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王旭明:新聞發言人要真誠不能説謊 有寬容之心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07: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旭明在新書發佈會上。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張中江) 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現任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日前推出新書《王旭明説新聞發言人》。他在14日的新書首髮式上説,新聞發言人首先要把人做好,而且不能成為“聾子的耳朵”。

  《王旭明説新聞發言人》近日由新華出版社出版。據介紹,這是截至目前國內惟一一本由有過中央部委新聞發言人經歷的人所撰寫的新聞發言人理論方面的書籍,是繼作者《為了公開我當新聞發言人》之後的又一力作。書中收錄了他任新聞發言人5年期間的經驗教訓,還涵括了卸任3年來對新聞發言人工作的思考。

  該書首次把發言人所必需的人品素養作為重要內容,提出:新聞發言人發好言,首先要把人做好,同事要具備真誠、善良、寬容等品質。王旭明表示,他在給各地的新聞發言人培訓中發現,官員不會面對公眾講話,首先不是技巧問題,而是他們做人出了問題。他用9個字概括了當下做好中國新聞發言人的要義:做好人、敢説話、會説話。這也成為該書的上、中、下三篇。

  14日的新聞發佈會,由王旭明自己主持,他在開場時一一介紹了現場嘉賓。提到白岩松時,王旭明表示他在錄製《感動中國》所以沒能到場。

  “我們當然得讓位了。我們感動的範圍很小,那個可是感動中國。”王旭明故意拉長聲調,開了個小小的玩笑。

  “從未遠離”的新聞發言人王旭明:我有點自戀

  2011年發生的一些新聞事件,對相關部門的新聞發言人提出了很高的挑戰。動車事故、雙匯瘦肉精、故宮“N重門”……一次次的社會熱點面前,公眾都渴求獲取真相,他們將關注的目光匯聚在新聞發言人身上。一旦回答不令人滿意,新的質疑會接踵而至。這種情形下,有些人甚至認為,新聞發言人已經成了“高危職業”,唯恐避之不及。

  在自媒體盛行、人人都有發言渠道的今天,新聞發言人如何才能化解來自上級和公眾的雙重壓力?曾有過多年新聞發言人經歷的王旭明,將自己的經驗和體悟,寫進了這本《王旭明説新聞發言人》。

  為何要寫這本書?王旭明表示,2011年發生的很多新聞事件以及有關部門的處理辦法,一次次撞擊著自己的心靈。

  “我真著急。看他們處理就更著急,急得恨不能衝上臺去。但新聞發言人是職務行為,再急沒這個職務也做不成。”王旭明説。

  “著急”的王旭明甚至在自己新作後面的部分模擬了3場新聞發佈會。地溝油、校車,都是熱點話題,還有一個假設的“地鐵塌陷”事件。

  王旭明為自己的模擬感到很高興,他笑稱“這也是自戀的一個表現。因為我本身就比較自戀。”

  儘管已經從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的崗位上卸任3年多,但王旭明似乎從未遠離心愛的新聞發言人事業。在他的微博上,很多是關於新聞事件的評論。廣電總局取消電視劇插播廣告,他化身杜撰的《沒事兒找抽報》記者發問;故宮換了院長他高興,送去關於説話的寄語;趙本山再上春晚,他稱之為“鬧騰”……

  有媒體記者説,王旭明有發言的“癮”。至少從微博上看,這個判斷有一定根據。

  新聞發言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真誠不能説謊

  王旭明指出,新聞發言人首先要把人做好,要真誠、善良和有一顆寬容之心。學做人,首先要真誠,不能説謊,也不能提供模糊的事實。他反對有些專家學者過於強調把技巧訓練當成新聞發言人的第一要務。王旭明説,事實説明,一個真誠善良和熱愛媒體的人,即使在技巧方面有所欠缺,也可得到公眾的原諒、認可和理解,為所在部門增輝添色;反之,在媒體和公眾面前雖有一些表達技巧,但很快被人識破,甚至危害到某項事業的發展。

  “如果在撒謊與無可奉告之間選擇,我寧願選擇後者。”王旭明説,“真實”包括知道的就説,不知道的就不説,不裝;“真實”還包括,知道了、但上司不讓發言人説,發言人就老老實實告訴公眾“沒有獲得授權”。王旭明表示,發言人是和人打交道的,因此離不開善良、離不開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在所有新聞發言人的教科書裏幾乎沒人對發言人提出“善良”的要求。

  新聞發言人不能成為“聾子的耳朵”

  據介紹,2003年“非典”之後,中國的新聞發佈制度逐步建立起來。談到這一制度的現狀,王旭明表示,現在中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已經邁出可喜的第一步,黨委和政府以及企事業單位都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現在關鍵是第二步怎麼邁,有了新聞發言人不能成為“聾子的耳朵”。

  在他看來,現在,很多部門越來越多的以“有關部門負責人”或“新聞發言人”來取代“新聞發言人某某”。這三者的區別不僅僅在於有沒有一個具體的人出現。不要小看具體的人名,這恰恰是傳播學最重要的規律之一,抽象的事物公眾接受效果差。

  另外,還需要外部制度的保障,包括現在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希望它變成《政府信息公開法》。還有新聞發言人應該從職務化走向職業化等。

  王旭明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曾説過,如果新聞發言人能成為一種職業的話,像王旭明這樣的人是可以做一輩子發言人的。這樣的話説明,新聞發言人職業化道路有多麼重要。這包括新聞發言人的準入制度、獎勵制度、晉陞制度、獎懲制度等。這套制度健全了,中國新聞發言人事業就真的向前進一大步了。

  作者:張中江

熱詞:

  • 新聞發言人
  • 新聞發言人制度
  • 新聞事件