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老舊小區改造加層將作為政府保障房使用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01: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天,市人代會舉行主題為“老舊小區節能保溫抗震加固綜合改造”的新聞發佈會。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抗震節能改造,住在老樓裏的居民不但能住得踏實,還能住得舒適。改造後的老舊樓房不但可以達到抗震標準,每戶還會增加8至15平方米的面積。改造後增加的樓層,則作為政府保障房使用。

  改造不需居民搬家

  北京市于1978年出臺了第一部抗震標準,目前本市1980年以前建設的房屋約6000萬平方米,其中需改造4100萬平方米。“十二五”末這4100萬平方米的房屋將全部完成抗震節能綜合改造。

  市住建委副主任張農科説,改造所需構件都在工廠生産,現場組裝,這樣對業主的生活干擾少,工期短,“一棟3000平方米的建築,工期只需要一年半。”而且用外墻把生活區和施工區隔開,市民不需搬出來。

  部分簡易樓擬作文物

  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882棟簡易樓的改造,張農科説,究竟是改造還是拆除,要考慮投入與效益的比例。“比如把882棟簡易樓改造成符合現行北京抗震標準的安全樓房,每平方米要1萬到1.5萬元左右。”目前各區縣都根據屬地情況,分門別類制定改造計劃。

  此次改造,東城區涉及的面積最大、戶數最多。東城區常務副區長、新聞發言人徐熙介紹説,東城區共涉及601個老舊小區,住宅樓1083棟,其中簡易樓199棟,涉及2861戶居民,佔全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天壇地區的65棟簡易樓今年最先改造,靠東面的8棟樓拆掉後天罈罈墻將逐漸顯露。

  張農科還説,簡易樓將適當保留,但怎麼保留、保留多少、在什麼地方保留,還要進一步研究。

  加層將作政府保障房

  張農科介紹説,根據測算,改造後每戶面積約增加8至15平方米。增加面積的費用由房屋所有權人承擔,居民需支付每平方米3000多元的相關建設造價,低收入家庭則免費。

  根據實驗測算,經過改造的樓房,一般可在上面加蓋兩層。張農科透露,這兩層將作為政府的保障房使用,並通過加層新增房屋的出售,籌集改造資金。

  市財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韓傑表示,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政府將投入100億元專項資金,此外還有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政府將加強監管,確保資金用好。

  老樓加電梯業主心不齊

  對於6層以下的樓房沒有電梯的問題,張農科説,目前的難題不在技術,而是居民意見不能統一。“一部電梯從購置到改造需70萬元,加上運行和維護資金,費用不是小數。”張農科説,“一個單元6層,除去一層住戶不需要出資,平攤到每一戶,住戶有沒有承擔能力是個難題。”

  張農科説,上海和廣州均用了近20年,才解決了大約百部左右的老舊樓房的電梯問題。

  熱計量“多退少不補”

  市市政市容委委員李楠透露,今年熱計量改造熱費仍實行“多退少不補”政策。為了不增加百姓生活成本,去年市政府提出,實施熱計量後,居民在採暖期開始前,先按原來的按面積繳納的供暖費用一次性向供熱單位支付。供暖結束後,供熱單位結算費用時“多退少不補”。

熱詞:

  • 張農科
  • 加層
  • 1980年
  • 徐熙
  • 小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