村裏,20歲往上的都有媳婦兒,俺們有錢啊”……這原汁原味的語言是劉彤用腳板從泥土裏“摳”出來的。

  10多年前,劉彤是市電臺跑寬甸縣的農村記者。跑農村採訪辛苦,但劉彤不覺得,堅信“記者下去,新聞上來”,十幾年如一日,將寬甸縣22個鄉鎮上百個村民組走了個遍。

  《大水溝村聽民謠》、《農家漢巧幹工藝活》、《愛算計的農民秦世賢》等一篇篇農村氣息濃烈的報道,很多農民都耳熟能詳。

  在多年農村記者生涯中,劉彤不僅以農民的視角搞報道,還想農民所想、思農民所慮、幫農民所需。

  在一次採訪中劉彤了解到,一位農民為一壟地的歸屬上訪3年沒有結果。之後,劉彤先後6次聯絡村、鎮、區相關部門,最後在區信訪辦的協助下,解決了困擾這位農民兄弟多年的難題。

  “劉彤的根深紮在泥土裏,他關心農民的生活狀況、切身利益,他的心與農村、農民是連在一起的,他是莊稼地裏‘長’出來的記者!”一位和劉彤打了多年交道的鄉鎮幹部説。

  心裏裝著百姓事

  2007年初,丹東電臺決定新開一檔節目《民生早報》,從事了10年農村採訪報道的劉彤挑起了重擔。其中以劉彤名字打造的重點欄目——《劉彤走社區》,專注于社區生活當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問題報道。這對劉彤來説,既是信任也是挑戰。

  肩負為政府分憂為群眾解難的職責,打從《民生早報》節目開辦那天起,劉彤就和老百姓的日子結下了不解之緣,柴米油鹽醬醋茶,只要是百姓關注的就是他要“跑到底兒問到根兒”的。

  “有事兒您説話,有難您開口;樂事我來報,愁事也關注。”劉彤,把這句話當成了對百姓的承諾,並一直為踐行這個承諾而努力著。

  2008年的一天,一位姓呂的市民給劉彤打電話,説開發商強行拆了自己住房的一面墻。劉彤趕到現場了解到,該住戶一間連接主房的屋子是孩子的住房,已經居住了幾十年,開發單位只同意兩間房給一處筒子房,這樣一家人根本不夠住。劉彤據理力爭,並聯絡相關部門,最終,這位市民拿到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鑰匙。

  種子公司家屬樓下水井堵塞半年,因為部分居民不簽字,公共維修資金到不了位,而物業也以此為藉口,維修不積極。劉彤實地查看之後,約來管市住房公共維修基金的領導和物業經理,召集居民做工作,當天開修當天完工。振興區鐵礦溝有一處擋墻嚴重傾斜,墻一米之外就是一條人行通道和住家,由於傳聞這裡要動遷,哪個部門也不想投這個“冤枉錢”。劉彤先後找過辦事處、市防汛辦,採訪居民、社區幹部,進行了跟蹤報道,分管市領導親自查看,當場拍板。

  劉彤有股不解決問題不算完,有關部門不給百姓一個交待不撒手的勁兒。

  失地農民的生活、市民的“菜籃子”、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和養老、的哥的姐如廁難、教育資源平衡發展……群眾的心聲都在劉彤的關注範圍之內,每個問題他都儘量跟職能部門或相關單位溝通解決。這當中有支持的,也有不“感冒”的,劉彤寧肯得罪帶“長”的領導,也絕不讓一個百姓失望。“只要能幫群眾排憂解難,吃點苦頭,受點委屈,算得了什麼!”劉彤説。

  愛心傾注普通人

  在臺裏,劉彤是出勤最多、出稿子最多的人,因而也是拿獎金最多的人。

  丹東電臺孫秋莉介紹:“劉彤對獎金有個分配原則:一半給老婆,一半捐出去。他的捐款對象大多是採訪對象。”

  劉彤的通訊錄裏,有三四百個電話號碼。這些電話的主人,不少是特困人員。他説:“群眾有難處,趕緊幫一把。”

  一次採訪,劉彤認識了下崗女工於金燕。于金燕下崗後靠煎雞蛋果子維持一家的生計,供孩子上大學。于金燕感動了劉彤,《雞蛋果子攤出的幸福生活》節目播出後打動了眾多聽眾。可是,劉彤覺得工作還沒做完。他發現于金燕的雞蛋果子攤跟其他家沒什麼區別,沒有特點,便建議用她的名字“金燕”做招牌,再穿上白大褂,擺上鮮花。果然,“金燕”雞蛋果子“火了”,每個月收入有3000多元。

  丹東市海華社區老黨員李麗説:“我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收音機,聽劉彤主持的《民生早報》,雖然報道的、解決的是小事,但很了不起。如果每個記者都能深入群眾,幫助解決一些小事,媒體肯定能更接近普通百姓。因為在這裡,能感受到記者對普通百姓的深情。”

熱詞:

  • 泥腿
  • 金燕
  • 民生早報
  • 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